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admin   /  2021-10-26 14:10  /   25787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投稿诗歌要求与原作行数相同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鱼 来自手机 金牌会员 2021-11-18 13:37:01
《入林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林记
文/李利拉

我携99首诗入林
想让它们长成99棵树的模样

如构树,寄人篱下却言笑自如
如毛竹,风流削尽,只留下清瘦
或如杨柳,低入尘埃之中
如金叶榆,在最底层也铺出一条灿烂路
如桉树,速生之王却不肯受“王者”之称

必有一首,如椿萱并茂
我须用一生来灌溉与呵护的树
我须记下每一块收留我的卑微的泥土
如有一棵安静地开在唐朝的犄角
让我毫无顾忌地生长为
毫无压迫的第100棵

最终,我只选择一棵梧桐
如为爱而涅槃的凤凰仍将它作为唯一的新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林记》

文/江鱼

我想去枫林深处
把前尘往事搁置
把那片涂满思念的枫叶
轻轻的抛向天际

沿入林的幽径
我依然获悉你的气息
踏着纷纷扬扬的红枫
你在五彩斑斓的梦里安歇

我不信任什么来生缘
我只想在今生
把你写进不再忘却的纪念

我知道这样固执地向前
可能会走向无边暗黑
那静寂无边的林海
会把我的灵魂囚困
可我依然毫不犹豫地向前
因为,那林荫通幽处
你即使不再等我
也会在天堂展开
那枚涂满思念的枫叶

2021年11月1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鱼 发表于 2021-11-18 22:18
《入林记》

文/江鱼

要求与原作行数相同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林记

文/皇闻晖

除了草木,土路
也被无声无息地变了样
儿时的森林何在?果树早已不再野蛮生长
群山蹲伏在眼前
层峦迭嶂向远方伸展,新生的雾霭
犹如纱巾一样搭在脖颈,姿态
有些模糊不清

当我试着往更深处走去
那些石头和枯枝,窥伺着我的行踪
好像把我看错成窃贼。小时候
入林砍柴,我也时常被石头与枯枝绊倒
而今才发现它们都有
一样的警觉性
它们隐居在这里的时光
希望没有异己加入
2021.1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意的发现在荆棘触碰的瞬间产生
--评张二棍诗作《入林记》

作者:冰雪客

应该说《入林记》这首诗的氛围是沉郁苍凉的,又是忧伤怜惜的。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毫无疑问,在这首诗中是成立的,诗中景境是在北风吹拂下的林间雪地,环境的设置就陡然生出寒凉意味,便可预知诗的情绪色调必定是冷的。主体介入客观物,便在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气息中发生,对于在风中吹着鸟巢,诗人竟然发现还是“唐朝的布局”,可见时间何其古老,而让人心动又何其强烈。“里面/有让人伤感的洁净”,这一句有着丰富的信息,表明雪天北风吹拂下鸟巢的空荡,表明鸟尽蛋飞的结果,表明雪风已然吹拂许久,表明林子已非鸟类久留之地,引起伤感的情感也就在预料之中,并不意外。因此,第一节的情与景是自然相生相融的,特别是情感的生发让人有不可辩驳的笃定,正是如此,引起情感的强烈共鸣便水到渠成。可以看到,诗歌以这样一种方式抒情带来的心理感受有别于直白而高亢的抒情样式,我们说这是诗意引而不发的蕴藉之美。
诗的第二节,依然是以实景的描述为基础,主体再次介入到物的内部,让物的升华达到令人惊颤的高度。荆棘在林中的存在当然是无处不在,荆棘的挡道拽人也是情理之中,但诗意的发现就在一瞬间产生。荆棘的指向也就有了宽阔的去处,在诗中,指向某一类生存状态的人也就毫无情感和逻辑的障碍。从广义的诗歌功用上来观察,诗歌作品最终都要能够打动人,要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和思想上的触动,这首诗的最为动人之处便在第二节,读过之后不可避免地为“荆棘”的命运动容。我认为作为诗人的主体在境遇中的情感生发取决于情感和认知的储备,有人说张二棍的众多诗歌作品都能从中读到诗人的悲悯情怀,有着对底层命运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柔软之心,看来这首诗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有着对细小处低微处的体察和关照,断然也难在一次偶遇触碰下生长出进入“荆棘”内部的心理。
从整体上来说,《入林记》仍然是一首托物言志之诗,仍然有着接续传统的内在痕迹,把感己及人、借景生情的诗意抒发样式做了很好的化用,并且在意情和物景之间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诗歌的完成肌理到了这一步是成熟而周全的体现。这首诗与能见到的诸多虚假抒情诗有着明显的分野,我认为这是一首当下抒情好诗的典型范例。
《入林记》一诗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赋意的缠绕,只是在朴素的词句下抵达诗意,是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同样,我们发现这也是张二棍常用的诗意呈现方式,并形成一个诗人初成的风格,在流派纷呈的诗坛有了较高的辨识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意的发现在荆棘触碰的瞬间产生
         --评张二棍诗作《入林记》

