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破了日常线性叙事常规
——刘亚武《六瓣花语》《野鸢尾》(组诗)

鲁侠客



这组别致新颖的组诗,有着对感官的多重冲击,如视觉层面的跳跃,听觉层面的幻听,嗅觉层面味道的唤醒,以及现实与梦境的混淆。诗人采用了典型意识流手法,碎片化,意象拼贴与叠加,超验,超现实,冥想,梦呓多种艺术手法,抵达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它与日常叙事最大区别,在于它打破了日常线性叙事常规,并不以具体事件为中心,而是建立一种以瞬时感觉,生命体验为核心的全新策略。它的“异质化”“陌生化”,成为突出的标识。

它对于深奥的生命,庞杂意识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解构方式,有助于我们从更微观视角,了解生命奥义,思考的过程,以及意识湍流的画面。当然这种意识流写法,很考验诗人的日常储备,比如想象力,文字的跳跃性,对色彩声音的敏感度,基本光影透视法则,以及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语言搭配的合理性等诸多要素。

它像在一滴水上雕刻花纹,或者在一束火焰里火中取栗。它能够更深入诠释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解析。比如对孤独,迷离,干涸,深情,婉转等的诠释。从这一点看,诗人在每首诗中采用的“变形”,“变轨”策略是成功的。这组诗,营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效果。

如格吕克语境再造里的精神共时,心灵同构,“回音壁”里超现实,“静夜思”中昙花一现超验等手法,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组意识流手法的诗歌,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写作窗户,它给予我们启示是,依靠这种手法,可以在“幻境”与现实里来回穿梭,像是在穿越时光隧道,因而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锻打我们思维,提升我们语言炼金术,让诗歌额外增添一份意趣与表现力。


附:
刘亚武诗三首


野鸢尾
——致格丽克



东海岸蔚蓝在你生命泉水上
留下投影
现在看不到这些。一个苦难身体
又回去了,在我眼前荒地上
野鸢尾盛开,你紫色裙袂
摇曳。失去词语的声音——
你重新记得。浅水沟浑浊
在南方红壤里蜿蜒。依然要走
很远的路,忘记你醒着
却说不出一句话
像一个人,而不是飞翔的植株
出现在东岸,西岸
或中国南方,陌生寂静的小镇


紫藤贴


灰藤开紫蝶
一一四月的飞翔安静
莽苍。木栅将老藤也藏好了
迟迟不睡的书生等她蜕皮
蜿蜒吐着紫信子


加那利


海边白房子,拒绝拥抱真实的海
借一些光影或声响,这就够了

白房子其实有一小片虚拟的海
女人早晚会游上一阵,这就够了

在白色遮阳伞和沙滩椅之间
弹奏着德彪西的大海,这就够了

她翻阅时尚杂志,漂亮羽毛飘拂
在女模光滑的肌肤上,这就够了

夜晚的篝火,跳动着土著人欢乐的
草裙,她细肢萌动,这就够了

人们称她加那利女士,她微笑
礼节性地点头,这就够了

如果开口说出这咒语,她将长出
金色羽毛,成为真正的加那利

注释:加那利,英文canary(金丝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