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细屑,在我的曙光中
——简评宫白云诗集《省略》
陈德胜
关注诗人宫白云编辑的公众号《诗赏读》也常常读里面的内容,这是国内较好的诗歌平台。我总是惊叹白云的勤奋,她写了大量的诗歌,同时也写了数目可观的评论,我不知道她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写的好诗好文铺天盖地,数量质量令人钦敬,她是真诗人。她是目前国内我极为钟爱的几位诗人之一,她的语言出其不意、上下勾连、机巧不断,内在关联的意象总能安插得天衣无缝。面对一些事物,在人们正在苦思无解的时候,她已经把诗歌写了出来。她给其他诗人写了很多评论,同时,很多人也给她写了不少,但读了她的诗歌后,我还是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她写《故乡》:“活着的人,离开 /死去的人,回去 /在夕阳和狗吠之间 /最后一缕炊烟奢侈得让人想哭 ”。这里的“离开”“回去”“想哭”构成故乡特有的动感,元素趋同,却给人无限的延展。宫白云的诗写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了过多地铺排,露出的只有筋骨。《人生 》一首只有三句:“婴孩含着太阳 /灯塔照着盲者,白云埋着墓址 /黑土地的头皮冒出绿芽 ”诗歌的丰繁在于一种递进关系,将具有诗质、具有生动性的名称加上动词,再缀以定性,就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这就成为了从有限的字词提升到无限的韵味中的过程。宫白云过去曾写过小说,其实她的诗歌语言也是很直接的,从不晦涩生拗,在平常的语言中进行锻造,烂熟于心,游刃有余。在她的诗歌里,有一种再度体验,比如说《云泥之间 》她找到了流逝与恒定,存在与虚无的关系。《晚风下的槐香》是瞬间的情绪,一个虚拟的我,也许是虚拟的“村庄”。像这首诗,不是在写什么,或者说是为了什么,而是诗人的诗艺使然。就这样写出来了,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诞生了。宫白云诗歌里的跌宕很有夸饰性,比如“萤火虫弱小的光亮,拖着上帝的步伐 ”(《细小的雪 》)在写白雪的诗里有了萤火虫,这是把自己的“自愿”化入诗境,这还没完,竟然影响了“上帝”,这以小博大的冲突是不是很有紧张感?
宫白云是一个热爱季节关注节气的诗人,每个季节都能看到她写的诗,节令似乎最能提醒她该写诗。把《春》写成了哲学,写成了人与季节的互换。把《小雪》成了“天使栖息的一种方式 /只有黑夜配得上她”。她在季节里,找到了诗歌本源性的东西,给季节找位置,给季节找人的特征。在她这些诗里,竟然写出了那么多的节气,看多了,我就没把它当成季节,我只当成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人栖居于语言所筑之家中。宫白云把节日写得极为准确,她说《元旦》是“前半夜递给我后半夜”让她穿上新日子,成为明天的语言。写《立春》是“野草拱着地皮 /没有一点声响” 。写《二月二,龙抬头》 中了邪的英雄,背上海水。她总能打破季节原有的概念,重新解构。展现出诗歌美学,并在生命意义上开启答案。她“看守自己”最终草木,花香,空气,流水,云朵……最终成为她自己。(《三月三》句)季节是她的桥梁,使她进入了另一维次空间。小诗、短诗看似是一个小容器,却有着高压或膨胀的力量。这些诗虽是短诗,但是宫白云并没有放松写作的准备。在写《春分》的时候,她把小诗放大:“我依然分不清朝阳与落日的悲喜 /多少蚂蚁与大象还在寻求平等的路上 ”短诗语言中有了大的形体感。《雨水》诗中同样有着“大”的构成:
是美,更是称颂——
从中生出种子,生出摇曳,生出神话,
生出石板路、油纸伞、小桥流水,
甚至白娘子、小青……
仿佛浪漫主义生出诗歌,
大地生出绘画。
