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首小诗演化一个永恒主题
——解读青格里的《母亲节》

对于一个出生在草原的诗人,草原是他不散的乡愁和心念的结节。对于一个草原诗人,草原和母亲,是他永恒的主题,草原和母亲就是他割舍不掉的念想和系在心尖的乡愁。青格里的这首《母亲节》依然是这样。诗人把一个源于美国的西方的母亲节幻化为一个思念母亲、想念草原的一种草原情怀。诗人也许长期思念母亲和草原的积累,像是成为一块痼疾、一块心病,时时念念想想。恰好自己置身于一个深情感怀的日子,实际上,知道或者不知道这个节日都对于诗人不大要紧,关键是写一个叫“母亲”节的诗。
人类最为哲学的命题就是,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去何方?它也是最终极的问题。大地(草原)是我的家园,母亲(和父亲)把我们带入世界。感恩这个世界,感恩大地和母亲,就成为人类最为基础的情感和产生一切思想的基础。因而,诗人青格里基于草原上的诗人情感,运用诗歌意象和意境同感的草原游牧符号抒发一个怀想母亲、怀想草原的抒情诗。这首诗里作者把草原母亲可以看作是一个东西,他们可以互相融通、代替和同感。
诗歌《母亲节》第一节作为发起情感的序曲,引发和调动思维里固有的情愫词汇和概念,符号化地筑起诗的地基。第一句“草原辽阔/递一碗奶茶”即可进入草原的第一印象“辽阔”,在这空阔的草原上,“递”给你“一碗奶茶”,把你和草原立刻拉紧拉近。接着就是一个草原上古老原始的“勒勒车”的跋涉,而又强化一个空间的辽阔“几百里”,使得读者被紧紧抓住。之后,便是一种气氛的营造,“奶茶”依然“滚烫”。强调出序曲的结束和序幕的拉开。
第二节之后,便进入主题演化母亲节在草原,即可成为草原上的一个日常的形象和固有概念。幻化诗人自我的情感,接下去诗人便进入诗歌表达的整体,进行诗歌规律的戏剧化演进,诗人通过经验性逻辑的筑垒,便有了童年、青年到白发老人的成长、成熟和衰老及人生的眺望。为升华而进行了故事化铺垫和演进,成为诗歌大戏的高潮。
最后一节,深入主题的表达和升华主题的点睛之笔。此时,作者就把母亲引入一个高调的境界,成为这首诗的灵魂和思想呈现。“母亲仍旧站在毡包前/扬手挥洒鲜奶 ”这是一个古老民族遗留下的一个日常生活动作,也是草原上生活过的人们记忆最为常见而又深刻的东西。这个场景式的砌造,成为整个诗歌的最亮点,诗歌中从开始的递奶茶,到联想和怀念的演进,把母亲定格在毡包前的一个生活剧场。把这个“母亲节”写成了“一首母亲之歌”。于是诗人就说“委婉在我的心里”。实质上,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整个诗歌的艺术风格来看,诗人是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的草原人,运用的所有诗歌元素都是草原符号,即草原,辽阔,奶茶,勒勒车,毡包等等,都是定格和定义草原概念和外延的符号基本要素。而诗歌本身的建筑结构和运行和演进规程,明确了它的内部思想承载。正如诗人布罗茨基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所说:“艺术是一门无后坐力炮,决定其发展的不是艺术家的个性,而是素材本身的推动力和逻辑,是材料发展的命运,这些材料每一次都需要找到(或提示出)本质上全新的美学解答。”青格里的诗歌风格和诗歌美学则是他基于草原生活、草原元素和民族符号的充分表达和再现。《母亲节》虽然是一首小诗,但是演化一个人类永恒的主题。



附:青格里的诗歌——

母亲节
文/青格里

草原辽阔
递一碗奶茶
勒勒车还要跋涉几百里
接到手里
奶茶依旧滚烫

母亲节在草原
就是一碗奶茶    喝一口
奶香沁心肺腑

这时我希望有一阵风
穿过童年记忆青年理想
吹开一头白发    眺望

母亲仍旧站在毡包前
扬手挥洒鲜奶   如一只笔
撰写一首母亲之歌
委婉在我的心里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穿过童年记忆青年理想
吹开一头白发    眺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母亲仍旧站在毡包前
扬手挥洒鲜奶   如一只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国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5-10 08:14:04
母亲仍旧站在毡包前/ 扬手挥洒鲜奶   如一只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撰写一首母亲之歌
委婉在我的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荣荣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5-10 12:41:14
母亲节在草原 就是一碗奶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