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对当代诗歌一种高蹈出尘的套路写诗法的批判



          文/ 苦海(黑龙江)



      我发现,中国当代诗歌的写作方法有一种明显的套路。在我们的诗坛上有很多微信诗赛中、甚至我国诗歌的权威网站中国诗歌网评出的诗歌奖获奖作品中也有这种创作方法的高仿品,这种创作方法上的同类运用,虽然不是抄袭,但我觉得这种现象也应该批判,所以,我有必要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提请各位编辑和诗人注意:诗歌不完全是工艺,而是人生。

      因为我真是太感慨了!当今所有的获奖诗歌,当今的好诗一定要按照这个路子去写吗?这种套路创造出来的诗歌当然是一首首漂亮的获奖诗歌、优秀的诗歌;但是,我又在批判它,所以,我究竟是赞美这种诗歌呢?还是在剥这种诗歌的“画皮”呢?大家读完我的分析和判断,自然会得出一个和我相同的结论:我们的诗坛不应该只把这一种诗歌写作法当成好诗!

     

       下面,我举例说明:我举例的第一首诗是:



     《听秋》



       谁把水声搬上了琴弦

       弹落了一野的萧索



       纷飞的红叶

       在秋风里

       翻来覆去的吟哦



       菊花

       总是喜欢用愁绪

       抒写秋色



       月光潺潺

       照亮着满池的残荷



       你走了

       整个秋天

       只剩下一地

       离 歌。





      我举例的第二首诗是:



     《山居》



         文/陌上寒烟

   

      峡谷阴翳,乱石嶙峋

      松鼠弹落枯枝而不惊



      蒲公英、车前草、马齿苋

      这些山坡上的尤物

      也曾绕过一两座新立的坟茔



      苍鹭在溪涧边临水照镜

      舞姿曼妙,体态轻盈



      云朵,不断地

      在水的天空里变幻身形

      鳞片抖动……



      每日在山中行走
      与万物擦肩、握手
      长久地相拥。


     

     以上两首诗均摘自【左岸风文学】左岸风文学十月合奏投票帖;两首诗的共同一点:都是首先用不同的几个意象做为铺垫,到最后,引出一个哲理或者情思的爆发点,这已经是当今写短诗的流行模仿方式之一。第一个这样写的是天才,是真诗,好诗;后来的模仿者都是假诗,坏诗。这个时代诗歌的所谓的好诗都是很流俗的,都是似是而非的,看似很美很高级,其实,暴露出作者和编者模仿玩诗的趣味和诗歌到语言为止的水平的庸俗。而真正的好诗其实是:不美的有缺点的诗,但是有自己的灵魂,因为,它真实,说自己的话,不像任何别的人。而假诗除了语言是诗,看似高蹈出尘,内容空虚。


      而且,第二首作者陌上寒烟的《山居》,我判断,它很可能是我在后面将要举例的中国诗歌网的获奖作品“每日好诗”作者欧阳红苇的诗歌《山行》的母本!因为两首诗在内在的结构和构思上,是一个有痕迹可循的套路。


       我举例的第三首诗是:



      《夜里的树》



         文/钱松子



        夜深如佛。灯火有慈悲,

        容许我从体内拔出一棵树,抛弃肉身,

        潜心于修炼缩骨术。



        节外生枝的是星子,一如与我隔世相望的亲人,

        享受彼此的孤独与回忆。



        风再次穿越了我。冥想周身裂纹,

        一碰就落。叶脉开始呈现不同的出处:



        往下

        是掏空的大地。往上,满天逛语。

        过往的月亮在众多赞美中变成了一枚果核。



        

      这首诗来自于微信2016年“龙少江湖杯”有奖诗歌年赛的一首获奖作品,算是我举出的对这种使用不同意象铺垫至最后引出一个爆发点的、没有情感只有巧妙语言搭建的、绝对能获奖和发表的套路的、现代派诗歌的又一个佐证例子。大家好好读这首诗: 第一节的意象:灯火。第二节的意象:星子。第三节的意象:风。第四节:情感和智慧的爆发点,“诳语”和“赞美”,妙!大家都能看出来,这首诗和前面的两个例子《听秋》和《山居》,仍然是一个套路;相信大家也看懂了,中国当代所谓的某些现代诗一定就是有套路的,就是强调语言文本层面上的套路,是获奖诗歌的专业户和专用套路,是一种有意识的技巧追求,又好像我们中国诗歌在恶补国外意象派诗歌和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课,只不过此中高手善于添加入中国和时代的元素。但我坚定认为:这不是真正独创性的美学,只不过是因为写得“好看”而能获奖而能发表而已。



      其实,这种套路不新鲜,欧美现代派诗歌早就常用,我手边就有本《里尔克的绝唱》(百花文艺出版社,张索时译)。请大家来读一下,象征主义大师里尔克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所写的《致俄耳普斯的十四行体组诗》中的第十七首:



