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诗写中破解生命的密码
          ——读林旭埜《西藏印象》有感


蔡小敏


本想就诗说诗,但突然想起陆游告诉他儿子的一句话: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自觉便想到关于诗与诗人的种种关系——《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于是便认为在入诗前,先了解诗人很有必要。

首先,林旭埜是一位生物博士,可想而知,他所了解的或到达的世界就不仅仅是常人所熟悉的宏观世界,也包括那个被表象掩盖的微观世界,因为这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必定为他所熟知,所以,当他带着这种高于他人的对纤毫的洞察力进行诗写时,他的诗自然而然便带上异于其他诗人的特质,呈现一种清醒的智慧的思考。尽管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不是诗人,但我认为他不写诗简直是诗歌界的一种损失,因为诗歌是庸常生活中关乎灵魂的呼吸,作为诗人,思想必须要在各种生活状态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这种能力虽然有部分来自天赋,但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和修炼,林博士身上便具有科学家和诗人需要的那些品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认识他的人对他的印象几乎都是一致的。其实我与林博士也只见过几次面,但在读了他一系列的行走组诗后,对他这种印象便越发清晰。在此,我们就不谈他在生物领域方面的建树了,就用他的诗歌来领略他作为诗人一面的风采,跟着他的《西藏印象》组诗,来一次诗意的行走。

“行吟诗人”,不期然想起这个称谓很适合林旭埜。行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而行吟诗人,也总能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但是,非一般的行止就必定需要非一般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成就行吟这一浪漫事件,没有具备相应的主观客观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据说行吟诗人一般都是天才或者人才,单单这一道门槛,一般人就迈不进去。何况,林博士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吟诗人,他的“行”是负重的,责任在肩的,只是在行走中,他没有放弃诗意的探寻,他“在路上”的很多诗写,异彩不断,佳作纷呈,而我,偏爱其《西藏印象》这一组。

这几首诗所选取的景物是家喻户晓的高原、湖泊、大峡谷。若是某种手艺,当然可以期望熟能生巧,但拿这些被世人所了解并熟悉的事物来诗写,无疑为自己增加了难度,而且一不小心更会落入俗套,但好诗往往能够选择独特的角度进入,从平常的甚至微小的事物中发现发掘出不平常的某种“物质”,并把这些“物质”链接到每位读者身上从而引起不同层次的共鸣。我喜欢把这类用“平凡”制造“不平凡”的诗人称为诗写冒险者,作为科学家的林博士当然喜欢冒险,所以在这组诗里,我读到了一种无畏的、探索的、思考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现代诗写者需要追求的一种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挣脱束缚,为自己插上翅膀,飞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如果把这组诗作为一个整体来读,那么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我读完这组诗之后的整体印象,那就是:仰望,匍匐,回溯。而所谓完整的人生,恰恰就是如此——因为懂得仰望,我们拥有了未来;因为懂得匍匐,我们拥有了现在;因为懂得回溯,我们拥有了过去。


在《高原行止》中,无论是翱翔的鹰、身边的野花还是远处的雪峰,在诗人眼中,它们都是落入凡间而又不甘平庸的追梦者,而高原就象一双慈悲之手,把万物重新托举到一个高度,让它们只要一伸手就能触碰到自己的梦想,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字里行间密布着却是他真情分享的种种"仰望的体验”,这种分享既消除了作者与读者内心的距离,也成为一种力量,引领读者走向一座美好的天空之城,读着“在高原,一切/比轻盈更轻盈/所有的飞翔都有静谧的美/行与止,皆近乎天际”这样的句子,天、地、人顷刻之间便融为一体,一切生命皆无界限。

我特别欣赏《西藏的湖》中蕴藏的哲理,诗人如此呈现:“草木匍匐,人影匍匐/夕阳也在匍匐/所有的事物都在湖边/匍匐成同一个高度//”。有人说,高原上的湖是仙女的眼泪,但在林博士眼里,这些湖却像一面面镜子,面对着它们,万物得以窥见生命的本质。高原上的湖,因为懂得匍匐而有了一定的内涵和深度,又因为有内涵和深度而能够滋养周围的“所有事物”,如果说“匍匐”是生活的态度,那么“高度”就是生命的境界,林博士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态度决定境界。

如果要我在这组诗里选一首最喜欢的,无疑,我会选《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边上》,读诗的第一节:“/站在大峡谷边上/如立于时光的边缘/”,你立即会被一种开阔而深邃的意境所感染,情绪会随着诗人的抒写入静入深,此时,你会觉得大峡谷就象一条生命的轨道,从起点到终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节点留下各自的轨迹,这些轨迹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而生动,让原本不可回溯的过往变成一种丰硕的记忆。这首诗的形和质都具有一种空灵之美,特别是结尾:“/而我,一如这弥漫峰谷的烟云/一日里穿越四季/一念间阅尽今生/”,更是让情感和诗意得到提升,诗人精神上的淡泊成为一种胸襟和气象,艺术的神韵油然而生。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如是说: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的描绘,像一照相机的摄影。我想说,品读林旭埜一系列的行走诗也让我有了突然的领悟和震动,并且在觉醒的一刹那破解了属于我自己的那组生命的密码。


附:
《西藏印象》诗三首
林旭埜


高原行止

张开双臂
仰卧于嫩绿的草地
天空
近得触手可及

翱翔的鹰,象经卷
翻开于天宇
而在鹰眼里,或许
我就是其同类,正张开羽翼

身边的野花,跃跃欲飞
远处的雪峰
无需振翅
便巳飘浮于云里雾里

在高原,一切
比轻盈更轻盈
所有的飞翔都有静谧的美
行与止,皆近乎天际



西藏的湖

有多少转行的身影
就有多少朵随行的云
有多少叩击路面的脚步
就有多少粼粼波光的颤动

泪水和汗滴,终将渗入湖水
丰盈着湖泊之盐
升腾的水雾,滋润着肌肤
汇成转行者心中的圣湖

草木匍匐,人影匍匐
夕阳也在匍匐
所有的事物都在湖边
匍匐成同一个高度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边上

站在大峡谷边上
如立于时光的边缘

峡谷一深再深
时光的枝叶
或挂于峭壁,或落于深渊
空谷激流的回音里
行走着不可回溯的过往

而四季,以排布有序的方阵
自低而高,渐次前行
一抬头,繁花彩蝶将春色
染尽身前身后
再抬头,那一高再高的峰巅
已是白雪漫漫

而我,一如这弥漫峰谷的烟云
一日里穿越四季
一念间阅尽今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欣赏,悦读,学习.谢谢评论老师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新年快乐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