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的夏至,天气一下子就炎热了,仿佛地底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火炉,在人们的脚下熊熊燃烧起来。
难怪梁山的好汉们会高唱“赤日炎炎似火烧”,光着膀子向我走来。
在现代,人们可以钻进开着空调的房间,躲避高温。
我年轻的时候,在大学里无法降温,只能一次次向地面泼水,居然也熬过了要命的高温天。
夏至对于人,是老天对于忍受能力的一次小考。
2
庄稼人不这么看,他们的心情是焦急并喜悦的。北方,当麦子都黄了,注定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时,缺少收割者的农村,真的在担忧“收禾童与姑”。
偏偏又遇到了疫情的挑战,春天的防线陷落了,人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匆匆赶来的夏季。夏至,就是一个重任在肩的铁汉。
重新开工的企业,遇到了用工荒,技术岗位缺人,甚至,送快递的小哥也缺。
城市在逆境中重新起航,夏至,是一个离太阳最近的码头。
3
在南方,到了夏至,就意味着多雨季节的到来,随之的山洪爆发,道路塌方,泥石流从不因为时光而退缩。
只有在大山里生活过的人们,才能真切感受这些生存的艰难。
出生在一片沃野的江南,又在大山旁度过我的中青年时代,也许更有资格诅咒和控诉。
然而,仍然选择坚守偏僻山村的乡亲们,只能望着越来越多远去的背影。
4
夏至前脚到,梅雨季节后脚就跟来。
必须面对每天的潮湿和闷热,希望自己,能心静自然凉。
宋朝著名的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太闲了就会有愁,不管是什么愁,时光的河流都会不加区别冲走。
5
到夏至,白昼的时间变得最长,那只是气象学家的看法。
对于诗人,就会想到出水荷花的芳香,想到树枝上不息的蝉鸣,这都是写诗时绝佳的题材。
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在夏至这一天想着香味扑鼻的粽子,想着鲜美的烤鹅。
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则忙于夏至的祭祀活动,等着腰挂香囊的孩子们来敬酒。
同在南宋写诗,杨万里就现实得多,他说,从那一天起,最需要的是一把带来清凉的扇子。
我也在夏至写诗,只祝愿,夏至后的每一天都是平安日。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