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以下为“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二期创作参评作品;
二、请初选评委投票,每人投6-15票;
三、投票时间:1月19日—25日;
四、本帖为投票专帖,除评委外,其他人请勿在此跟帖。



1、私塾

现代也有私塾,不过披了一套时尚的外衣
叫培训班。学校的任课老师
用自家的客厅
当做教室
学生还不得不来,用父母的血汗钱
买下本应在校内就能学到的知识点
那些学生,大多聪慧好学
彼此心照不宣,打开书包
拿出课本,像正式上课一样起立问好
然后坐下,听课,做笔记,非常认真地
记下重点和难点
担心思想稍一滑坡,成绩就会直线下降
为了学生的前程,这些老师比孔子还有仁恕之道


2、私塾

机械地描红,抄书,默写
高分贝的诵读声把之乎者也抛出窗外
惊跑了小鸟的叽叽喳喳。眼神
捕捉着先生的表情和戒尺的劈上劈下
“人之初,性本善”唤不醒懵懵懂懂
“苟不教,性乃迁”让父母勒紧腰带
那里欢喜过他,折磨过他
折射出的或是晴朗,或是忧郁
分不清哪些永生难忘,哪些如过眼云烟
都是湿漉漉的经历。如今,一百岁的他
就着三字经细数年轮,伴着固有的礼义
目光时不时的掉落到之前,没有声音
这是爷爷剪不断理还乱的私塾情结


3、私塾

这个称谓太老旧,现在我们叫贵族学校
校场路上早已消失了马车
宽大的单行道上只奔跑着金属马
一群人拿着限量的粉笔
计时,计算,也计月盈,都是好先生
穿制服的孩子鱼贯无拘
没有青花笔锋在宣纸上的顶礼
他们的安静时光仅是在聆听新学期的束修
盘算又一年的电子科技,吃鸡的饭卡
我的儿子那么不幸
他贫穷的父亲穿着雨衣
站在十八中的门口,眼含疼痛
在雨中,我们分析失误的数学与语境


4、私塾

这些年
我没有念过几年书
说谎是天生的
写诗是天生的
吃饭是天生的
做梦是天生的
唯独,我学不会抒情
抒情是我最后的书本
我要打开属于我的私塾
陌生的,熟悉的白鸽
你们读不懂落日在哪里
而黄昏仿佛是我最后的私塾
教会我西山已去,东山再起


5、私塾

小学在山坳里,老师都是附近村落的
李三荣的中专学历最高,二十来岁
穷乡僻壤,村民识字的不多
他在地头劝家长把孩子放回教室
他在教室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离开这里
放学回家的路上他走得很慢,低着头背影萧索
老屋有些年代,庭院幽深,有人透过精雕的窗棂
看他跪在地上被一个老人打骂
那是他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干净整洁,说一不二
常常戴着老花镜,翻泛黄的线装书
没有下过田,路上遇到人,头也歪到一边
他的大儿子在北京当官,没回来过
李三荣是他的小儿子,第二个老婆生的


6、私塾

不知是谁,模仿能力那么强
如面对一座山谷
令先生呼出的之乎者也,回荡耳边
谁,是谁,快点站起来
站起来,先生脸红脖子粗的咆哮起来
敢出风头,敢学我说话
有本事就站起来学
十几个学生都低下头,不敢再出声
这堂课,时间仿佛比以前都长
尤其是先生手握的戒尺
好像冷不防的就发现了目标
等先生的嗓音变得沙哑时
也没有人站起来承认错误


7、私塾

读过私塾的父亲,破四旧时
引以为傲的标签,被做成高帽给戴上
他那跪过孔圣人的双膝,跪苍天
跪黄土,跪一个时代的狂热
跪。跪。跪。就是没跪到他的父亲
他的理想,一半在田地里喘息
一半在孩子送给他的书声中沉寂
他不得不对着一条鞭打他的鞭子
痛诉离别之苦。多年后,他回忆说
他站起来时,背已有些驼
他挥毫,感觉笔尖在宣纸上疾走
擦出了一团团火焰。他发誓
他要用火,烧掉自己


