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实的穿透与诗意的和解

覃可


        诗人林馥娜对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进行观察,并以诗的形式作出了反馈。这首《这里的人怀疾病如怀婴儿》,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怀,作者视域宽阔,情感表达丰富且微妙,冷暖交集,是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和情感的自然释放。让人印象深刻。
        众所周知,医院是人们身体的生老病死的焦点所在地,是人的精神、伦理和道德冲突焦点的集中场所,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虚实相间的诗句,正是构筑在这个多重“焦点”之上,铺排、摇摆着前行的,而焦点意谓着丰富多样、复杂多元的存在和关系。前面部分类似于现场直击,写出了一种冷峻之感,“时间白白地淌着”、“所有的生命如呈屠场”,“凭吊的理由显得虚无”,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对事物、现象和真相的判定,也为穿透及超越作了铺垫。后半部分泛起了一种温暖之情,“令人与一切和解”而且是“就在现在、此刻”,再于暗中致敬,释放善意,并相信“仍有不苟且的先行者扑倒在辽阔的土地上,成为星火”。诗里折射出的情感跌转起伏,或揭示,或体察,或认知纠偏,或内心回归,总之最后看到了一种潜在的希望,和解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有人说真正的智者是:你看透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但你仍然爱着它。穿透了又归来,在更高的层次上和解,破了又立,看山还是山,这才是境界。穿透了不再归来,或者砸烂它,或者死磕到底,在仇恨中势不两立,则是困境。境界多源自于胸襟,困境多来自于冲突。冲突并不仅仅在客观世界里发生。而内心的冲突,通常是诗意的触发点,或者说是诗意的衍生地。写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表达的是,对于这首诗的生发,对于诗人而言,穿透与和解,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关键词。
        作为一首观察社会、关注生命的诗,在写法上,作者的眼光和笔触深入了日常生活现场,对现实事件和情景进行提炼、穿透和诗化,动词力度足,节奏感很强,意蕴丰富。颇有特色的词汇和句子的运用、个性化的话语系统,使这首诗显得更为独特。发乎个人性情,写得有“厚度”而不是“轻浅”的呈现,是一种“饱满”的情感彰显而不是简单的“飘过”,在诗写大量同质化的现状下,尤显可贵。
(2020.7.25于珠海)


附:
这里的人怀疾病如怀婴儿
 
林馥娜

没有任何附加意义
时间白白地淌着,在医院
嘈杂急切的人群在其中落叶随波
 
住院部的病房塞进了多于床位的病人
有人默默等待诞下一小块提前处决的生命
有人切去赘生或变异组织
 
所有的生命如呈屠场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搁置与宰割
在各处进行
 
而献祭于语言的人
熟悉又陌生。凭吊的理由显得虚无
就带走我暗中的致敬与善意吧
 
让广场回复泥土的质地
安放自由灵魂和被清洗的记忆
辗压过的花草依然把头颅扬起
 
这里的人怀疾病如怀婴儿
腹中的悸动和收缩
令人与一切和解,就在现在、此刻
 
尽管理想与愿景在当前显得孟浪
仍有不苟且的先行者
扑倒在辽阔的土地上,成为星火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来读,学习,问好。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里的人怀疾病如怀婴儿
腹中的悸动和收缩
令人与一切和解

多么痛的领悟!我们的身体才是哲学家。好诗好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0-7-26 07:08
来读,学习,问好。

谢谢您,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发表于 2020-7-26 10:02
这里的人怀疾病如怀婴儿
腹中的悸动和收缩
令人与一切和解

谢谢!问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昊易金波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0-7-26 14:18:05
拜读好诗佳评,问好二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昊易金波 发表于 2020-7-26 14:18
拜读好诗佳评,问好二位老师!

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