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逐的行吟者
——刘年诗歌赏析
冬雁
我以为,人就像一尾鱼,在生活中穿梭,在人间存活,犹如天地间的一个精灵。刘年,就是一条游弋在生活的海洋里的一条鱼,一条追寻奔放自由追寻诗歌理想的鱼。提及“刘年”,写诗的人好多都会不自然地想到行吟者一词。《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鲁迅诗云: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刘年说:我尊重路,如同我尊重闪电、血脉或者掌纹(《路的诱惑》)。诗人以自我放逐的形式,行吟在祖国山河大地,追寻心中诗歌的圣地。
一 由日常而至文学的起始之路
诗人的路,在远方。刘年的诗歌之路,是不寻常的,称他的行为为“壮举”一点也不为过。每每提及“刘年”的名字,或者读到刘年的行吟之诗,总是一番热血沸腾之感,因为当年,我也有过那种满怀“说走就走的旅行”激情并付诸过行动的,可敬的是,他走得更远更决绝更有成就。他的人生之旅、山河之旅、诗歌之旅,更是思想之旅。早在多年前的新浪博客里经常光临“刘年的文字的博客”,曾品读过他的诗歌,对他本人略有了解。从2011年开始,那时候写诗的大都都扎堆在新浪博客了,我每天扛着“诗人”的招牌到处游逛,我是从网易搬家过来的。借助诗缘,因为人,结识了新浪博客的很多名人,刘年就是其中一个,他也是我内心最为崇拜的一个。当初的崇敬源于他的一些短诗诗,朴实,入心。后来则是因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即那种在旅行中挑战身心极限的倔强性格。他的确做到了我们神往却无法企及的事情:一个人的孤独旅行——万里走单骑。他“直播”自己的西藏之行,让我默默关注,好像我也像他一样接近了湛蓝的天空,打那些虔诚的磕长头的信徒身边走过。其实他的旅途所经历苦难是难以想象的。只能在心底说一声:佩服!是的,只有把自己的身心逼到极致,人才会发挥超常的状态。那一年,为了听刘年的一个讲座等到深夜,直至“曲终人散尽”,而意犹未尽;还记得又一次,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微信里给旅途中的他发过一条很长的信息;后来,也曾奢望过他能在我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刊行的诗集上写上三言两语;他曾在留言里说有机会可以“喝上一杯”,却再无下文。我知道那不过是一句客套话,恁多的粉丝,他岂能一一顾及,但我总算得他的一位粉龄十载的忠实粉丝了。
漫漫旅程,成就了刘年和他不一样的诗歌。在2017年感谢诗歌——第三届刘伯温诗歌奖刘年的授奖辞上有这样的评价:
“诗人刘年如一个奔跑不止的游魂,在心灵与诗歌的版图上直面烟尘人间,又追寻一个确定的精神坐标。他抒情的背景是无尽的辽阔苍凉,内在却又是实在的温暖与慰藉。”
刘年在谈起自己说:“这些年来,自己的确被命运折磨得够呛。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广东一个镇上的水泥厂从事机械维修工作。那对我来说,是地狱般的三年。水泥厂污染大,灰尘满天,暗无天日,戴三层口罩,回来鼻孔都还是黑的。我不懂广东话,不喜欢机械,总是做不好,受尽欺辱,就辞职出来。辞职后,一直在社会最底层打拼,我卖过棉花、木柴、烟叶、谷种、药材、做过广告等等,都没成功。”
“我出身湘西的农村,吃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也抱怨过,也怀疑过,也犹豫过,也后悔过,但最终,我还是感谢命运的。从广东辞职后,尽管到处闯江湖,但一有闲暇,我就写点小诗贴在网上。直到2009年,一首《湘西土匪》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得以到云南《边疆文学》做编辑,从此拥有一份梦寐以求的文字工作,像捡回了一条命。从那开始,我把每天都当成末日一样珍惜,无日无夜地写与读,慢慢地,2012年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发表作品,2013年参加青春诗会,获得了人民文学诗歌奖,华语青年诗人奖,并因此得以进入《诗刊》社工作。”