8、私塾

多年前在洞头,青年诗人余退
用爱心场地,办起公益学堂
像一棵挺拔的树,树荫下
聚拢几十株小苗
一些家长想省下高学费
一些是因为尚存一颗传统心
那些白纸一样的孩子
开始去认识礼义廉耻,餐前感恩
课前拜圣人,大声诵读论语
弟子规,粘合一种崩塌
在整治辅导机构的大风中
亮不出教师资格证
想想,感觉像一个好人的不幸罹难


9、私塾

女先生病了,病得不轻
七八个人,打了120,才把她送进精神病院
打针,吃药,还收了手机
谁让她,写不冒烟的吊脚楼
写一刀下去,“才发出响亮的尖叫”
没病?写诗干什么
写博客,据说还替
另一位有病女先生陈情
这难道不是有病吗?不用把脉
七八个人的证词就够了
先生病了,私塾还在
塑一尊夫子的泥像,子曰诗云
这样的先生多省心


10、私塾

清朝建的祖祠,解放前被改为私塾
为了光宗耀祖,盖得比红砖厝民居气派
斜瓦屋檐嵌入瓦当,花纹像甲骨文
屋角盘踞着青石雕的风狮爷
《三字经》的诵读掷地有声
种子饱满,在孩子们身上悄然发芽
课间,孩子们在天井玩耍
蝙蝠张开黑色翅膀,像幽秘的灵魂出窍
一身长衫的先生自有算盘
不会随意和孩子们谈论生死问题
白色恐怖的烟雾,笼罩大半个中国
先生不能像孔老夫子那样,周游列国
直到他以革命者现身,照亮整个祖祠厅堂


11、私塾

在我家楼下,就有一间“私塾”
只教初三的数学。一个年轻老师
利用自己家的客厅
在晚上开班授课
进进出出的孩子都默默地
驮着一只只硕大的书包
仿佛背负千斤重压
接送孩子的父亲,母亲
在楼下三三俩俩地,或站或蹲
我听见有人轻声打听
有没有更便宜一点的补习班
“孔老师宅心仁厚”
有人应道,这里收费算是很低了


13、私塾

提到私塾,他立马成了圣人之徒的模样
移民搬迁来居住的楼房,还原平江
变成了三年前的学堂      
几间旧瓦房
鸟在房顶上,他站在课堂上
用之乎者也,继续点燃孩子们的梦想
那些因留守失学的孩子
对先生毕恭毕敬
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
跟着先生抑、扬、顿、挫,诵读三字经或蒙学
人之初,性本善,在他们骨子里生长
让先生的戒尺,成了水浒的军师——吴用
说到这里他笑,如今孩子们都享受正规的现代化教学了


14、私塾

再不能在课桌上刻"早″字了
就算你下狠心不再迟到
木头课桌早已消失,新材料坚硬而冰冷
小刀属管制品,不允许随身携带
鲁迅离世快九十年了
他的许多文章也离开了课本
讲起周树人,孩子们更是陌生
但私塾并未消失,只是改了名
那些很穷的有钱人
坐在豪华的金色大厅
听国学大师讲礼义廉耻
据说他们一节课的酬金
有数万元之多


15、私塾

住户都迁走了。巷子里
只剩那个先生,还守着
两间,老房子
闲下来时,养几只小鸡
在春天,教它们认识
院子里的月见草
有时候,那些小东西
会冲着草棵里的蛐蛐儿咯咯叫
这让他想起
一个梳辫子的小男孩
挨戒尺的屁股撅得那么高,还要把
好多年前的大清国
从青砖缝里抠出来


