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ttps://mp.weixin.qq.com/s/PTM4nZvVeBmWcRoZzfChiQ《诗潮》大力推荐《胡晓光诗选》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微信图片_202008261832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晓光,1963年生,湖北大冶人,现为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写诗,已出版《抒情与怀念》等诗集三册。曾为《散花》文学双月刊编辑,后为某上市公司高管。有诗作入选《诗歌报月刊十年精华》《汉诗 ·十年灯》《湖北新诗百年诗选》等。获《诗歌报月刊》年度诗歌奖,《汉诗》2018年“新楚骚”诗人等荣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微信图片_20200826183227.jpg
诗人胡晓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晓光诗选 



青黛灰

我爱这样的灰色
这是无数次洗笔水加灰尘加时间
积淀成的墨色
像积攒的夜色
故称作宿墨
拖一笔便成远山
刷一笔还可以是一条游动的鱼
是底色
又像低眉者
天际上要现出这样的灰也是不易的
这需要变天
需要风云际会

钉 钉

既是动词
又是名词
是钝的
也是尖锐的
每个人都是一枚钉子
每个人也在钉这枚钉子
我向所有被我钉过的木头致歉
我向所有的含着我的事物致谢

睡 莲

睡莲睡了半个池塘
她们睡着
但比醒着的其他
更眉清目秀
且肃穆庄严
这里我必须恭敬地写“她”
那么多植物中
仿佛只有这些睡莲才够格用“她”
仿佛只有她们
才能跟母亲相提并论

天生的

樟树褶皱的皮肤是天生的
它体内的香也是天生的
斑鸠不与人为伍也是天生的
它对人的防备也是天生的
我内心有天生的怯懦
我至今也不与强者为伍
我欣赏樟树皮肤天生的褶皱
它们
形成一种委曲的美

蜜蜂和蜂蜜

两个都是名词
但它们是因果关系
汉语这么神奇
把一个词一倒
就倒出了甜

鸽 子

鸽子走起路来像个大腹便便的人
它们已经原谅了人类
它们能飞
但它们现在按人类的愿望飞

火烧云

火烧云就是灿烂的晚霞
以前我不懂,我以为那真是锦绣
后来我知道
那些灿烂的部分只不过是落日在它们身上的反光
落日真的落下去后
我看见刚刚还在灿烂的云霞
只不过就是层云
有白的云
也有灰的云
成为灿烂晚霞的就是那些白的云
而那些灰的云正在酝酿一场雷雨哩
而那些灿烂过的白的云也会成为雷雨的一部分
它们是白色的,但它们不白白地白

风起时一瞥

树叶也有羞怯之心
风把它的背面吹出来时
像暴露了它的私处
它颤抖着,用自身的重量迅速翻过来

尖锐之物

所有的尖锐之物是因为它们足够小
但又不能没有了
它小到不像小
小到不是没有直到

刺眼的光芒和刺心的疼痛
这种小
是磨岀来的
我们也磨过
慢慢的我们也成了尖锐之物
我们
不像我们自己
我们更像我们的敌人

找出路的洪水

暴雨浸透了山野
那些树木和草根再也含不住了
洪水自己在寻找出路,它们崩溃了
像一拨又一拨
难民 把自己当作灾难

香椿树

我老家的后院
有三棵高大的香椿树
每年春天都长出很多的嫩叶
让很多人仰望却却步
嫩嫩的香椿新叶是一道美味
但我家的香椿树太过高大
用梯子都够不着
它们就这样越长越高
越来越粗壮
为了不成为人的美味
它们往上长
浪费自己

蛐 蛐

它们不唱了
说明它们的歌唱完了
它们把歌唱完了
它们也就完了
明年唱的那些
也叫蛐蛐
但不是它们了

荒 园

荒园是我们人的误判
荒园的树和草比什么地方都茂盛
那些植物们
没事了就疯长
它们那么好
我们还叫它们荒草

笔直的树

那些笔直的树
比如水杉之类
一定是有洁癖的
也一定是孤独者
而且一定是喜欢孤独的
它们跟挺起腰干和脊梁直等隐喻没有多大关系
它们喜欢它们喜欢的
天生的
我们称它们笔直的
实际上它们比笔还直

带回一堆带着故乡泥土的萝卜

故乡带回一堆带着泥土的萝卜
母亲说
带着泥土
经放些
这堆萝卜
像一堆乡土一样堆在墙角
我望着它们
就像是看见几十年前的自己
那时,我也是这样的萝卜:
一身泥巴
但洁白如玉

   (选自《胡晓光诗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名家荐语 



张执浩(诗人、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汉诗》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
       晓光停笔20年后的回归是自然的、成功的。这种回归不仅仅是身份的回归,更是语言的回归,他现在的诗与他当年《钢铁工厂》那样的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诗人的写作如果没有变化,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一个好的写作者是对命运有深刻认识的人,顺应命运的人均是我的同道,从这个角度来了解晓光的诗更有价值。