诗有别才。刘年的人生走过了不寻常之路,我以为,若无那“地狱般”的三年,逼不出诗才别具有的如今的刘年。从“地狱”中走出来的诗人,何惧旅途之苦,才有了今日“行吟者”之名。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孚希特万格。
二 刘年诗歌所呈现出的温暖意识和疼痛意识
没有痛感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
身负神圣诗歌使命的刘年,不停地走,不停地写,不停地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他在《行吟者》一诗中写道:“横断山脉抱着四川盆地,祁连山脉抱着柴达木盆地∕昆仑抱着塔里木盆地,天山抱着准噶尔盆地”,四个“抱着”,好似他把广袤的地形复杂的西部中国轻轻地多情的揽入怀中,像父母亲抱着孩子,洋溢着丰富温暖和感性。“伤痕累累的黄土高原,将黄河揽在怀里”,历史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自然不愧为“伤痕累累”一词,“将黄河揽在怀里”的手臂又是怎样的一双手臂?“抱着双臂,在黄沙梁子坐着∕群星聚集在头顶”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沉思。天地悠悠,思古而怆然,“大地山河一担装”的诗人刘年,可能已进入了“四大皆空相”。而诗人头顶的“群星”,又被赋予了什么不同凡响的意义呢?我随着诗人仰望星空,作陶然状。如果说刘年是天空中较为明亮的一颗星辰,“群星”大概就是汉语诗歌中闪烁的诗星无疑了。“我信任背后的水泥电杆,如同信任一棵结满菩提子的菩提树”,心无波澜的“水泥电杆”木然独立,它背负的是与觉悟了的与结满菩提子的菩提树同样的人间苦难,同样可信,同样真诚。二者相提并论,点石成金。诗人通过把现实之物转换成理想之境,与庄子的齐物论和佛家万物皆具有佛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木然独立的水泥电杆在承受了众生之苦后,刘年让他成佛了,看似功德圆满,其实这文字是有深深的疼痛感的。
这种思维在别的诗里也有更加深刻的表达:“对铁制的事物,我向来缺乏信任∕在黑卡达坂,看到一辆小货车∕趴在加长大货车的背上”“对于铁,我始终保持着警惕∕过红柳滩,铁链突然断开,牧羊犬扑了过来∕摩托车驮着我,狂奔了三公里∕害怕的时候,摩托车会像牛犊一样∕哞哞叫。(《新藏公路》)。”刘年是要表达什么,我沉思着。这绝非像他的诗句描述的这样,我以为他在诗里必然附加了一些什么。“铁制的事物”仅仅是指“车”吗?而“铁”又隐喻着什么?有时候一种思想的引申要破开那些表面的东西,历经艰辛已经冲破很多障碍的“害怕”心理又源于何处。是的,未来是未知的,确切地说下一秒也是未知的,而对于要“遭遇”的“事物”有可能是已知的,像“小货车”、“大货车”、“铁链”“摩托车”,只是不能预料这些“事物”会发生什么突变而已,像“小货车趴在大货车的背上”、“铁链断开”、“牧羊犬扑过来”、“摩托车驮着我狂奔”等。走出生活的束缚,走进大自然,刘年的行为是自由的,他用这种方式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这是我最欣赏最佩服的,也是将来自己要模仿的榜样。这是刘年在行走的途中遭遇的事件,这一切都是他人生的财富,“惊心动魄”可称为“历险记”,但我不以为是“苦难”,只是有一种“苦难意识”的支撑。
三 以“苦难意识”来阐述生命的轨迹和取向
从刘年的诗歌意识里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救赎”心理,这种心理源于他“苦难意识”的创作。刘年说:“优秀的诗人,应该像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一样,当是一个好老师,好巫师,好医师,当为天地立心,为万物喊魂,为时代治病。”一首好的诗歌不仅仅是给人以阅读的享受,也给人以思想的悟道和心灵的救赎。有些诗人为了渲染一首诗的“功效”而不惜密集铺陈人间的“苦难”,最终导致诗歌的堆砌、空乏。诗就是诗人的心声,要言之有物,起所知和能指皆有迹可循的。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过来人”,刘年放弃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为了诗歌,他无所惧,更无所悔。很多人向往他“走在路上”,这是一条苦难的诗歌之路。