16、私塾

旧年代,在几张木板拼凑的学堂里
人之初,性本善成为开篇熟语
之乎者也的长衫
文绉绉如孔乙己
在一碟茴香豆里寻回童年欢笑
新时期,遍布乡村的低年级教学点
延习着旧塾里一些说教,认识字多得
成为了教育点里民办教师
唐诗宋辞,描红,数字游戏,硬笔的替代
使大字摇身变为书法
不知那些从低级到初级升学的
远比现今留守孩童幸运
其实他们已成为前辈


17、私塾
      
三个年级的学生
同在一口教室里上课。
一年级四人坐中间
二年级三人靠北墙
三年级二人靠南墙
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
也在这口教室里。校长姓陈
语文老师姓陈,数学老师
也姓陈。陈校长说
再能有一个就十全十美了
自己去年就该退休。
还说自己就教这九个孩子
像个私塾先生。


18、私塾

最大的私塾只容一个学生
一对一或多对一
差不多以秒计费,精良配备,太子规格设计
每个人都不是皇帝
每个人又都是自私的皇帝
江山早已破败,岌岌可危
国子监之下
惯盛产乱臣贼子,新王与囚徒……
此处只出昏君,亡国奴和弑父者……
也是最小的,最新的私塾
专收独子独女
由父母亲自执教
最宜教学会思考,生存与健身……


19、私塾

那一年,他腿残疾年事又高
自认肚里有点墨水,办了一所私塾
弟子就三人,其中有我一个
每天照例行礼、学善
哼哼呀呀读《百家姓》、《千字文》
唯一的课间活动是爬树
我们常常恶作剧
说一段方言让他翻译成文字
体罚当然少不了,竹条抽身外加拣石垒路
他用三字经搭一座桥,把我们送到山外
后来听说,在一次家访不慎摔落山崖
多年后,他塑造的一尊孔子像
仍在村史馆里作无声地讲述


20、私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朗朗读书声伴着蝉鸣抗争着热浪的侵袭
灰墙小窗边
一个童声随着蒙馆里的诵读小声跟念着
那个闷热的夏天
七岁的哥哥终是熬不过妹妹的梨花,带着小尾巴闯入了蒙学殿堂
从此,文,行,忠,信四教令小妹受益至今
观今社会
巨婴之陋习层出不穷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唯有少年强才能国更强
我清晰记得
先生的最后一课给我们讲的是:“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那声音至今回响在我耳畔,余韵好长好长……


21、私塾

陋巷也讲五经,更兼具小子们
爱德,取之有道。恩蒙先生不弃,一条
书案置于廊下
有春日迟迟,花瓣胜雪。有蝶翅伴竹,又落草堂
寻常少年一日三唱:
曰四书。曰骑射。曰大学。中庸者讲平衡之术
开蒙者灌道德纲伦
更无论家学或国子监。
微细处沙沙有声,如流泉,如行舟又
急急如律令,一张弓弹射千里
中间坐个国家
那人慈眉。善目
弹衣,净手,送你菩萨和天下


22、私塾

课前,照常升旗
老先生一如既往,腰杆笔挺,缓缓拉着旗绳
三个学生,昂头,神情庄重,向国旗行注目礼
二十年前,老先生来山里旅游,从此结缘
这里离乡镇很远,不通公路,孩子们大多失学
他在一处旧房办学,添置桌椅板凳,买来课本纸张
一个老师,三五个学生
且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在同一间课室,轮流讲
学生们学完小学课程,他再联系乡镇中学
今年山里通了公路,他的学校被取缔
最后一课,他准备给学生讲文言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抑扬顿挫,群山接连诵读,久久不绝


23、私塾

这些孩子进不了公办幼儿园
就送临时学堂,老师也是农民工
只是他大学肄业,子承父业
进了建筑队,用一间工棚
开办临时“私塾”,专收农民工子女
这些工地上的孩子,白天帮父母搬砖
晚上识文断字,习礼义廉耻
从上层建筑,求阴影面积
用之乎者也,与城市废墟对话
直到一场大雪提前来临
老师像父亲一样从脚手架跌落
这些辍学的孩子,照着老师的身材
在工棚前,塑了一尊没有胳膊的雪人
               

