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雪的延伸》
文/ 广州林巧儿
-----读龙凌组诗《雪》
这组“雪”诗有七首,每一首都非常流畅,没有拗口生硬之嫌。平稳的结构里,总有亮点,闪现着诗人的个性、风采。每一首诗之间诗情交叉、衔接得也好。
写雪的诗歌很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不多。诗人龙凌以雪为总背景,写了这组非常有特色的诗。诗歌意象的构建、语言的个性化、思维的散发性一一显示了诗人颇为深厚的综合知识修养、文学功底、诗歌写作能力。他嵌入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出各处的“雪”:广州的、湖南老家的、江上的......各种形式的“雪”:轻的重的、借以道出它的性格,及其背后的各种元素、数据、现象。
雪本来就有个性,被人格化后的,它就有了人间的温度、或高或低,有人间的面目、或近或远比如第一首诗里“老家的雪”、第二首诗里的“雪人”;它也有人间的风骨、或机巧或硬朗,或怀柔软心但自持、不被某些风潮吹散,比如“大雪”、“除夕的雪”。这多处的“雪”、多样的“雪”都被诗人归于一统,被放置于对立的悬崖,比如:雪当然是其中单独的一方,另一方则是我、故乡、以及一些其他的人、事、物、地方。又比如:一种是传统的情感表达风格比如第一首与第四首,对应着的是另一种表达风格:对“雪”现象的观察、归纳、语言演绎,诗人都有非常独特的表达比如第三首、第五首、第六首,这种反差写作,蕴含了作者由感性认识“雪”而演变为理性哲思,颇有深度。
对于故乡的雪,诗人的描绘是较为传统的风格。雪“恣肆地行走”,“像一盏灯与黑暗的对抗”,故乡,也在运力振作,而那种与"非正面"与"寒流"交手而不胆怯的意念,也早已经融入“我”的身体。除夕夜的雪,更让“挤在他乡”的诗人思绪飞翔,在他看来,这个时候,家乡的雪有非常好的模样:“象神,辽阔,耀眼,敏感”,轻轻的身子与我“紧密地挨在一起”,天涯处处有飞雪,此处却别有风姿,至此,诗人能不主动敞开心扉,伸出双臂拥抱故乡及故乡的雪吗?这恰似陆游的《除夜雪》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窗外雪犹如“地上霜”,寒夜虽无明月相伴,心中却有故园长存。
“雪在大地上打着补丁,像补课的孩子”,“雨躲在雪里打盹”,后面的这些语言,转折跳跃比较大,意象平常,想象却有趣、灵活,耐人寻味。雪是白晃晃的光,是黑暗的帮凶,像刺刀,这是物理上的刀子,更是心理上的冷感受。此时的雪,是要继续掩盖什么,还是在补救什么?诗人认为:你看到黑,它不一定是黑,白也不一定是白,雪具有粉饰作用、补丁作用。因它的白,黑被却它衬映被它挑了出来,雪的角色反转了,不再是帮凶了,“雪”又立了一个标签。这样的诗写,使得文学主题升华为一个哲学命题了:矛盾的互为转化时时都存在、矛盾具有对立性与统一性是永恒的真理。诗人的文字功夫、哲学功底都展现出来了。
顺着笔头,诗人的文思往下延伸:
白,只是雪的普通表象,在诗人笔下,“白”的内在,包含不少指向。
雪,深深地走入了我的生活,使得我感觉冷,“你立在地时,除白以外,你别无选择,完全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延伸化用,而且还显得棋高一筹,因为你必定会被感染,你被涤荡了,也变白了,由被动转为主动,你站到了另一边了,那是“你”的认知提高了。这是“雪”具有人的行动、人间的功能了。
我被重塑重构,我的思想增加了光芒,这时,肉体的我与思想的我,或者说理性的我与感性的我,一概被拯救,纵然雪,最终会自我消融。对于山对于树木,我的到来,正如雪地里鸡的到来,我砍柴,鸡爪踩雪涂抹大地。我们又将自己身上的非白因素,加于他物他景,增加了现场的可塑性,改变了一些事实形态,形成了一种反衬,这样的“悬崖”甚至有可能形成反转,歧变。而且我不但是参与者,还是见证者、记录者,周围的动态与静态,实际上是为我-----这个高智人类举行了一种精神上的洗礼。“风雪夜归人”有了心灵上的安宁,何愁“天寒白屋贫”呢?稳步才能走远。
那么,从儿时走来,从乡村到都市,时至今日,我究竟是谁,或者是谁的雪花?该如何突破?至后面,“小雪变大雪,路走黑了会白”,作者的迷思迷失:雪类元素“写黑字,写下白,累垮多少表情”,人、人间体会到了另类存在、另类问题,因此有了烦恼、骚闷。说明了作者经过诸般的心理运化后,得到了某些启示,相信他处有出路,但是出路在哪?这种口供式交代,老实不高蹈,反而给了诗歌出口,给读者抛出了问题,显然超出了雪、雪的黑白,雪的来龙去脉及影响,又是诗人一番颇见功力的思考。
“积雪”已经成了冰,不被吹散,保持着它的风骨。那白,那雪,“你来,不深。你走,不浅。” 那 “我”呢,我也有我的选择,寒流侵袭时,造成的损害结果往往不是即时的,是滞后的,由此,我要深入雪集团,了解它的习性,识破它的把戏并且把它揭露出来,以警世醒世。哪怕做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宁愿等着下一场雪来,驱赶“叽叽喳喳的麻雀”,“盗走你不肯交出的部分”,把温暖交还人间。诗歌在这里进一步升华。
当然了,这组诗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它不够丰满,如果给它增加点肌肉,扩大内涵,整组诗会更厚实更耐读。再就是如果诗歌不那么冷静,多一点激情,可能会更好。有些句子过于含蓄比如第七首后面两段: 雪的白,光闪闪的光“是黑暗的帮凶”、象刺刀、会“见血”,这个“悬崖”的落差被设置得过大,使得诗歌意蕴难以被把握。当然这又符合了诗歌原则“诗无达诂”,或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附龙凌《雪》组诗选二首
1 《那种用雪做的人承受我的思想》
坠落也是一种新生。白让黑隐藏
雪的堆砌会被发现,坚守或者团结的品质实在难得
重塑一个人,虚构一个人
能在人群中活多久,一个高举洁白的人
一个给雪人添加眼睛的人,我们怀念的
又是什么。仰起的脸,童心闪现
只要亮起就与世界相关。而雪人终究会消瘦会无踪
一个雪人的生死其实是对我的思想的拯救
2 《我无法保持雪的洁白》
我无法保持雪的洁白
我无法拒绝冷,冷淡冷清冷漠冷静冷藏
平常得象儿时山上见到的树木
我恨它不成气候,它恨我手下无情
取暖做饭,喂猪打狗
我知道雪一落下就在无边的黑中抠出自己的心
一只鸡在雪地打着黑脚印,打着白脚印
我扑打着身上的雪花,雪花依旧前仆后继
我行走在雪地
我是谁的雪花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