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与美女——“中国油画巨匠”北鸿艺术日记(二)
里斯本虽然没有大艺术家, 但是作为航海探险家的诞生地,北鸿和刘涛还是决定从西班牙去一下。
古旧、容忍、慢吞吞、色彩绚烂,令人着迷。走在破碎的石子路上,你不必高雅,不必奢华,甚至不必循规蹈矩、装模作样……
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时髦,不优雅,没有亮晶晶的新建筑和高速的现代化发展,却依然快乐、热闹,任由时间流逝,故事沉淀。
北鸿和刘涛来到葡萄牙,总会听当地人自豪地说:没有在里斯本自驾的经历等于没来过里斯本。清晨,宏大的广场上,矗立着古老的雕像,驶过铺着鹅卵石的小路,街上的咖啡馆里飘来慵懒的葡萄牙法朵(Fado,是葡萄牙著名的传统民谣),整个城市就此苏醒——
从西班牙边境城市巴达霍斯(Badajoz)进入葡萄牙、再过爱尔凡斯(Elvas)北鸿和刘涛以及西班牙的朋友就上了高速,在埃武拉(Evora)他们停留了不到3小时,之后继续西行直奔里斯本。
没想到进入里斯本市区要过海峡,而过海峡的大桥有2座,一条跨海距离长:走A-12高速;一条短:走A-2高速,后者从正南方向直接进入里斯本市区。
在GPS的引导下,北鸿一行上了A-2。
进入里斯本市区后,GPS反应还是滞后,他们常常在熟悉的景物前反复绕行两三次,加上葡萄牙丘陵似的高低起伏,他们开上开下,最后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找到了酒店。
里斯本曲折盘旋的街道规划如迷宫一般,兜兜转转,老城区相似的街道和建筑轻而易举地便让人迷了路。
所以在里斯本开车,GPS是必不可少的。
里斯本的很多明信片都是以古旧却好看的老房子为主题,据说城市的精髓都浓缩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
开车穿越由28路电车贯穿的里斯本市中心三大区域,尽情欣赏沿途风景,犹如一场时光电车之旅。百看不厌,犹如初见。即使转上一天,想必也不会厌倦那种弥散在每一处的懒洋洋的因子。
北鸿刘涛看到里斯本的老城区是简单、柔和的。简单,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建筑从门窗到样式,多少有些千篇一律。据说这是因为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该市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而为了以最快的速度重建这座城市,设计师选择了用相同的规格建造几乎所有的房屋。从色调上看,白墙加红顶的设计似乎与其它的欧洲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石块铺成的地面几乎遍布整个里斯本市,街巷中悠闲的老人,似乎将这座城市古老而柔和的气息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人们。尽管斑驳的墙壁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与巴伐利亚式的精美民间壁画相提并论,但它们却同样可以让你陶醉其中。
里斯本全城有60万人口, 再加上每年超过100万的络绎不绝的旅行者,本以为狭小的街巷也会拥挤不堪,但这里并没有显得不堪重负。不管是哪里来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融入这个城市,享受里斯本式的悠闲。
里斯本老城里每一条街道都是风景。
即使阳光直射时,街道也总有一侧在阴凉下,两侧各种小店和饭馆儿,当然还有不期而遇的小电车。
北鸿再一个发现就是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绝对是里斯本的一张名片,几乎所有来过这里的旅行者首先想到的都会是小电车。它在老城里的知名度绝对超越任何一间教堂或是城堡。特别喜欢坐在路边,静静地等待这个黄颜色精灵般的身影从建筑的缝隙中探出头来。它们是里斯本流动的血液,这座建在山坡上的城市的魅力。
里斯本城中心的“大索道”,在坡度最高的地方是这样的索道车执行运输任务。这条索道在地图上很好找,但置身老城时却十分隐蔽。索道被湮没在一大片老房子里,两端的大门也十分低调和隐蔽。小电车专为这条索道设计,电车都是平行四边形的,贴合轨道。电车的刹车装置一直贴合轨道,只有在启动有一定动力之后才会离开,原理与电梯十分相似。
里斯本电车已经运营了将近 140 年,它承担了这座山坡城市大部分的交通任务,可以说只要一条街道够它通行,就会有它的身影。小电车与汽车使用同样的街道,但它们之间很少发生事故。每当电车进站时,私家车就乖乖在后面等着,没人超车也没人按喇叭。在老城里穿行的电车恐怕都运行上百年了,车厢里用了大量木质装饰,似乎只有车票打孔机是新近的产物。车底盘下只有一排轮子,这样就像翘翘板一样,刹车时会有前后倾动的感觉,但是这个设计恰好弥补了山地运行的问题,无论上坡下坡,车厢都能减少因此造成的倾斜。司机驾驶驾驭电车的技术极其娴熟,在狭窄的街巷里时速能达到60公里。坐在靠窗户的位置有一点儿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车厢有时候几乎擦着建筑的外墙行驶,北鸿在想是不是这些一楼的窗户都被小电车撞到过。坐着还能体验这种刺激,站着可就惨了,必须得两只手紧紧握住车里的扶手。
值得一提的是28路电车,它的年龄完全比得上目前任何一家汽车厂商。
