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评诗三首

老家梦泉





养心兰


瓦上青苔,墙低矮,小窗封
一丛绿竹伺应者一般垂立木门旁,随时准备
接住那一声吱呀

里面的人?还是外边的人?
时间于无形中消失
静谧因不被打扰加深内涵

路过的不是我一个
进去,出不来的,肯定也不是


简评:
这首《门》没有对门进行精致的细节刻画,全是绕着写,更热衷于对进出事物周遭关系的呈现,且这种呈现多是及物的想象,这就让这首小诗的诗意更多地偏向知性的提升,也是对当下农村“空巢化”的一种隐喻和审问。




透网而过的时间

胡有琪


一只蜘蛛在反复织一张蛛网
风一吹
破碎的时间透网而过

露出来的天还是不是原来的天
有人在问 但无人回答


简评:
中国古诗以感性见长,西方诗歌以知性见长,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思维特性决定的。伴随着古诗词的日渐式微,中国诗有强烈的变革要求(就像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不断递进、变革一样),加上西方诗歌的适时引进和催化,中国现代新诗应运而生,经过逾百年的曲折发展,如今“言必称希腊”的少了,更多的诗家意识到:只有融古化西,感知结合才是一条有希望的发展之路。其实,不管是政治还是艺术,只有适合自己国情、己情的借鉴才是真正的借鉴,才具有绵长的生命力。胡有琪这首小诗可以说是这一认知的一种尝试:首段是感性的生发,次段是知性的提升。这里的蜘蛛是物象亦是意象,至于隐喻了什么,任由读者想象好了。时间是个词象,看不见摸不着,作者说:“破碎的时间透网而过”,让这一词象顿时有了具象的质感。后一段的天,可以是天空的天,但更多指向时间计算单位的天,“露出来的天还是不是原来的天”这一拷问让小诗瞬间走向知性的神思:我们(包括动物)可以结网捕获食物、知识,唯一无法捕获的是时间,也无法迟滞时间,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做的就是不辜负这段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透网而过的时间才会打上我们拼搏的烙印,而不至于让时间白白流过……







逸川


一群遗留在山坡上的云
低低地啃着草。偶尔停下来的
天空,似曾相识

夕阳西下的路咩咩地叫着
几只顽皮的,跳了几跳
抖落几滴跟在身上的风声

她打着哈欠,起身
一些被它们耽误的乡下词语
拾掇得整整齐齐


简评:
诗歌脱离了实景不行,但只是一味地实景呈现也不行,要有一定的艺术变形。就像这首《羊》:首句:“一群遗留在山坡上的云/低低地啃着草”,如果把“云”字换作羊,那就没什么诗味了,这就是变形的有效性。另外,次段的“错觉”也是一种变形:“夕阳西下的路咩咩地叫着”,路不会叫,但布满山路的羊咩咩地叫着,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是路在叫,这是一种错觉变形。另外“抖落几滴跟在身上的风声”,风声对应的是听觉,抖落几滴对应的是视觉,这是通感的运用,感觉的变形。除此之外,用几滴形容风声,貌似语法错误,其实也是一种变形,语法变形。结合上句,这也暗合了古诗论的“反常合道”,“无理而妙”是也。尾段:“一些被它们耽误的乡下词语/拾掇得整整齐齐”,什么词语,作者不说,且把语象当物象收拾的整整齐齐,亦是一种词象和留白的变形。总之,一首小诗一定要有合乎主旨的艺术变形,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更美妙的诗意。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自提清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有融古化西,感知结合才是一条有希望的发展之路。其实,不管是政治还是艺术,只有适合自己国情、己情的借鉴才是真正的借鉴,才具有绵长的生命力。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性的知性提升。欣赏,学习,问好。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