我们看看刘年在“路”上都发生了些什么。“唯一会来找我的,肯定是你∕眼泪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毫无意义∕看啊,重型卡车碾过的塔里木河床,是我∕注视你的天狼星,是我∕隐居在沙漠里的蜥蜴,是我∕你转过身时,用风雪拥抱你的北方∕也是我。”(《如果死在路上》)。“我的孤独,像阴山;我的忧虑,像祁连山∕我的内疚,像白雪皑皑的贺兰山∕只有一望无际的辽阔,才放得下∕这是我一次次,落日一样,走向地平线的原因。”(《大西北》)。“为什么悲伤如此巨大,而欢愉如此短暂∕为什么,我如此眷恋生命∕我应该如何向你描述我的远方∕佝偻在土地上的人,天边的北斗七星,是永远拉不直的问号。”(《悲歌》)。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刘年在“路”上的“苦难意识”创作,他把内心的孤独、无助、悲伤与焦虑,这不仅仅是路上的“苦难”,而是源于内心。这些短诗很短,四五句成诗,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深远,让人回味,让人深思,让人联想到自身和周遭事物,这也是诗人的目的。诗人的目的不是让你读诗,不是让你辨别汉字,而是让你回望生活,走上悟道。
我以为,有些诗是诗人用滴血的心去写出来的,有的即使就那么短短两句,却让人心颤不已。譬如《卧轨》:“绿皮火车里,乘客们多了一下震动∕乡下,母亲少了一个儿子。”一首诗,两句,我的心却一直疼痛。整个事件就这么简单的简述一下,至于什么原因,没有,至于是谁,没有,至于其他,也没有。“绿皮火车”又象征着一种年代感,“乘客多了一下震动”,这种震动,是外界因素引起的,也是心灵上的。火车的震动事实微小的,但心灵的震动是巨大的。“乡下,母亲少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抓住人最脆弱的那个点,让你的心疼了又疼。这一下,是多么残酷的一下,就被诗人“一下”说尽了。譬如《春风辞》:“快递员老王,突然,被寄回了老家∕老婆把他平放在床上,一层一层地拆∕坟地里,蕨菜纷纷松开了拳头∕春风,像一条巨大的舌头,舔舐着人间。”四句,两小节,简述一个快递员突然遭遇事故的骨灰被邮寄回老家的过程。“老婆把他平放在床上”,就像把他本人放在床上的那种感觉,让我们看到一个女人细腻的心理状态,“一层一层地拆”,她小心翼翼地而又强忍着悲痛的心情,甚至有不愿意拆开的心理,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事实。第二小节的“坟地里”足可以说明一切。而“春风”,它对这个女人的意义又在何处。真正让人痛的东西,不在于怎么喊着疼痛的,而是怎样用那种疼痛的东西去戳到人的心窝处。再譬如《英雄》:“西西弗斯,推着石头,反复地推∕无休无止地推∕屎壳郎,一生都要推粪球∕要到顶了,又滚了下去∕同时滚下去的,还有黄土高原的落日∕57岁的秦大娘,每天推着儿子,去朝阳医院。”因犯众怒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那块石头他是推不倒山顶的,“他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屎壳郎为未来也会耗费一生的精力。刘年把这些和“落日”、每天推着儿子去医院的秦大娘联合在一起,现实与神话的结合,来表达母亲对这个“英雄”儿子不离不弃满怀希望的心情却又无功而返的事实。再一首《招魂歌》,也有着刺痛人内心的东西:“把弓还给琴,把火药还给烟花∕把刀还给鞘,把手还给手,把儿子还给妈妈∕把鹰还给天,把花还给树枝∕把魔鬼还给地狱,把诸神还给人世∕把丈夫还给妻子∕把肉还给白骨,把魂还给肉身,把父亲还给女儿。”好一首招魂歌,读得让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弓,在琴身上是美好的事物,但被人类用来作为战争的工具,那就没那么美好了。