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蚯蚓之命

诗/辽东天赖


刚挖了几锹土,就铲断了一条蚯蚓
我继续种花,两截蚯蚓
在我足边兀自翻滚,挣扎
如果我没有挖出它,它还会完整地
在黑暗中生活多年
如果我是个钓者,它无疑会成为饵料
那样也好,起码见识过波浪
常听人说,蚯蚓断成几截
就能重生为多少独立个体
那么这两截蚯蚓,是会活成两个
自己,还是两个敌人?
如此想着时,身旁的南瓜花上
一只蝴蝶腾空而起,这位毛毛虫修成的
神仙,扇动着她的大翅膀
优哉游哉地,向着未知处飞去



龙洋读诗:


在断裂处窥见生命的多重面相
——辽东天赖《蚯蚓之命》解读

       《蚯蚓之命》一诗,以日常劳作的意外瞬间为切口,于泥土与翅膀的辩证中,展开了对生命本质的冷峻哲思。诗人如同手执一把解剖尖刀,精准剖开微小生命的命运褶皱,让人在震颤中看见自身的生存镜像。

一、断裂的宿命:偶然与必然的生命困局

        "刚挖了几锹土,就铲断了一条蚯蚓",开篇以白描手法直击暴力瞬间,"铲断"二字的冷硬质感与蚯蚓的柔软肉体形成残酷对比。辽东天赖此处没有停留于廉价的道德自责,而是冷静铺展开命运的多重可能性:在黑暗中完整生活的"如果",成为钓饵见识波浪的"如果",每个假设都是生命无法逃脱的平行牢笼。这种"偶然中的必然"的悖论,恰似人类在时代巨轮下的渺小挣扎,日常性的劳作则成了生命的审判场。

二、重生的诘问:自我认知的哲学困境

         当众人信奉"断成几截就能重生几个个体"的生命神话时,诗人却抛出了尖锐质询:"是会活成两个自己,还是两个敌人?"这个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追问,撕开了生物学奇迹的温情面纱。在物质断裂处,精神的统一性如何存续?当生命被迫分裂,是自我的复制还是对抗?诗人将蚯蚓的生理特性升华为对人类自我认知的隐喻,在两截翻滚的肉体中,照见现代人被撕裂的精神困境。

三、羽化的对照:轻盈与沉重的生存寓言

        南瓜花上腾空的蝴蝶,构成全诗最精妙的意象转折。从"毛毛虫修成的神仙"到"扇动大翅膀优哉游哉",轻盈的羽化与蚯蚓的挣扎形成残酷对照。但这对照并非简单的优劣二分——蝴蝶的"未知处"与蚯蚓的"黑暗中",本质上都是生命无法自主的宿命磁场。诗人以昆虫的两种生命形态,完成对生存境遇的终极叩问:无论是在泥土中挣扎的沉重,还是在天空中翩跹的轻盈,生命终究是一场向着未知的单向奔赴。

       此诗以极简的叙事承载极重的哲思,在蚯蚓的断裂与蝴蝶的飞翔之间,构建起关于生存、自由与宿命的微型宇宙。天赖像一位冷静的生物学家,将生命置于解剖台上,却在刀锋划过处,绽放出悲悯的人性之光。当我们凝视那两截翻滚的蚯蚓时,看到的不仅是泥土中的卑微生命,更是每个在命运齿轮下艰难存续的自己。


龙洋,2025.7.3早晨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