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萦之 版主   /  2021-1-7 13:06  /   152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首页推荐
历史

  

宫白云

  

白纸铺成的暗道,通向一道门

谁拿着那把万能钥匙?

那里住着祭祀女神。变换的修辞

落下蹄印——

一些被废除的词,正通过

验证。

 

(此诗获中国首届微博微诗大赛一等奖) 



陈克荐评


当下诗歌在吸纳了诸多叙事性元素之后,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普遍性地漫散和细碎了。但仍有一些独具思想品性的诗人,在打破琐碎与庸述,以个人深长的沉思,一再进入和打捞民族历时性的共同记忆,重铸诗歌内凝、沉着、饱满的质素。宫白云这首《历史》,虽短至6行,却因其独特深刻的宏观透视和精准沉着的诗意挖掘,将一个宏大主题演绎到了叹为观止,入木三分,令人过目难忘。


梦石荐评


  题目是《历史》,历史是个重大的题材,不属于经验也不属于体验,更不属于抒情,它是世界的,人民的,具有哲思的辽阔和深远的厚重。

  全诗只四句话,通过我们熟悉的意象,变换的句式指向了历史,历史不是帝王也不是权威,历史是时间漏斗沉淀的真相。

  而该诗具有非常成熟的透明性,何为透明性?“就是在某个事物后面透出其它事物”“白纸,暗道,门,钥匙,祭祀的女神,蹄印,词”这些事物有的毫不相干,但至少一定有着相通。落实到书写历史语境的背景下,相互呼应,相互揭发,相互照亮,形成一种从知觉到感悟一以惯之的整体上的穿透力,修辞和验证两个动词更是完善了这一功能。

  


风之子荐评


 宫白云的诗歌已经脱离了性别写作、感性写作,从表露、直白向叩问、留白、画外音,而抵近熟稔运用整体象征来进行超越经验的先验式表达的,趋于赋有历史的、具有理性判断力的审美判断的成熟写作阶段。读她的诗感到一种心理震慑与压力,是正常反应。宫白云的诗写速率极快,思维敏捷,和她交流时间几年来,从2012--2014年时间,已经由小说家成功蜕变为一个多产的、感性与理性融通精到的、经验与超验、时间意识与语言历史等方面凌驾于鼓掌之间的一个诗人的转变。小说、诗人、评论,多重身份深化着创作经验的积累,使慧聪者更加慧聪,能较为准确找到自己主攻方向的人少之又少,诗歌与评论双管齐下。她的《历史》一诗获得中国首届微博微诗大赛一等奖就可佐证。      一首诗歌的喻义,在表现的意义上具有共性的一致性,这就促成了一首诗的一个或多个关键意象,构成喻义的完整,从而表现出诗人想要传达给读者完整的喻义形象。  宫白云的这首《历史》,短短几句却蕴含着奇绝的想象,当你多次阅读之后,眼前会浮现出许多不同的场景。敏捷的思维,以文字的兵马正在由“白纸铺成的暗道/涌向一大门”,什么样的门呢?悬疑的虚幻就这样展开:“那里住着祭祀女神”,你必需要有钥匙方可进入;然而,谁,拿着那把“万能”钥匙呢?此刻场景移植,诗人已然化身为女神,采用变换的修辞手法,逐一修复被废除的有用东西,并盖上验证通过,那道门---展现的景象将是“历史”的重现。  然而“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都是很任性而且自我的,他们不允许人类做出有违禁忌的事情,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并不完全按照自然规律前行,往往被人为施加独裁,或是民众盲目跟从而使历史失去本来面目;诗的末句“一些被废除的词/正通过验证”,正是试图告诫人们,阶段性的社会历史,并非都是“真实”的存在,也需要通过时间来一一验证。



 涂涂荐评:

  

  宫白云的诗歌,大思想,大情怀,大智慧。“谁拿着那把万能钥匙?”看似是疑问句,其实是反问,答案在其中,只是我们不说罢了。白纸与暗道意像深刻,白纸代表人性最初阶段,抑或权利制度的原始阶段。暗道,指龌龊不被人知的暗箱操作。第二句:一些坚守真理,心灵真善美的人们,向神一样对未来充满虔诚的祷告,她(他)像京西古道马蹄窝一样见证着历史。末句:历史是经得住考验的,该消失的,应重新来的皆乃定数,希望这一切没有辜负历史见证人的祷告与期待,下个季节将是云开日出。


顺其自然荐评


     诗歌的创作过程,就是诗人从感性出发、以情感为基本动力,围绕着意象创造而进行的诗性思维,并借助想象和联想,不断地深化和拓展诗性认识和诗的境界,最后物化为语言和韵律,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完整结构。至于“言外意”、“韵外味”,则是这种结构的整体放射效应。从这个理论出发,宫白云的获奖作品《历史》,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作者关注历史,没有使用千篇一律的手法,而是别出心裁的给历史本身先下了历史自身该有的纯洁的定义,史如白纸,既简洁却又厚重,那是看人们是怎样的去理解、去书写啊!我们欣赏整首作品,与其说是关注历史,其实也是在关注现实里的我们自己,因为将来,或许就是明天,我们也将是历史。作品的“言外意”、“韵外味”其实也正在于此!正如作者在结尾处的点睛之笔“验证”,我们现在验证历史,将来也会有人们验证我们!