24、私塾

低矮、单薄、哀伤的小窗内
娘的怀里有一条幽谧的道路

飞机、火车、轮船弯腰而过
太阳、月亮、星星在对面逆光而坐
唐诗宋词,从日历的落叶上
划来梦想的河流

如今,我的书房有宽敞明亮的窗子
比雨点还多的文字在幽幽墨香里挨挤着散步
手机和电脑,是另一对无所不知的老师

他们会的,娘都不会
他们不会的,娘都会

娘说:我们都是踩着荆棘走路的人
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活成草木的身体水的性子


25、私塾

南大毕业的本家大叔
教训他儿子时,总会
拿出一把竹制的上面刻满
《三字经》经文的戒尺

儿子在南外读书
优秀异常。我大叔对儿子
却也是打心眼里喜欢的紧
可管教起来,俨然就是
古代的一位私塾先生

在他家书房里
望着他那些
汗牛充栋的书籍
总让我感觉他家像所私塾


26、私塾

父亲是个睁眼瞎,不认得一个字
小时候,每当从私塾门前走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朗读声
从门缝间飘出来
酥痒地,灌进耳朵
将他那渴望读书的心弦撩拨
猫在门旁,像一个凿壁偷光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如一把无形的钥匙
打开他那混沌的心
私塾先生看见了,什么也不说
佯装没看见
父亲没上过一天学,有时候忽而之乎者也两句
我没上学之时,父亲是教我读诵百家姓的“启蒙老师’’


27、私塾

用规矩把一个个字
圈成样板
笔尖,循规蹈距,充填着稚嫩
传授圣人之道
先生便顶了权威的花冠
或抑扬顿挫地吟咏自得
或扬起戒尺从娇嫩掌心
剔除荒草和懒惰
洋玩意儿横行于九州时
文人们本能地把罪名
安在祖传的文化头上
私塾便逐渐湮灭在
西洋文化的浪潮中


28、私塾

东面一个私塾
西面一个私塾
南面一个私塾
北面一个私塾
四个孩子
没有认识的理由
他们各自念着四书五经
过年的时候
他们照面了
除了背诵《道德经》
他们既不会打麻将
也不会斗地主
这时 他们更像一个个木偶


29、私塾

多年前的假期,从村前的空地
传来了读书声。他端坐中间
手捧着一本中学课本
围着一群穷困孩子
乡邻从身边走过去,扛着锄头
清除乱石和杂草
那些时日,孩子们快乐满足
应该也懂了生活之苦,上完课
就帮着父母干一些农活
弓背屈膝地,薅草,锄地,面朝黄土
认真做大地的功课
有时挺身,高声背诵老师教的诗文
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长大了也办一个好私塾


30、私塾

那个老夫子很瘦  
瘦成一把戒尺
他收的几个学生也都是瘦骨伶丁的娃
交的学费都是一些玉米棒子
瓜瓜小菜  甚至有山老鼠  小河沟的鱼虾
所以  他很抠  
总是从四书五经中抠出一些文字当饭  
实在抠不出时  
他就放下书  扛一把锄头去地里挖点野菜  
回屋后煮一碗月光充饥
一生  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清贫的人
百年后  那个村庄却选了最好的一块风水地供他  
碑上的字瘦得有精神  一笔一划刻得很深


31、私塾

寿家台门北厢房厅堂,三味书屋
当年绍兴,那是个有名的私塾
太羹有味是诗书,讲究品节襟怀风骨
正好与少年周樟寿的百草园互补
质朴博学的寿镜吾为师绝不迂腐
严厉是为规矩,狗窦绕口竟是倜傥句
看看迅哥课间溜到后院戏耍的得意
老师读书入神,学生趁机偷乐的谐趣
寿先生教孔孟从不拘泥字句
反厚诸子百家,对旧八股不屑一顾
大先生一生煌煌著述
笔锋冷得发烫,文风热得像冰
其文字的基因或从兹出