田禾(诗人、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最近读了晓光的很多诗歌作品,我觉得晓光回归诗坛后的诗歌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他随着阅历的丰富,对生命有了新的体验,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他一改以前那种平缓的行云流水的气势恢宏的叙述方式,过去的诗歌,情感容易露于表面,现在的诗歌更内敛,把情感隐藏在语言中,隐藏在叙述里,文字短小而精悍,从惯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切入生活更直接,更深入,表达更灵动,更有穿透力,比如《宣纸》这首诗我特别喜欢:
  宣纸等待毛笔很久了
  它等待水墨很久了,它生来就等这一刻
  宣纸,等待它的命运很久了
       毛笔一如尖刀:“它等待刀尖已经很久了”
       《宣纸》写得极其有灵性,诗歌短小,只有四句,语言简洁,简练,直击人的灵魂,我读完之后,感觉句句是刀,刀刀把我扎疼。

刘川(诗人、《诗潮》主编):
       正统里的胡晓光,再归来成了“异数”。
       随便举其诗一首,如《钉钉》:既是动词/又是名词/是钝的/也是尖锐的/每个人都是一枚钉子/每个人也在钉这枚钉子/我向所有被我钉过的木头致歉/我向所有的含着我的事物致谢。
       他不再纠结于“钉钉”的社会功用,而是指涉于事物的存在——从政治诗学,到形而上的思考。他的诗,既是日常的,又是恒常的——基于经验而又超越了经验,达到了对词根(事物存在)的启发与照明。
       归来的胡晓光,更加任性,不在乎一首诗所具有的“完整性”与“价值”,而专注于一首诗的无限的可能性。这种诡异的趣味性所带来的陌生化,填补了当代诗歌的某种空白。如果有人问:诗歌作为道统,还是诗歌作为自由意志。我希望答案是后者。创造性是诗作为诗、诗作为人之灵的一个最根本元素。
       胡晓光从一群人中离开,再归来后,成了胡晓光自己。

卢辉(诗人、诗评家):
       《胡晓光诗选》是一部因人生局促不得不进行反向思考的佳品。说它的“反向”,绝不是故意寻找所谓一“反”就有驳杂、错落的语境,这肯定不是胡晓光所为的那种“反向”。应该说,胡晓光的“反向”思考,更多基于他处于人到中年甚或是逼近老年的缓冲地,正是处在这个缓冲带中,他有了一份“反向”过来的挽留与记取。因此,他的“反向”与其说是形而上的思考,不如说是他在人生的“缓冲地”,极力想留下人间最稀有的比如博爱、友善、悲悯等与普世价值息息相关的情怀,胡晓光的《找出路的洪水》便是一例。洪水本是“猛兽”的代名词,偏偏胡晓光让洪水找出路,这样的“反向”题意显然触及到“伦理”这一界限:“洪水自己在寻找出路,它们崩溃了/像一拨又一拨/难民把自己当作灾难”。这一“反向”,把洪水放在“无辜者”的位置上,放在“难民”的界定上,放在“受灾”的层面上,这一逆袭之举所带来的“颠覆感”,使诗意的“反向性”有了追本溯源的“泉眼”。即,什么才是真正的“洪水”。所以说,胡晓光的诗,其“反向”绝不在形而上“走钢丝”,而是在形而下里,以极其质朴、真切的语言,开出人生“缓冲带”上的沉潜与不羁!

袁志坚(诗人、宁波出版社总编辑):
       “转识成智”,是对胡晓光近期诗歌写作的总体认同。何谓转识成智?这里只是借用唯实宗的一个词。对于平常人而言,眼界开阔,阅历丰富,是“识”;自觉内省,向内观照,是“智”;反求诸己,明心见性,就是“转识成智”。我一开始说到胡晓光的诗风变了,这与他经历了浮沉商海和生老病死的考验有关,与他在中年以后回到中国传统文化里来有关,他开始在精神上清洗自己,无须造作,无须矫饰,归于平淡,归于质朴。写诗写到后面,不是靠才气,不是靠技巧,靠的是本分、诚心。没有解决这个大问题,写得再多都与自己没有关系,都是虚假的、自欺的,和世界也没有关系。胡晓光随手写来,都是些寻常事物、日常生活。阳明先生讲“不离日用常行外,直造先天未画前”,说的本是工夫与本体的关系,也可以拿来解诗。诗是什么?一个人写诗是为了心灵自由,心为本体。一个人进入诗境,就是寻求经验性与先验性的同一,“不离日用常行外”是经验性,“直造先天未画前”是先验性。一个人的自我确认离不开内在经验,也必须超越个体经验,浩瀚宇宙中、先天未画前就是诗境。

林东林(作家、诗人、《汉诗》副主编):
       我喜欢胡晓光的这些诗,首先是因为作者喜欢这些诗,他的喜欢并不是因为你、你们喜欢他才喜欢,而是他本来就喜欢,所以他才这样写,这种观念、态度和勇气,湖北罕见,全国也一样,何况这些诗的作者还是个年近六旬的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丽丝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8-26 21:25:10
好诗,我的身边人都爱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燕子飞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8-27 10:21:31
我们不能让诗人老是送书。购买是对付出心血的文字的起码尊重,是对诗人和诗歌的起码尊重,也是对热爱诗歌的我们自己的起码尊重。  欲购请加胡晓光微信hbhxg630308  单价:45元/一本 签名邮寄60元/一本(这是我的想法,因为邮寄费12元左右,取整数算了。也可以按照实数。) 多购、团购可优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微信图片_20200827105523.jpg

这是胡晓光老师公众号二维码。您也可以扫码直接跟他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