它们当中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二战期间留下的木质结构车身。看着这些行驶在“蜿蜒”小巷中的“老家伙们”,别样的异国风情充满着你的眼帘,这种感觉并不同于前门街道中的“复刻”产品。黄色的车身映衬着同样古朴的街道,从街头艺人的画中也可以判断,28路有轨电车定是里斯本古城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在当地人的眼中,它也许仅仅是一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交通工具了。
28路电车的线路沿东西方向穿过里斯本老城最有特点的区域,全程下来要走一个多小时,东边到山顶的乔治城堡,西边几乎到四二五大桥的引桥附近。还有一条线路就是15路,这条线路的电车都换成非常现代的车型,乘坐宽敞舒适。它在山脚下沿着特茹河穿行市区,与里斯本到卡西亚斯的沿海铁路线平行,连接老城南端与著名的贝伦区。上个世纪欧洲曾兴起一阵关闭有轨电车风潮,很多城市的有轨电车被停运甚至取消,里斯本也未能幸免。幸运的是成立于 1872 年的里斯本电车公司保留了 5 条线路和几十辆老电车,据说现在里斯本的电车是欧洲最古老的电车,并且成为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航海当然是里斯本的名片。
说到航海,那葡萄牙绝对是西方探险者的发源地。15-16世纪,葡萄牙航海先驱达伽马、迪亚斯、麦哲伦从这里扬帆启程,驶入那凶多吉少的大海深处。这100多年的时间,也是葡萄牙历史中最值得夸耀的一段时期。而里斯本市内的一座外观非常古老的航海博物馆,正是在为过往的人们述说着葡萄牙与大海的故事。
北鸿看到葡萄牙航海博物馆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物,据说是玛努埃尔一世为庆祝达伽马发现印度航路而命人修建的修道院。如今,这座建筑的相当大一部分成为了现在的航海博物馆,展示着从古至今的航海器具、大炮、航船模型和航海地图,甚至还有从中国传来的罗盘等航海珍贵文物。
与巴塞罗那的海事博物馆相比,尽管里斯本的航海博物馆也有一个厅完整的记录了其海洋军事发展史,但很明显这里要传达的还是葡萄牙人发现、探索的重要意义。北鸿和刘涛一行在博物馆中看到,摆放有许多在大航海时期有着杰出贡献的航海家。比如成功绕过好望角的迪亚士、比如开辟新航路的达伽马,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哥伦布。
里斯本除了这些名胜以外,还有一个享誉全球的,就是蛋挞。世界上最早的蛋挞店便隐藏在大修道院的附近街巷里。自修道院向东走,在第一个繁忙的路口就能看到一家门庭若市的餐馆,低头看门前的便道上由蓝白方砖拼成的1837大字,这便是1837年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蛋挞店“Pastéis de Belém”。
北鸿看到小店里的装饰古朴而简单,墙上的彩色瓷砖图案诉说这这家店的历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在里斯本很多街道的小商店里,都出售像这家蛋挞店里的墙砖瓷片,这也几乎成了里斯本又一个不为人知的特点。
虽然葡萄牙在世界上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2010年时候,欧债危机也没有严重波及到这里,可她却一直在拖欧盟的后腿。但是这并没有改变里斯本人悠闲的态度和懒洋洋的特质,他们似乎还是按照原本的生活方式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很难看出奋斗拼搏的劲头来。行走在里斯本,随时可以感觉的曾经的强盛与今日的悠闲的强烈对比。葡萄牙人对于自己国家地位的下滑以及经济的停滞似乎没有什么很大不满,原因很简单——他们只需要享受穷并且幸福的生活就足够了。
西班牙的朋友独自开车回去了。
然后,北鸿和刘涛坐列车去另一地方。
列车缓缓地从里斯本驶出,哐当哐当的向诗人安德拉德之家进发。
北鸿写下诗歌:
葡萄牙里斯本印象
小雨的天
里斯本老城
没有灿烂的光景
却多了一些深邃的滤镜
如同行走在老电影里
恩宠观景台
雾蒙蒙的
靠在栏杆上
撑着伞
密密麻麻的红房顶
从近处向远方无限延伸
红房顶之间
偶尔露出粉蓝或淡黄的墙壁
以及墙壁上
一列列不规整细密的
小方窗
一棵棵圆滚滚的绿橡树
生长在房屋和房屋之间
高高地探出头来
沿着下山的小路
向着阿尔法玛区走去
狭窄的鹅卵石板路
被雨水
打得清透
房屋破旧
但色彩缤纷
蓝花楹随风凋零
有着世界上最忧郁的颜色
如同法朵的歌曲一样
透露着绝望里寻找爱情的
味道
数十条小巷
汇聚在芝麻般大小的
广场上
银鬓老人推着车卖着鲜花
拱门阶梯木阳台
漫步
飘来幽幽的葡萄酒
香
夜晚
不时传出哀婉感怀的
法朵之声
法朵博物馆里
忽明忽暗的
烛光下
歌手身着黑裙
涂着红指甲
披上珠翠装饰的黑色大披肩
伴随葡萄牙吉他
浑然忘我地吟唱
命运
宣泄情感
沙哑与忧伤
古老斑驳的墙壁上
保留下的法朵涂鸦
一片片灰色和黑色的小石
拼贴出
海浪图案
温柔地延伸向城市的
大街小巷
海浪依然翻滚着
大航海的传奇
修道院
金彩米黄石
拱廊
直刺天穹的塔尖
震慑人心
立柱撑起拱顶
圆穹飞动
宛若幻境
而这时有一列浪漫的
列车
缓缓地从里斯本
驶出
哐当哐当地
向
诗人安德拉德之家
进
发
列车载着
乘客们
一同走进了一首柔情的
诗
歌 |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