32、私塾

我在白纸上颤抖地写字,
仿佛第一次握笔。
我用力写“人”,
一撇一捺,必须端正;
又写“天”,人有限天无限,
要敬畏苍天之眼;
再写“灵”,灵魂如同火上烤雪。
要忍耐,我父亲说。
他握着我写字的大手,仍温热。
我在他身后跟着,直到他擦去自己。
如今我握着儿子的手教他写字,
那面时间深处的镜子,
赫然照出父亲当年的样子。


33、私塾

寒冬,腊梅暗香
腊梅就在三味书屋后的花坛,怒放
任凭树人折,也任凭树人寻蝉蜕
迟到,大声读——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树人还不是先生
先生是宿儒寿镜吾,那个三味书屋是先生的
先生有戒尺有跪罚,但先生不常用
先生常说的,是读书,是常常微笑着
——“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树人喜欢先生的布衣暖,菜根香,还有读书滋味长
树人后来成了比先生还大的大先生

树人说:“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倘若你真信了,现在的你可就不用被看病


34、私塾

浑沌初开至今。人取胜万物
教鸟兽知乎者也,它们听不懂
只好捕杀或关进动物园
叫鹦鹉学舌
而后对牛弹琴,俨然成了
大自然的私塾先生
更使牲畜明白:人心可吞象
呜呼,把好端端的江湖搅浑浊
移山填海,改天换地
先大气污染,后冰山坍塌
最后会不会将地球送上绞架?
不用多久,天地的戒尺就会劈过来
让这位师者,变成入水泥菩萨


35、私塾

鬼谷子在漆黑的槨里,举着戒尺,
可怎么也找不到那群熊孩子。
“先生怎能讲透这尘世?”它的脸像大海,
不时抛出一缕谜、几把红白喜事、
或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局。倒逼得
先生越来越精了:把尺子竖起来,当龙门。
跳不过去,就自己撞板子。
“一对一,六佰元一个课时,里边有
黄金屋,颜如玉。懂不懂?”
爷爷用一盒巧克力,拍打熊孩子手心
那根命运线。黑鱼眼、白鱼眼
转了转,大海,
由板子退回到巧克力。


36、私塾
      
贾家的私塾里都是清一色的男孩
里面不只有宝玉贾环他们
还有远亲家的和女眷家的
有富的,有穷的
秦钟、金荣、香怜、玉爱就是
读书虽是正事
打闹也是常态
娈童却是不可避免的
做先生的贾代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族长贾珍也从不过问这种事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贵族子弟玩弄穷人家的孩子无可厚非
就像现在有的官员玩弄女下属,明星玩弄女粉丝


37、私塾

三年前在深山,一位教书先生
用集体留下的几间老屋
唤来远近十几个孩童
日子仄仄平平,一块旧犁铧敲响寂静天空
孩子们的父母,大都去了山外谋生
孩子们都懂事,上课前
他们会向先生鞠躬,喊老师好
他们上学,放学,读书,写字,唱山歌
先生严肃,他们很少让先生不高兴
放学后,先生最后一个走
走之前,先生经常会呆坐片刻
望一阵散乱的桌凳。然后起身到桌凳间
来回踱几步,时不时之乎者也几声


38、私塾

提出有教无类的,走遍了四方
教学相长。寒来暑往的四季
他驾历史的车轮远行。
四书五经,圣人之名
后人添了多少无从知晓,
仿佛只需摇头晃脑便读到了伟人的思想。
可事实并非这样。
铜铃轻晃,书扉泛黄
有人站上讲台
“老师好!”“坐。”
一朵云来了,将以知识的雨露
灌溉种子们的沃土。
百草园离三味书屋不远,一路书香。