火药也是,烟花的美好是因为火药,而人间的悲剧也是因为火药。刀应该在鞘里,不要拔出来。手应该在手上,儿子是属于妈妈的,鹰该飞翔在蓝天之上。读完刘年这一连串的“把”,深思之后,不觉心沉重至极,他在为人类犯下的罪恶赎罪,他在为游离在天空的魂魄招魂,怎么能安魂,如何让那些屈死的灵魂安息,由此可见,刘年是一个用心用情之人,他把一些事物在意识的境界里汇拢,这些信号会逐渐形成一种镜像,与现实产生交互作用,这就是苦难意识,因而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
四 敏锐简捷的诗歌思维
在他的《棕熊》一诗里,我读出这样一种味道,从未有过的独树一帜的味道。
《棕熊》:
在辽阔的森林里,独来独往
喜欢毛茸茸的雨
喜欢飞鼠溪,喜欢游泳,喜欢蘑菇和鲑鱼
我克制住自己,不袭击人
多数的时候,躲在树洞里
看鹅掌般的叶子,一片片落下看猎人空手而还
看白雪,慢慢地埋没人间
我把爪印,深深地刻在树洞里
“森林辽阔,我怀揣一颗孤独的心,在这里独来独往,享受这份孤独。有时,毛茸茸的雨洒在身上,多么惬意,我真的就成了人间的一只毛毛熊,供童心们抱在怀里——疼爱,这是怎样的一份感觉!自带音乐的溪水,在里面游泳,让我感动和幸福。营养丰富的蘑菇和季节洄游的鲑鱼是生命中的至味。至此,我相信,孤独是最美好的生命状态,夫复何求?所以,我要克制住自己,这并非什么克己复礼,只是不欲和“外在的”人事有染,虽然他们在侵掠我的领地,打扰我的宁静,我常常毋宁躲藏在神秘的树洞中,做一个龟缩的熊,不释放或者说不愿暴露自己的天性。树洞是个优秀的窗口,供我窥视大自然的树叶簌簌落下来,看见狡黠的猎人无功而返,而内心窃喜。树叶落下,代表一个季节的落幕,一个新的季节开始,因为白雪覆盖了大地,埋没了人间,一切的善与恶、罪与罚都会了无踪迹。在这洁净的世界里,我愿意把爪印刻画在洞穴中,做一个没有伤害的物种,沉沉睡去(冬眠)......”
诗人浮想自己做了一头棕。,他不一定见过自然状态下这种的凶猛的动物,而他一定是爱上了视频中的棕熊的形象,进而大胆的想象作为一只棕熊的心理活动,和自己作为人高度契合的一种内心。短短的童话般的文字,何尝不是在用儿童的眼睛在观察一头棕熊,是那样有憨趣。我敢说,诗人真的想成为了这么一头孤独内敛藏起趾爪的棕熊,无争,又无害。
《晚晴》一诗极短,却寓意丰赡。
《晚晴》:
瘸腿的拾荒者,取下草帽,露出狮鬃般的长发
农妇直起腰来,群山伏了下去
彩虹,是落日给人类的加冕
牛羊鲜艳,天地酡红
看到落日的,落日看到的,一一被赠予了光辉
“瘸腿的拾荒者,取下草帽,露出狮鬃般的长发”。一句素描式的语言,呈现出一幅扎心的画面,动态的画面。在生计面前,生命没有高下,但在世俗眼中,拾荒者应是最底层最为人所不屑的,职业要求她必须在运动中工作,那她就掩饰不住自己的腿疾——一瘸一拐的走着。先不说她为什么取下头上的草帽,而露出的狮鬃般的长发足以让人落泪,这何尝不是一句长歌当哭的诗语,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应该见过这样的头发,这代表的是一种不言自明的生活状态,后文说她是个农妇,无论作者还是读者,这妇人都有可能是你家乡的亲人,邻居大娘、亲戚甚至自己的母亲。她取下草帽,是要用它煽一煽脸上的汗珠?或者是一个停下来歇息的习惯性动作。她也极有可能是看一眼即将下山的太阳,在判断收工的时间。“农妇直起腰来,群山伏了下去”。伟大的落日,挺拔的群山,在直起腰的农妇面前,都必须伏下头颅,这是诗人严肃要求的,因为诗人先伏下了自己的头。“彩虹,是落日给人类的加冕/牛羊鲜艳,天地酡红/看到落日的,落日看到的,一一被赠予了光辉”。彩虹常在风雨后,诗人心中所认为的生活中的风雨,在农妇眼中,未必就是什么大不了的,可能就是一辈子生活的常态,眨眼之间的彩虹,于她不过是引发一时的微不足道的好心情,但诗人让它给苦难中的人类加冕,它就得加冕。同时,牛羊和天地万物都不能置身其外,也要光鲜动人。在这里,作为“天地不仁”的落日,就有了灵性,把光辉赠予一切。此处的“晚晴”,必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凉,定是“人间重晚晴”的晚情。再大胆地想象一下,是否诗人在预言未来:历史以来人间无时无处不在的疾苦和不公,即将迎来风雨后彩虹辉映的人间晴空?