            作者:冰雪客

  应该说《入林记》这首诗的氛围是沉郁苍凉的,又是忧伤怜惜的。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毫无疑问,在这首诗中是成立的,诗中景境是在北风吹拂下的林间雪地,环境的设置就陡然生出寒凉意味,便可预知诗的情绪色调必定是冷的。主体介入客观物,便在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气息中发生,对于在风中吹着鸟巢,诗人竟然发现还是“唐朝的布局”,可见时间何其古老,而让人心动又何其强烈。“里面/有让人伤感的洁净”,这一句有着丰富的信息,表明雪天北风吹拂下鸟巢的空荡,表明鸟尽蛋飞的结果,表明雪风已然吹拂许久,表明林子已非鸟类久留之地,引起伤感的情感也就在预料之中,并不意外。因此,第一节的情与景是自然相生相融的,特别是情感的生发让人有不可辩驳的笃定,正是如此,引起情感的强烈共鸣便水到渠成。可以看到,诗歌以这样一种方式抒情带来的心理感受有别于直白而高亢的抒情样式,我们说这是诗意引而不发的蕴藉之美。
  诗的第二节,依然是以实景的描述为基础,主体再次介入到物的内部,让物的升华达到令人惊颤的高度。荆棘在林中的存在当然是无处不在,荆棘的挡道拽人也是情理之中,但诗意的发现就在一瞬间产生。荆棘的指向也就有了宽阔的去处,在诗中,指向某一类生存状态的人也就毫无情感和逻辑的障碍。从广义的诗歌功用上来观察,诗歌作品最终都要能够打动人,要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和思想上的触动,这首诗的最为动人之处便在第二节,读过之后不可避免地为“荆棘”的命运动容。我认为作为诗人的主体在境遇中的情感生发取决于情感和认知的储备,有人说张二棍的众多诗歌作品都能从中读到诗人的悲悯情怀,有着对底层命运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柔软之心,看来这首诗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有着对细小处低微处的体察和关照,断然也难在一次偶遇触碰下生长出进入“荆棘”内部的心理。
  从整体上来说,《入林记》仍然是一首托物言志之诗,仍然有着接续传统的内在痕迹,把感己及人、借景生情的诗意抒发样式做了很好的化用,并且在意情和物景之间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诗歌的完成肌理到了这一步是成熟而周全的体现。这首诗与能见到的诸多虚假抒情诗有着明显的分野,我认为这是一首当下抒情好诗的典型范例。
  《入林记》一诗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赋意的缠绕,只是在朴素的词句下抵达诗意,是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同样,我们发现这也是张二棍常用的诗意呈现方式,并形成一个诗人初成的风格,在流派纷呈的诗坛有了较高的辨识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林记

文╱艾华

无意打扰它们。这些从出生那一刻起
就注定成为一棵树,在荒郊野外
与日益膨胀的城市遥遥对望。我感觉到它们的呼吸
粗重而无声。对于我这么一个不速之客
它们表现出足够的温和
这使我的心一阵忐忑。我不知道
我能在这里停留多久

我也是一棵树,在城市的精心修剪下
枝叶错落有致。说不上有什么好
也说不上有什么不好。进入这片树林的我
在某一瞬间,恍然觉得
我与这树林并未疏远
只是在心里产生某种错觉
走出树林,我又回头望了一眼
感觉整个城市都在这树林中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林记‖刘和

最近的,是这根独木桥
跨过就入林
我试了试那桥,桥龄
比刀斧手小
他们安的什么心!
在有桥的下游安这么个
诱惑

我靠,还难倒我不成?
三十年前,过它像过秋千里的游戏
我放脚过去,几个晃动
心惊砸在林子里
一山的秋景,动了
在我的发稍上,揪出一把白发
一下把我坐实在
晚来的钟声里

20210.11.24.
诗在途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