我说它大是一个布局的过程,在极短的诗中,叠加补充了多格空间。跨越了“雨水”单一的节气,而进入历史进程和戏剧场景。这是宫白云特有的诗歌逻辑模块。她的诗有时候是精神幻象,但在景物中又有所刻画:四周的秋声比告别声多了些漩涡,没有确凿的时刻,而傍晚的金黄悬在半空。(《白露过后》句)无论是何种文体,其实都是表现作者的气质。她在语言哲学和自然状况中互相转换,又交织在一起,这就是象外之象。宫白云在写诗过程中,尽量把自己能够想象到关联事物进行挖掘,比如在《惊蛰》里:雨、百虫、溪流的释放,同时其诗中的:松软、舒展、恩典、颤抖等这又是一个敞亮的空间。她的诗总能给人带来陌生化体验,奇异的思维和铺展的语言,负载着她全部诗歌表达。她的诗体现出的精炼、跨度和跳跃令人迎接不暇。她写《小满》:我着迷于这样的一种小 ,进而到了“杯沿”“酒量”“甜蜜素”“回到喉中”等体现出她的控制力。她总能找到自己心绪的对应物,这是诗人所独具的能力。从《悲伤》找到鸟巢的诀别、空气中的残忍。《小小人间》里的凭吊、从南城到北城搬来的疼痛。其实人生没啥意义,诗人就是把这种无意义写出来,也就有些许意义。陈超说“诗歌是诗人生命熔炉的瞬间显形”,说的也是这样意思。
“已经有很多年没看见葵花了 /谁会在太阳底下想起 /一朵小花 /大街上人头攒动 /都是孤零零的 /秋天的空气也在丧失温度 /——我为什么还在寻找 /在这拥挤的人世 /那轻轻向上的笑脸 ”《 葵花 》一诗似乎能够找到她的诗歌经验和诗歌追求或者是诗歌理论所在,读懂了她这首诗,也就能够了解她写诗的追求。好像是海明威说的有的作家的一生,就是为后来的另一作家的某个句子作准备。正像她《元旦》一诗中说的“那些细屑,在我的曙光中”。她的诗歌,总能给我带来光亮。
附:
短诗十九首
宫白云
故乡
活着的人,离开
死去的人,回去
在夕阳和狗吠之间
最后一缕炊烟奢侈得让人想哭
人生
婴孩含着太阳
灯塔照着盲者,白云埋着墓址
黑土地的头皮冒出绿芽
云泥之间
春风打着旋儿
梨花一夜白头,白头的还有
那时的少年
捡起石子打着水漂
河水垮掉了
白云还在原地
晚风下的槐香
槐花一开
晚风的忧郁就散了
仿佛我们都有一些念想
朝着各自灵魂的方向
空气里总是藏着一些声音
当有些呼唤飞回来时
一只鸟
就是一座村庄
细小的雪
细小的雪覆盖冻土
大地慢慢洇成一张白纸
画下的棉籽开始发芽,不死的棉花
是黑夜的萤火虫
弱小的光亮,拖着上帝的步伐
这白与火的依偎
如落日宁静
春
当你靠近
只有风知道
当你远去
只有气息知道
一只飞鸟裁出一片白云
青草上没有留下剪刀
小雪
她不知道自己是藏不住的
越是往黑暗中躲
越是洁白
这是天使栖息的一种方式
只有黑夜配得上她
元旦
前半夜递给我后半夜
就像前半生度我后半生
临界点是盲区
我得到黑夜
我在时间之声中雕刻自己的塑像
那些细屑,在我的曙光中
沉没
我穿上新的日子
成为明天的语言
立春
昨夜的雪还没融化
堆雪人的孩子已摘下他的绒线帽
挂在树枝
早春像这个孩子
头顶冒着热气
大地盖着薄雪
却已是春的意味
野草拱着地皮
没有一点声响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他臂上的青龙也抬头了,
它像中了邪的英雄,
你愿意背上海水去见上它一面。
三月三
路边已有开放的小花
爬墙虎的尾巴也开始绿了
转过一个弯
就能看见鸭绿江水,水面
浮着几片白云
它们用无声的白呼唤我
是什么让我自己
看守自己,有一天
这些我爱的东西:草木,花香,空气,
流水,云朵……
会不会成为我
春分
我依然分不清朝阳与落日的悲喜
多少蚂蚁与大象
还在寻求平等的路上
向下的深入和向上的生长
从不为任何人
而“春”词已翻开所有的泥土,
遍植新绿
白露过后
秋风像一个卷裤脚的人
走过田野。空气里溢出
新鲜稻穗的气味。
四周的秋声比告别声多了些漩涡,
它们的发生,
没有确凿的时刻。
而傍晚的金黄悬在半空。
惊蛰
细雨慢慢在洇湿
四周的空气,散发一种不易察觉的松软,
积攒了一个冬季的冰水
缓缓释放,地下百虫
舒展躯体的溪流,
就像纪念神的恩典对牠的呼唤,
探出头来的喘息
一波一波蠕动,
在惊雷的余烬之上
树枝开始冒芽。
雨水
是美,更是称颂——
从中生出种子,生出摇曳,生出神话,
生出石板路、油纸伞、小桥流水,
甚至白娘子、小青……
仿佛浪漫主义生出诗歌,
大地生出绘画。
小满
我着迷于这样的一种小
不时地想着一种大
时而期待,时而自省
时间嚼着杯沿
而杯沿多么宽阔
盛着酒量,诱惑,甜蜜素
它们回到喉中
继续吞吐
“每一天都不拒绝自然的馈赠”
悲伤
鸟巢蹲在树上,像沉甸的果实
就要坠落。这长久地等待
如一种诀别,晒着太阳
时间在空气里凝滞,安静得
有几分残忍
树叶自顾自的绿着,树下
一片空树荫
小小人间
背拖那抹夕阳
一片酡红没入水中
竟不知这是凭吊
小径咸湿
无一点声音
从南城到北城
小小的人间被搬来
疼痛
葵花
已经有很多年没看见葵花了
谁会在太阳底下想起
一朵小花
大街上人头攒动
都是孤零零的
秋天的空气也在丧失温度
——我为什么还在寻找
在这拥挤的人世
那轻轻向上的笑脸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