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田柔刚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1-12-31 08:13:48
私塾 田柔刚  寿家台门北厢房厅堂,三味书屋 当年绍兴,那是个有名的私塾 太羹有味是诗书,讲究品节襟怀风骨 正好与少年周樟寿的百草园互补 质朴博学的寿镜吾为师绝不迂腐 严厉是为规矩,狗窦绕口竟是倜傥句 看看迅哥课间溜到后院戏耍的得意 老师读书入神,学生趁机偷乐的谐趣 寿先生教孔孟从不拘泥字句 反厚诸子百家,对旧八股不屑一顾 大先生一生煌煌著述 笔锋冷得发烫,文风热得像冰 其文字的基因或从兹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田柔刚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1-12-31 08:10:49
私塾 田柔刚  寿家台门北厢房厅堂,三味书屋 当年绍兴,那是个有名的私塾 太羹有味是诗书,讲究品节襟怀风骨 正好与少年周樟寿的百草园互补 质朴博学的寿镜吾为师绝不迂腐 严厉是为规矩,狗窦绕口竟是倜傥句 看看迅哥课间溜到后院戏耍的得意 老师读书入神,学生趁机偷乐的谐趣 寿先生教孔孟从不拘泥字句 反厚诸子百家,对旧八股不屑一顾 大先生一生煌煌著述 笔锋冷得发烫,文风热得像冰 其文字的基因或从兹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私塾

文/胡有琪


那个老夫子很瘦  
瘦成一把戒尺
他收的几个学生也都是瘦骨伶丁的娃
交的学费都是一些玉米棒子
瓜瓜小菜  甚至有山老鼠  小河沟的鱼虾
所以  他很抠  
总是从四书五经中抠出一些文字当饭  
实在抠不出时  
他就放下书  扛一把锄头去地里挖点野菜  
回屋后煮一碗月光充饥
一生  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清贫的人
百年后  那个村庄却选了最好的一块风水地供他  
碑上的字瘦得有精神  一笔一划刻得很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私塾
文/程志强(河南)

多年前的假期,从村前的空地
传来了读书声。他端坐中间
手捧着一本中学课本
围着一群穷困孩子
乡邻从身边走过去,扛着锄头
清除乱石和杂草
那些时日,孩子们快乐满足
应该也懂了生活之苦,上完课
就帮着父母干一些农活
弓背屈膝地,薅草,锄地,面朝黄土
认真做大地的功课
有时挺身,高声背诵老师教的诗文
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长大了也办一个好私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私塾

文/三月桃花雪

东面一个私塾
西面一个私塾
南面一个私塾
北面一个私塾
四个孩子
没有认识的理由
他们各自念着四书五经
过年的时候
他们照面了
除了背诵《道德经》
他们既不会打麻将
也不会斗地主
这时 他们更像一个个木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私塾
文/罡罡老郭(河南)

用规矩把一个个字
圈成样板
笔尖,循规蹈距
充填着稚嫩
传授圣人之道
先生便顶了权威的花冠
或抑扬顿挫地吟咏自得
或扬起戒尺从娇嫩掌心
剔除荒草和懒惰
洋玩意儿横行于九州时
文人们本能地把罪名
安在祖传的文化头上
私塾便逐渐湮灭在
西洋文化的浪潮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私塾

文/忠民

父亲是个睁眼瞎,不认得一个字
小时候,每当从私塾门前走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朗读声
从门缝间飘出来
酥痒地,灌进耳朵
将他那渴望读书的心弦撩拨
猫在门旁,像一个凿壁偷光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如一把无形的钥匙
打开他那混沌的心
私塾先生看见了,什么也不说
佯装没看见
父亲没上过一天学,有时候忽而之乎者也两句
我没上学之时,父亲是教我读诵百家姓的“启蒙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私塾

只蝶痴梦

南大毕业的本家大叔
教训他儿子时,总会
拿出一把竹制的上面刻满
《三字经》经文的戒尺

儿子在南外读书
优秀异常。我大叔对儿子
却也是打心眼里喜欢的紧
可管教起来,俨然就是
古代的一位私塾先生

在他家书房里,望着他那些
汗牛充栋的书籍
总让我感觉他家像所私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仅作交流之用)

时代的落伍者
  ——李不嫁诗歌《私塾》赏析

只蝶痴梦

诗人李不嫁的诗总能通过一个特定场景呈现时代与时代间的矛盾与交集。这位湖南老诗骨在这首名为《私塾》的诗中通过对一位私塾遗老与几位留守失学儿童进行私塾式古文教育的场景,来折射古老的传统思想与现代风潮的碰撞。从而,令一个身在现代而思想走不出旧时代的私塾先生在这首诗中有了全息化的呈现。私塾——这一古老的教育形式早已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已经基本绝迹 。可这种绝迹的教育形式偏偏成为了诗人的奇遇,又被诗人写在一首诗中。这一被诗人发现的眼光攫取的诗境,是诗人选取诗创素材的慧眼独具。他以这种特定场景从另一侧面呈现出现代社会发展中,浩荡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为了生计离乡背井, 出外打拼后,显现出的自然村庄的冷清,以及村庄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失学问题。诗人镜头式的冷叙述场景的景深,让古老与现代在平江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特定环境下有了两极的差异性交集。在这两极差异性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留守儿童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凸现出在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中,生命个体在历史的潮流中无法自主的沉浮。揭示了时代的大潮下 ,关于生存,关于传承的矛盾。这家平江的私塾里的孩子,多像被家长丢弃的弃婴,而这家座落在三江的私塾 ,多像一个被现代世界遗忘的角落。那古老的戒尺,像极了一柄锈迹斑斑,刺入现代的古剑,那几间旧瓦房的私塾,像极了时代华丽的表层上一个丑陋的疮疤。而私塾老先生塑的那尊酷似自己的泥像,像极了一个时代的反叛。他们这些时代的落伍者,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纵览全诗,故事式的叙述里充满了时代的反思,生命的痛感。令人读来,悲悯顿生。
  附:《私塾》

李不嫁

三年前在平江,最后一家私塾
还在之乎者也。一个老先生
用自家的几间旧瓦房
收了几个乡下弟子
雀鸟从屋檐上飞过,用文言文
叫醒惊蛰与春分
那些孩子,大多因留守失学
似乎也懂得礼义廉耻,上课前
必得向圣人的牌位行礼
毕恭毕敬地,抄书,默写,扯着嗓子
诵读三字经或蒙学
一不留神,先生的戒尺就会劈过来
他照着自己的身材,塑了一尊孔夫子的泥像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2016-2-3 20: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冯亚娟 来自手机 注册会员 2021-12-26 17:44:27
私塾
冯亚娟

低矮、单薄、哀伤的小窗内
娘的怀里有一条幽谧的道路

飞机、火车、轮船弯腰而过
太阳、月亮、星星在对面逆光而坐
唐诗宋词,从日历的落叶上
划来梦想的河流

如今,我的书房有宽敞明亮的窗子
比雨点还多的文字在幽幽墨香里挨挤着散步
手机和电脑,是另一对无所不知的老师

他们会的,娘都不会
他们不会的,娘都会

娘说:我们都是踩着荆棘走路的人
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活成草木的身体水的性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