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意的发现在荆棘触碰的瞬间产生
         --评张二棍诗作《入林记》

            作者:冰雪客

  应该说《入林记》这首诗的氛围是沉郁苍凉的,又是忧伤怜惜的。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毫无疑问,在这首诗中是成立的,诗中景境是在北风吹拂下的林间雪地,环境的设置就陡然生出寒凉意味,便可预知诗的情绪色调必定是冷的。主体介入客观物,便在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气息中发生,对于在风中吹着鸟巢,诗人竟然发现还是“唐朝的布局”,可见时间何其古老,而让人心动又何其强烈。“里面/有让人伤感的洁净”,这一句有着丰富的信息,表明雪天北风吹拂下鸟巢的空荡,表明鸟尽蛋飞的结果,表明雪风已然吹拂许久,表明林子已非鸟类久留之地,引起伤感的情感也就在预料之中,并不意外。因此,第一节的情与景是自然相生相融的,特别是情感的生发让人有不可辩驳的笃定,正是如此,引起情感的强烈共鸣便水到渠成。可以看到,诗歌以这样一种方式抒情带来的心理感受有别于直白而高亢的抒情样式,我们说这是诗意引而不发的蕴藉之美。
  诗的第二节,依然是以实景的描述为基础,主体再次介入到物的内部,让物的升华达到令人惊颤的高度。荆棘在林中的存在当然是无处不在,荆棘的挡道拽人也是情理之中,但诗意的发现就在一瞬间产生。荆棘的指向也就有了宽阔的去处,在诗中,指向某一类生存状态的人也就毫无情感和逻辑的障碍。从广义的诗歌功用上来观察,诗歌作品最终都要能够打动人,要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和思想上的触动,这首诗的最为动人之处便在第二节,读过之后不可避免地为“荆棘”的命运动容。我认为作为诗人的主体在境遇中的情感生发取决于情感和认知的储备,有人说张二棍的众多诗歌作品都能从中读到诗人的悲悯情怀,有着对底层命运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柔软之心,看来这首诗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有着对细小处低微处的体察和关照,断然也难在一次偶遇触碰下生长出进入“荆棘”内部的心理。
  从整体上来说,《入林记》仍然是一首托物言志之诗,仍然有着接续传统的内在痕迹,把感己及人、借景生情的诗意抒发样式做了很好的化用,并且在意情和物景之间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诗歌的完成肌理到了这一步是成熟而周全的体现。这首诗与能见到的诸多虚假抒情诗有着明显的分野,我认为这是一首当下抒情好诗的典型范例。
  《入林记》一诗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赋意的缠绕,只是在朴素的词句下抵达诗意,是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同样,我们发现这也是张二棍常用的诗意呈现方式,并形成一个诗人初成的风格,在流派纷呈的诗坛有了较高的辨识度。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江晓帆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1-11-22 22:22:51
佳作美评、佳作美评、佳作美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附个原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林记

作者/张二棍

轻轻走动,脚下
依然传来枯枝裂开的声音
北风迎面,心无旁骛地吹着
倾覆的鸟巢,倒扣在雪地上
我把它翻过来,细细的茅草交织着
依稀还是唐朝的布局,里面
有让人伤感的洁净

我折身返回的时候
那丛荆棘,拽了一下我的衣服
像是无助的挽留。我记得刚刚
入林时,也有一株荆棘,企图拦住我
它们都有一张相似的
谜一样的脸
它们都长在这里
过完渴望被认识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雪是江西诗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