      《17》



        沉埋于地下古代,乱纷纷

        是一切地上生成物的

        根,它们从不自窥

        的潜藏之源。



        头盔和猎角

        白发人的箴言

        一怒为兄弟的汉子

        情如琉特的女人……



        枝枝丫丫挨挨挤挤

        没有一枝一丫得自由

        有一枝!哦,爬……哦,爬上来啦……



        然而它还是断了

        但这方露头角的一枝

        弯成了琴。



      里尔克这首诗的第一节意象:根。第二节意象:头盔和猎角。第三节意象:枝丫。第四节:哲理和智慧的爆发(变成了一把能歌唱的琴)。



      所以,这种诗歌模式当下极受推崇和欢迎,大家多注意观察一下,很多网络诗歌比赛中的获奖作品都是此类模式的作品。



       我再举出一例:风起中文网的“漂牛文化酒”诗歌月赛11月份一首获奖诗歌:



      《爱你的宿命》



         文/素心如兰



         子夜,大把的冷风

         占据着纵横交错的经纬

         一杯女儿红围绕着曲子,破解着寒

         极力为夜色呈上一份暖意



         一声声低唤 ,宛若施放的蛊

         我的岸,放下骨子里隐藏的骄傲

         用爱梳理着清词,当目光举起这杯微漾的酒

         这世界就已经醉了



         悬挂的星星,陪风惹冷

         偶有几只失眠的雀儿,半隐在屋檐下

         时不时,滴落几声喳鸣



         思绪,像无法消停的风

         已然忘记了时光的流转

         而你的一个微笑,足以让我轻易

         还原一份宁静。



        我再举一例,加深大家印象,这还是一首发表在《青年文摘》2016年一月(上)的诗歌呢!写作方式:纷繁的意象大幕逐渐拉开,然后,呈现出演出的精彩剧目(主题)!



        《冬至》



          文/魏荣冰



       人在时光里种植痛苦

   白昼渐短,黑夜步步紧逼而来

   长夜里衾被不眠,呓语时断时续

   如一眼泉,让山谷学会呜咽



       蚯蚓躲在泥土里,搓着细细的绳子

   一只麋鹿的角,遗落在北山

   像大地轻轻吹奏的号角

   一夜之间,梅花开满了眼眸



   窗外晨光熹微,且踏雪寻梅

   这笨拙的浪漫,让伤痛散发出芬芳。



      记住,这种诗歌的套路:开始是不同的意象,最后出现一个爆发点:不同的意象,最好是更新过的中国式的文化意象和符号,是用来一点点地烘托气氛,逐渐透露出信息,采用象征和隐喻的范式,通过意象的不同姿态的过渡后,最后,才释放出真正的主旨。读到这些获奖诗歌和发表的诗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当代诗歌创作的很严重的一种套路和模式的高蹈冷静的语言表达的生命情感的虚假,这是一种用各种意象语言编织成的花里胡哨的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纠结的高科技的舶来品、中国当代陶渊明式的“出世”与“入世“相反的有套路的方法上可模仿的现代诗。那么,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非得要把这种诗歌都当成好诗的标准?我想就是因为:这种套路诗歌美观好看,像一个美女打扮得高雅文静漂亮情商高,但,也是千篇一律的做作!



       我举的最后一例是中国诗歌网的每日好诗《山行》,作者欧阳红苇,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我前面举的例子诗歌、作者陌上寒烟的《山居》,是不是像姐妹俩?



      《山行》



        文/欧阳红苇



   了解春天,必须以一条山路为捷径

   必须与溪流的曲线相吻合

   当我们驱车疾驰,群山逐渐向一边倾斜

   一片松林里溅满鸟啼

   落日和草木,开始描摹它们的余生



   春风袭来,泡桐花尚未盛开

   木姜子在风中摇曳,那是你伸手

   从我心里揪出,一句句滚烫的话语

   山谷深处,时光慢慢隐退

   你的眼神在暮色里更加清澈



   归来时,山中已无落日

   我们紧紧相拥

   仿佛重新走了一遍人间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陌上寒烟写的是:”每日在山中行走,与万物擦肩、握手,长久地相拥。“

       而欧阳红苇写的是:“归来时,山中已无落日,我们紧紧相拥,仿佛重新走了一遍人间。”

       这还是我能发现的有迹可循的套路痕迹,而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当今的微信时代的诗坛上,喜欢这样制造诗歌的、而我们又根本没有精力去找出去发现的诗人和诗歌作者还少吗?所以,我认为:一些根本没有作者个人性格的诗歌作品,很大程度上,可能都是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集多种资料的套路法“抄袭”来的!

分享: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