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祈祷:万物都抑郁了,该晴了吧 ——黄文庆组诗《秋雨下得没完没了》(八首)刍析
 
 文/龙洋(陕西)
 
 这个题目引自黄文庆原话。我把它理解为一个对万物敬畏者沉重悲悯的祈祷。
 黄文庆始终恪守现实主义者创作原则。他知道有些年份雨季很长,“雨会继续下”;雨把到处都下得流水纵横,下成了“薄海”;“雪白”的鹭鸶在“窄窄的空隙”闪烁;月亮在雨丝之上“不停地摇曳”;想象点燃深草一样的雨丝,点燃一片“坡火”,烧出阳光灿烂的日子;人们备受委屈,对老天的建议,“无处诉说”;门轴和转窝受潮,门“都发出极为痛苦的抱怨声”;连不怕潮湿的树,“都呛死、淹死”。诗人是现实的感受器,诗意的镜子。他应挑起忧虑现实的重任。黄文庆做到了,他为民请命,为天地纠偏。
 不庸讳言,黄文庆眼底、笔下的现实的确是“昂贵”、“潮湿”、“摇曳”、“薄情”、“无处诉说”、“痛苦抱怨”的。原因何在?他绝不是阴暗地怨愤、狭隘地愠怒,更不愿自做昏聩,随波逐流,廉价粉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何必良知发霉,只当鹦鹉。必须看到,这样写的时候,黄文庆的内心是无奈的,背负着十万大山一样的沉重。这让我忍不住有想到了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不尽如意的现实面前,良心必须表态。可以选择直面,也可以选择回避;可以选择退却,也可以选择执著;可以选择绝望,也可以选择希望;可以选择冷漠,也可以选择关切,等等。黄文庆的选择是“慈悲”,或者说是“悲悯”更恰切。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这些诗可以理解为一种“修行式的禅悟”。这种“禅悟”努力发声,就是具有引导力的“禅唱”了。而这种天问式的“禅唱”,其性质及功用,类似于佛教的《玄悲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基督教的《圣经》,儒教的《论语》。这里的核心就是“悲悯”。没有悲悯之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作品。
 黄文庆样式的“悲悯”没有停留在现实表述的浅薄层面,他在诗中甚至为消解现实开出了一些“药方”。例如《如果雨继续下》里的“割雨”“建草房”、“编织蓑衣”、“搓绳、造纸”;例如去《鹭鸶》里认定“一定能遇到更多雪白的鹭鸶”;例如《月亮》里的“幻想”;例如《啦坡火》里的“烧出一个明亮的秋天”;例如《无处诉说》里的“给我说了”等等。当然,这些“药方”更多借助与理想或者幻想,一种意愿式的表达。正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更是一种“悲悯”的加重与延伸。而且,没有高高在上,是站在平民角度的。
 最后,要补充说明的就是:好诗是需要诗意呈现的,这就是“诗艺”。对一首诗,一个诗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黄文庆的表达是诗意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我更着重谈的,却是“诗骨”。对诗和诗人来说,它比“诗艺”更为重要。
 
 ————————
 
 附:
 
 秋雨下得没完没了(八首)
 
 诗/黄文庆
 
 
 ◎如果雨继续下
 
 我就割雨
 垛成大山小山一样的草垛
 开一家草料场
 
 我就在城郊
 筑一座清明上河图一样的草城
 大街小巷都是草房
 
 我就命名这雨为蓑草
 用它编织蓑衣
 搓出一百里一千里的长绳
 
 我就把名字改成蔡伦
 日日夜夜打浆造纸
 从此以后,洛阳不再纸贵
 
 ◎鹭鸶
 
 穿过一场雨与另一场雨之间
 窄窄的空隙
 行走十里
 一定能遇到三两只雪白的鹭鸶
 远行三十里
 一定能遇到更多雪白的鹭鸶
 
 ◎月亮
 
 大地上疯长着雨丝
 一片比一片茂盛
 风里
 它们不停地摇曳
 
 我幻想在高高的雨梢上
 移动着一轮圆月
 或一弯缺月
 
 ◎啦坡火
 
 小时候
 看到村外的渠边
 或土坎上
 有一些被秋风吹干的茅草
 就把它们点燃
 呼啦啦燃起一片坡火
 
 雨下得太多了
 我想把密密的雨丝点燃
 烧出一个
 阳光灿烂的秋天
 
 ◎渤海
 
 雨
 下下下下下下下
 把到处都下成大海了
 薄海
 
 ◎无处诉说
 
 下午在路上
 遇到一个陌生人
 他都走我到前面一截远了
 又折转来
 对我说
 雨这样尽下尽下
 没完没了
 田里的谷子
 就要在穗子上发芽了
 他对老天的意见
 无处诉说
 就给我说了
 
 ◎记忆
 
 忽然记起小时候
 秋雨下得太久太久
 一到下午黑
 村子里的门
 就咯吱咯吱地乱响
 那是因为门轴和转窝受潮了
 开门关门
 木门都发出
 极为痛苦的抱怨声
 
 ◎河边死了一些柳树
 
 漫长的雨季
 连不怕潮湿的柳树
 都呛死
 或淹死了不少
 不是被河水淹死的
 
 死了的柳树干上
 密密麻麻长满了白色的菌子
 一直长到了
 树的高处
 
 
 【诗人简介】
 
 黄文庆,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星星》《绿风》《中国诗人》《诗潮》《美文》《散文诗》《延河》等市级以上纸媒发表诗文1000余篇,诗作入选2020年磨铁读诗会好诗100首、中国现代诗巡展和多种年选,担任多个平台诗歌评论,评论过400余位一线诗人的600多首诗作。已出诗歌、散文集《佛坪等你来》《一窗青山》《斑鸠在叫》等。现居陕西佛坪。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