颂扬黄河的诗歌很多,每个诗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黄河颂》。刘年的《黄河颂》始于描摹它的源头。
《黄河颂》:
源头的庙里,只有一个喇嘛
每次捡牛粪,都会搂起袈裟,赤脚蹚过黄河
低头饮水的牦牛
角,一致指向巴颜喀拉雪山
星宿海的藏女,有时,会舀起鱼,有时,会舀起一些星星
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
在巴彦喀拉雪山,——黄河的源头处建一座庙宇,不在乎大小,那是一种崇敬之情,必不可少。荒凉的神圣的巴彦喀拉,果然有一座不大的庙宇,诗人像我一样像无数人一样,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黄河源头,绝对是带着一种朝拜的心情而来的。瞻仰完雪山,诗人的目光落到这座小庙上,和唯一的一位喇嘛僧人身上。距离雪山和天空最近的僧人,他的内心应是圣洁和空灵的,圣洁到常常要搂起袈裟捡拾牛粪生火做饭,他多像一位赤脚大仙,黄河就是一条顽皮的窄窄的小溪,赤脚趟过,平凡的生活让诗人给沾上了“仙气”。牦牛如同神兽,在天堂里徜徉,“扎堆”向雪山致敬。星宿海就是西王母的瑶池,臧女乃仙女无疑,圣洁的池水里有直视无碍的鱼儿情愿游进仙女的帐篷,却被多情阻止。天上的星星被舀进木桶里背了进来,与之对话......孕育民族魂魄的黄河,在它的滥觞地,是那样可亲可爱,起于毫末的大河,在之后的九曲十八弯中,荡气回肠,东流到海,如今诗人溯源而上,怎能不让人神往。还有空中草原——巴音布鲁克。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歌》:
挤完牛奶,挤羊奶,挤完羊奶,挤马奶
挤完马奶后,又挤你的奶
生活中,那么多洁白而有营养的事物
那些雪山,每天醒来,都在窗口重复着
那些洁白而富有营养的情话,每晚都在枕边重复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谁有幸终老一生在这里放牧歌唱,所有平凡的生活细节,诗人都赋予它们不一样的意义——生活中最有营养的事物。就如每个醒来的清晨所看到的日日重复的雪山,其实它们都具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神性,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无法言说的恩赐,世世代代的牧民们,无以为报,只有日复一日唱起上接天堂的牧歌——“那些洁白而富有营养的情话。 刘年的诗多是场景化的衬托,以场景化衬托出现实生活的状态与境界。像《四月的天空》:“风筝最大的好处∕是让那个捡破烂的老大娘∕也抬起头来。”然后我们通过这种场景,感悟出刘年要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我以为这三句诗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无论是哪种行业,无论是做什么的,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是热爱美好事物的,都是追求美的。所以她在累了的时候,也会抬头看看天空自由自在的风筝。第二是“抬起头来”是一种尊严,低头是为了生活,抬头是为了尊严。像《寂静》“一声不应,两声不应,叫三声,也不应∕与父亲、爷爷、三叔一样∕二叔完全聋了,满城炮竹,他在看书∕我也会聋的,多年以后路过我的院落∕一定要拍一拍我的肩∕拍重一点,轻了,我会以为是落下来的梨花。”你看,这种场景的描写,刘年既完成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达到了对人生的求索、反馈。
麻木的心酿不出诗语。刘年对身边的一景一物、一招一式,都能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这也是生活赋予其异乎寻常的思维。诗人刘年有这份本领,其实是他有这份心境。他的诗,很好地诠释了他自己作为诗人的性情和素养。
我们引用刘年自己的一段话来表述他的诗观:“我觉得,因为人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症,所以人类发明了诗歌;我觉得,诗歌像药一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身上的狭隘、仇恨、说谎、贪婪等毛病;我还觉得,当人们都爱诗读诗,都尊重自由尊重生命,都追求真善美,都愿意诗意地栖居的时候,这片土地上,拜金主义引起种种的时代病将不治而愈,所以我认为诗歌和药,有同样的功效。” 刘年对待诗歌的态度是虔诚和恭敬地。他的诗歌是在他一遍又一遍的修稿之中完成,留存,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曾说过:“散文,是我的呻吟,诗歌,是我急促一点的呻吟”“诗歌,是人间的药。”
2021年12月7日夜完稿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