 


只蝶痴梦荐评:


  一首《历史》是对一部史书的勾勒与注解。是对历史的洞察秋毫。
   历史,是过去式,是现在的影子。历史是被掩埋的真实事件,还是史书上的文字叙述?诗人宫白云用她的《历史》给了我们多维的启迪。真真假假的历史真相,在白纸铺成的暗道里。暗道之外却也有着石沉大海般被亘古遗忘的正史、野史之外的曾经。”白纸铺成的暗道,通向一扇门/谁拿着那把万能钥匙?“这种直接由史书切入,继而发问的呈现方式,是诗人揭开历史面纱后,表现出的迷茫。是呀,谁在掌控历史,谁握住了历史之门的那把钥匙呢?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是清醒的。她只是点到即止的收笔轻提。有人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但是,史书却是统治者及他们的史官来完成。接着诗人写道:”那里住着祭祀女神。变换的修辞/落下脚印——是啊,史书上的英雄人物被一个个树碑立传。但是,那千秋功罪的是非善恶,总被后人变换着修辞。被翻案,被昭雪,被颠覆,被篡改,被修正。故此,才有“一些被废除的词,正通过验证。”是的,时间掩埋了一些真相,但时间也澄清了一些真相。



卢辉荐评:


    从现代诗歌写作的技术层面而言,《历史》一诗是属于虚题实写一类的好诗。然而,面对擅长缜密写作和精确评议的“双栖”人物:宫白云,我更愿意从诗歌的“意绪”来谈谈宫诗人的《历史》。其实,诗歌很需要一种意绪的“弥漫”。换句话说,“深邃的思考,松弛的表达”是许多诗人努力的方向,宫白云也不例外。特别是“缜密”惯了的诗人要想松弛下来很不容易,尤其是面对这么大的虚题:《历史》,要想用几行诗来“呈递”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宫白云首先抓住了“意绪”的表达方式来还原“历史”:“白纸铺成的暗道,通向一道门/谁拿着那把万能钥匙?/那里住着祭祀女神。变换的修辞/落下蹄印——”。的确,诗歌之“意绪”在于“融渗”而不在于“标签式”的传导,“绪”之漫延正是“意”之“融解”的过程。《历史》一诗的开头,从“白纸”到“暗道”再到“门”,这就是“回溯”式的反向行程,也就是意绪的“倒流”,它符合“历史”的反向纵向标,诗人通过打开历史大门的“万能钥匙”,向我们呈现了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交集的二面,故有“变换的修辞”、“祭祀女神”、“蹄印”等历史的多面性。即“祭祀女神”、“蹄印”无疑是历史客观的一面,“变换的修辞”、“万能钥匙”无疑是历史主观的一面,而最终“一些被废除的词,正通过/验证。”应是历史的“本属”与“此在”。在我看来,宫白云的《历史》一诗是“深”意而“松”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诗人的历史观与诗歌审美在特定的“意绪”中慢慢得以渗透的“统筹过程”。很显然,这首诗的“意绪”它传导的就是一种“历史观”的真实存在,“历史”在诗人“松弛”的表达中象“一些被废除的词”正一一通过诗人与时间的验证。



水刃荐评:


  历史的《历史》,因为它的文本属于阅读者,所以我们都有机会,在内心的世界拥有公共之外的认识。“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法。雨果);“是为活着的人而写的。活着的人们搜了死者的腰包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法。罗曼罗兰);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的更深刻:“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宫白云先生的《历史》诞生于中国新诗百年之际,其精神内涵承载着个体对全体的透视,它重新审视着那“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英。汤因比):“白纸铺成的暗道,通向一道门/谁拿着那把万能钥匙?“她举着个体的人生经验回答,“那里住着祭祀女神。变换的修辞“。这里不是祭祀女神在变换修辞。而是,祭祀女神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修辞。世事是非,“落下蹄印一一“,用这非人的印记,图说悲悯。

  而“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荷。彼得,海尔)所以“一些被废除的词,正通过/验证“。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与各个时代杰出人物的思想推动关系密切。文学,特别做为其精华的诗歌,有着担负的责任,宫白云先生无疑已在做着先知的觉醒;如同以上所有被引用的名人一样,宫白云先生的名字,将因她的《历史》,而被历史刻记。



陈一默荐评:


精准凝炼既是考察诗人对词语的把控能力,也能体现一个诗家深厚的人文根基。千古之事皆逃脱不了作为祭祀的命运,朱门一侧,女诗人穿透风沙和苦寒,兵戈和乱棍,青衣秀眉道来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其委婉的“功力”,不可谓用心不妙。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以“秉笔直书”而成千秋之“信史”。对历史的概括和记录,呈现与拭擦,史学家们已然贡献出了足够纷呈的词汇。由女性诗人动用的“历史”,却是关公面前那把柔软时的大刀,穿越幽暗之门一路削减,最终停留在“一些被废弃的词”上面。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语澄澈,明净,大气,深刻,评读各具特色,笔力遒劲.受益,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