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报朗读群精选诗《女人花》点评
50.献给三八妇女节
女人花
文/薛翠珍(内蒙)
是谁将一念心思挂在多情的眉月上
是谁将三千信笺期冀在有梦的远方
是谁将八百乡音编集进鼓鼓的行囊
又是谁
将屈指流年书写进古风新韵的诗行
是你就是你
踏着春的节拍种下曳在心底的希望
是你就是你
沿着夏的轨迹渲染落在笔端的芬芬
是你就是你
抱着秋的丰厚品尝留在舌尖的沁香
是你就是你
撵就着
冬的静怡填写镌刻沧桑纹理的篇章
就在今天
又是你
握一支素笔
给母亲  给自己  给女同胞
写一首酝酿已久的小诗
它已在我的心底收藏
陈虚炎浅评:至于诗句的优美性,第一段也展现出诗人的水平,看管自酌,无需多言。这里评者只想谈谈人称转换和“以诗化诗”的写作手法。记得有位国外作家对“你,我,他”的人称运用,专门写过一篇诗意的讨论文章,内容都忘记了,不过大致有个印象,就是亲近感和主观性的变化。其实对诗人,无论用什么人称写,都是在写“我”的情感,只不过是形式变化了而已(第一称谓的诗太多了,偶尔变换下视角,却可让人耳目一振,凸显新意)。诗人在诗中把自己用第二人称书写,事实上就是在运用上帝视角(包括内观的视角)。这种视角下,表达是可以完满的,因为我同时扮演了三个角色,写作者,观察者,以及参与者,所以上帝视角可以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情感,通过等位思考想象还原。正如诗人最后说,“给母亲,给自己,给女同胞”,这里的“你”,即是作为女性之一的自己,也是创作此诗的诗人,同时还可以代表所有女性。尽管我们可以狭义认为诗中的“你”,仅仅是诗人对自我的内观,然而结合题意,我们应广义去理解此处你的内涵,即以代表自己的“你”去代言所有女性的你(当然,这里有一点瑕疵,即用诗人特有的“经验”去代言广大女性,有失偏颇,而如果仅仅指代写诗的女性,又产生局限性。如果诗歌内容再多一些女性经验的普遍性和典型性,该诗将产生更强烈的共鸣感)。而“以诗化诗”的写作技巧,即指以描绘诗人关于写诗的情境,同时也作为诗歌的部分内容呈现。因为谈论诗歌本身就是非常诗意的事,如果结合充分的创作感受,以及诗人对诗意的自我享受,这种自我陶醉的状态,恍如也让其他诗人进入一种感同身受的“梦蝶”之境。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爱用的手法。而将此两种技巧结合,不多。读罢此诗可知,如此更容易写出诗意,以及共鸣的情感,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是值得广大诗人借鉴和学习的。
2019.3.17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