39、私塾

疫情期间
学校
根据上级通知
延长假期
要求老师们
上网课
小李作为班主任
和语文课代表
负责两个班的授课任务
为了赚点外快
还偷偷摸摸
带了几个
朋友的孩子


40、私塾

它代表过旧事物
昌盛时,持戒尺的先生拖着长辫子
坐在下面的弟子拖着小辫子
我在网上查了查,这个词后来成为了新生事物
前面加了三个字,叫全日制私塾
还学英文、声乐、绘画等等
对于这种现象,叫好的有,叫坏的也有
旧样子的衣服穿久了
隔了时代再裁剪着穿,就有可能成为新时尚
只是这教书的和读书的
都不再拖着辫子了(可能怕人揪住)
给人违和感
像看旧电影,欠缺了一种道具


41、私塾

一千年后在长沙,第一家私塾
系统还在填补缺失的汉字。一个硕大的机器臂
自动装点全智能的玻璃墙
点开了自动生成的诗篇
者也,之,乎,用随机模式
拼凑出热门的碎片诗歌
有些存活的学究,藏起被批判的古板真理
懂得了要大声喊出新式,写作时
必得追随着机器的热门词汇
抓耳挠腮地,拆解,拼凑,谨慎地书写
之,者也,乎
一不留神,之乎者也显露出来
他看着自己的旧作,被贴上了过时的标签


42、私塾

提起私塾,过来人眼神微动
“老了,一个年代的旧物件”
戒尺笔直得让人发慌
规矩一样,掌握在谁手里
谁说了算
先生的确是先生的
身子修长,五脏六腑装着大学问
压得他不得不扶着眼镜看人
不得不
一边敲着桌子讲经,一边摇头摆尾
先生说了,做人要讲规矩
但没人告诉我,
所谓的规矩,不过是用让你规矩的规矩,规矩你


43、私塾

三年高中,三年初中,三年
又三年的小学,课堂上
现代的老师,讲着
现代的课本。课堂之外
我给自己开私塾
给自己当先生。念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道可道,非常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我当然不用戒尺打自己,但会
向心中的夫子们
行礼。这个时候,那些泥像
木像,金像,会摸着胡须,微笑


44、私塾

爷爷99岁时
将私塾先生留给他的
青白玉笔筒。黄铜笔架。黄铜笔帽
和自己写的一幅字
捐赠给了县一中的博物馆,并给
笔帽配上我中学时用过的毛笔

前天参观县一中博物馆
爷爷捐赠物品下面写着:
清末举人钱玄文先生书法作品
和用过的笔筒、笔架、笔帽
我看了看那支毛笔
清代的一样
那幅字,也像清代的一样


45、私塾

何其有幸
曾做过几年私塾先生
抱一颗拙朴之心。
三两友人借用几间民居
与几名留守孩子研习陋室与鸿儒之道
莲出淤泥而娉婷。她们用品性
展示高洁与傲岸
习惯是最低成本的教养
他们烂漫自然,兼有些小固执
他们把鸟雀与野花,粗心与任性交给我
而我也把庄稼和风雨,严厉和规范给他们
我们有交换的快乐!特别是那个长马尾的小女孩
她时常抱住我,弥补我没有女儿的缺憾


46、私塾

这地方偏,可怜了这帮小捣蛋
要设个法儿圈住他们
薛二棍出生贫寒,小时候妈背着他到处要饭
后来读了几天书,就回乡来种田
真是人与自然地熔炼
他把那山坡几分田,竟种出了高产
后来他思想又转变,办了个私塾
同那帮小捣蛋一块儿玩
私塾一办好多年。从这走出的孩子
沿着他铺的那条路
有许多竟走出了这个大山巅巅
人们给薛二棍送了一块扁:“薛二棍私塾”
远远望去,还——金光闪闪


