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梦”
——亦然《诗意江南》浅读
石乐(陕西)
诗人亦然《诗意江南》这首短诗,刊发在【江南文学】微信读诗2024年第001期(2024年12月6日)。全诗14行3节,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着读着,一幅国画似的诗情画意的江南便浮现眼前,“水乡”、“小巷”、“桨声”……也像滚滚波浪一样在脑海翻动,解读这首短诗的冲动便油然而生。
先说“水乡”。诗的第1节共4行,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但这小桥流水并非只是小桥流水,而是流淌着岁月、流淌着文化,正如“文学是悠悠的涟漪/从古老的石桥下穿过/轻轻地触摸着岁月的痕迹”。“涟漪”一词,把水和文学巧妙地刻在了一起,使“水乡”有了文化的符号,有了灵动,有了魂,也挖掘出了“水乡”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水与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文明密不可分,中国如此,世界亦如此。在这里,诗中没有写“人家”,可我们能想象到“人家”,因为是小巷,因为江南的“小桥流水”都有“人家”伴随。
再说“小巷”。有“油纸伞”、“灯火”、“青石板”,不管是灯火点亮了内心的世界,还是青石板上的足音敲出诗行,都展示了走进宁静小巷内心和灵感奔涌的感受。小巷之美,“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在时光里徐徐展开”。当然,“油纸伞”现在没有了,或很少见了。由于受戴舒望《雨巷》的影响,它似乎已经成了江南“小巷”的同伴,并由此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位打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其实,把“油纸伞”删掉或许更好——它毕竟用得太“旧”了。
最后说到了“桨声”。“桨声灯影里的梦/已化作繁星点点”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桨声”、“灯影”、“梦”、“繁星”,运用实到虚、虚到实的转换手法,提升了诗意和语言的张力,从另一个视角烘托诗意江南迷人的景色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文学的天空闪烁,永不暗淡、消散。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深情厚意。整体上看,以凝炼的语言,浓厚的诗意,优美的意境,把一个江南水乡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认为作者对诗歌语言的把握基本是成熟的,对意象的选择是老辣的,这应该与作者的古诗词训练有关。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诗也一样。这首诗个别处的词句还可以进一步打磨,比如第4行的“触摸”、第6行的“明亮”等,都有再推敲的空间。
说实话,解读一首诗,有时比自己创作一首诗更难,因为你需要像作者一样融入“此情此景”、融入诗,并设身处地的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觉悟。这样,难免就有误读的可能。但作为交流必然是有益的。
2024年12月13日于西安缤纷南郡
附:
诗意江南
亦然(安徽)
江南的水乡里
文学是那悠悠的涟漪
从古老的石桥下穿过
轻柔地触摸着岁月的痕迹
油纸伞和小巷深处的灯火
明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青石板上的足音
敲出了平仄的诗行
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
在时光里徐徐舒展
桨声灯影里的梦
已化作繁星点点
在文学浩渺的天空闪烁
永不黯淡,永不消散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