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康城
谢华章
“多谈诗歌,少谈生活琐事。”诗友相聚,康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生活中的康城,其实并不擅言谈,但一谈起诗歌,他的话匣子也就关不住了。于是我想起诗友张左说过的一句话:康城近乎疯狂的诗写状态和与诗过分亲密的行为已经让人冠上了迷恋的标签,这似乎完全打破了他出生“理工”的理性基础。
康城进入福州大学读的是物理系,而他早在读高中时就喜欢上了浪漫主义诗歌,尤其醉心于《陶渊明集》和《瓦尔登湖》,并开始写诗,还与同学编辑油印诗刊《向野》。大学毕业工作不久,他从原来的专业求职就业的电子公司辞职,在漳州开了一家名为“南山书社”的书店,以书店为阵地,写作谈诗,那时的“南山书社”聚集着一大帮爱好写作尤其是写诗的青年人,1999年书店关门后,他把在此交流的诗友诗歌编辑印制了合集《3月20日》。
这并不是康城文学之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开了三年书店的康城,还是离不开书。1998年他调到市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是个环境优雅的地方,经常有一些诗界朋友去找康城泡茶聊天。或许得益于这份安静的工作,康城的思绪更多地沉浸于他的诗歌世界,不断开拓新的词语领域,构筑新的精神境界,创作了大量的诗作。
或许诗人内心有更多的强烈好奇,有更多无法超脱的痛苦与愁情,诗人总要“借酒消愁”,康城也不例外,诗写状态也离不开酒的“熏陶”。那段时间,除了与诗友们喝酒谈诗,有时他甚至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一边饮酒,一边作诗,酒助诗兴而诗情激发,一篇篇诗作得以诞生。他说诗酒自古不分家,书桌旁叠起来的空瓶就是他的诗行,每一行都融入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每一支空酒瓶都组建起诗人词语的架构和气场。直到2009年5月,康城的儿子出生,才让本来近于放浪形骸的康城多了些许的沉稳,留了十年的长发也剃成了平头,现在更多的时候人们见到的是一个笑呵呵抱着儿子的诗人。也就是这几年,康城的速度有所放缓,像是从高速公路转道而下,闲庭信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反而更为细致和匠心。像诗作《溯溪》、《屋顶上的旧轮胎》、《溢出》、《白色水管》、《图书馆前》,节奏有所减慢,而情绪内蕴,似乎更为浓郁。这是康城更为成熟的标志。从这些诗里,让人不由得期待康城进入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在十几年诗歌写作的同时,康城对诗歌的推广与交流更是倾注了“一腔热情”。他于2000年创办“第三说诗歌论坛”,这是福建最早的诗歌论坛,也是在全国有影响的诗歌论坛。诗歌年鉴称他为全国五大论坛之一,《南方周末》文章也有介绍。作为全国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有代表意义的诗人之一,康城热心与诗界的交流,他主编诗集《70后诗集》、《漳州7人诗选》《第三说十周年2000-2010》等,在当下诗界推波助澜,声名显著。
2004年康城策划与漳州师院团委、苔花诗社合作,举办了“接近诗歌节”,开展诗歌讲座及诗歌写作评奖,至今已举办五届,为师院学生打开了与当代诗人、当代诗歌交流的窗口。2009年,康城与漳州诗人老皮、阿里共同策划了“0596系列诗歌朗诵会”,得到了漳州市作家协会、漳州市图书馆的支持。5月28日端午那天,康城以“图书馆前”为题,举办了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0596诗歌朗诵会系列,至今已举办了4场,一次又一次点燃了漳州诗歌的火焰,让人看到了漳州诗歌的希望。
十多年来,我看到康城一路翻山越岭、一路颠簸,在诗歌的领域里,他把城市车道当成了一级方程式赛车道,无所顾忌,一往无前。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