47、私塾

一个久远的称谓
让我想到孔子,《论语》,儒家思想
寒门学子
一种文化传承,曾经的耀眼光芒
现在的私塾
招收的都是富家子弟
闻着都是铜臭
国学,传承只是一个幌子
被严查的私塾
撕下传统文化外衣的糟粕
一尊孔夫子雕像
手握着戒尺,看着眼前的一切
不能自我


48、私塾

东林书院。我最早知道的私塾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都入耳。竹林茅房
住着一群读书人
我的想像非常私人化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要关心。于是刀光剑影
代替了之乎也者。故事中的
硕学鸿儒辞别圣人的牌位时
血污在身,妻离,子散
一个朝代早已锁链加身
三千年,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私塾。从曲阜到三味书屋


49、私塾

高楼群中最低矮的一间
有些生疏的台阶  我小心踏过
划满儿童画的墙壁  隐约想起了什么
我  第一篇作文的题目

敲门  六十岁的老师
在三秒钟内愣住  检索的眼神
如划过的流星  让他燃烧
苍老的手把我抓住
拉到文革时代的沙发
香浓的热茶  颤抖的声音

或许只是询问 庆幸记忆  没有  
拒绝我  这个迟到的访客
眼睛看到哪里,思想就停留在哪里


51、私塾

解放前,他是私塾先生
后来成为人民老师
脱去长袍马褂,改穿中山装
偶尔也之乎者也,说以前让学生背《三字经》
谁背不好,罚站,在孔子像下
一把戒尺落下来,啪的一声,余音绕梁
后来,学生成为告密者
说他宣扬封建礼教,骂他臭老九
被批斗,被罚跪,被挂牌游街,被劳改
从他家里搜出那把戒尺,成为鞭打他的刑具
再后来,国学又热了
有人想起他,却不知他叫什么名字
有人说他蓬头垢面,整日低着头,像丧家之犬


52、私塾

居住的小县城藏匿着许多私塾
没有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学究
在某个普通或者装饰豪华的住宅小区
那些孩子从四面八方涌来
从某个单元门洞汇入
在这里老师大多慈眉善目,少了一些严厉
学生不需起立喊“老师好——”
老师不问学习成绩,亦不排名次
教授的内容以课本为主
偶尔会增加一些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知识可以用时间计量售卖
定价不一
一般每小时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53、私塾

七十岁后叶连平重回讲台,办起未成年留守之家
单词语法句式,不停地更新在黑板上
居室改造的课堂溢出欢声笑语和读书声
上千个留守儿童曾经来过
院前树木如粉笔描绘的四季和前程挺拔清秀
跨越学前到九年制班级的孩子
多么幸运,他们始终享受免费的教育
知道感恩励志,成人后
再来反哺学弟们,资助留守之家
日复一日地,备课,批改,勾着身体
传道解惑每个来过的未成年人
忘记94岁年龄,还在与时间赛跑
他成了榜样,国字号道德模范和最美奋斗者


54、私塾

60岁以前,除了她
是我的母亲外,对她的人生
几乎一无所知。儿子
上一对一的辅导班,母亲纳闷
与过去的私塾有什么不同。母亲
念过半年的私塾,识少许字
生活的仁义和理数,懂的
远远超过,当了十六年学生
的我。她从未
讲过什么大道理,只留下
善良和本分。如果说
生活是一所私塾,无疑
母亲就是唯一的先生。绝版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3,4,5,7,9,10,17,18,21,23,24,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11、15、19、21、30、32、38、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皮旦 来自手机 评审委员 2022-1-19 15:58:27
1,3,4,5,17,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15、   26 、 30  、37 、 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17.29.30.37.40.48.51.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10.15.21.23.30.32.34.38.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10,15,21,32,39,4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小白 来自手机 编辑委员 2022-1-20 10:05:39
3、4、7、11、15、19、21、30、32、38、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1、23、34、37、44、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