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庙堂安静,突然传来钟声
——林荣诗歌浅论

百定安


记忆中的大雪
好多年都没有来过了
老天爷生病了
病因不明

如今,如果你对我说:“生活还是老样子”
我会很羡慕你

——《病因不明》


当我在2020年2月这个宁静而不平静,太阳一如死亡明亮的春天,囚居一隅,读到与当下情境如此契合的林荣的这首诗,要生发出多少感慨。我们原以为加缪《鼠疫》以及其它文艺作品中展现的那些灾难场景,那些世态人物,那些苦难心理离我们甚远,不期然暴风雪般全部奔向我们。

好诗就是哨音。

跟踪阅读林荣的诗已经数年,这正是诗人致力于禅诗写作并取得相当成效的时间。但我不习禅,也不谙禅理,只是结合着其新近整理的诗集《攀到高处看月亮》,在这里发表一点粗浅之见。

每个诗人,无论其是否有意为之,想必多少都写过一些禅诗,至少是有禅意的诗。这是诗人在现实心理观照下自然而然的精神启悟和书写。事实上,禅性,乃至神性的写作,从来就与我们一路相伴而行。我们诉诸笔端,不仅因为它值得玩味,而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的确有一种渴望在有禅的世界安放精神的欲望。人在这个世界,由绚烂逐渐归于平淡,大致要按着入世到出世、由儒而入道、入禅的精神轨迹,方使灵魂得以抚慰,宁静,淡然,舍得。如果做不到这些,便只有一直扎进喧嚣,被喧嚣埋葬,或以喧嚣掩盖喧嚣。眼前多少人仍这样不假思索。而即便是归禅的人们,表面看似乎路径相若,实质上也是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的。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认识观。

几年前,林荣写过一首被人称为其代表作之一的《零度写作》。从中大致可以找到一些阅读林荣诗歌的密钥。在这首带有自白色彩的诗里,于日月翻新,昼夜轮转,秋雨冬雪的自然温度之外,她人设了一种写作刻度:零度。

“不流动
也不结冰”,

“从来就不沸腾,也不清冷
她只是在自己的位置
让周围的星子和地上的人们一看到她
就心生向往,和宁静”。

对于诗中“她”的具体指向,我还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料想当是诗人在我们理解之外派遣的一个新的人称。它应该同时承担着物象的表征和物理的叙述者两种角色。进一步猜测,“她”可能就是林荣诗歌的一个“禅”的启动者,是在者,也是在言。

不少评论家愿意拎出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写作的零度》中的理论去阐释林荣的写作,这当然是相当契合的。在那篇著名的论文里,罗兰.巴特提出的“零度写作”,强调作品的纯粹,客观,冷静与从容,以及作者在写作之时务必要控制个人情感在作品中的任何外溢。林荣诗歌的整体风貌也有明显的这种特点。但是,我要说的是,林荣的写作是有温度的写作,她展示给我们的,固然客观多于主观,但落脚点仍是主观,或者说是主客观兼而有之。我想,这也是她写作的意义。——纯粹的客观冷静在中国很难引发读者的共鸣,而客观诗歌的背后皆有主观心理背景的烘托。比如,她写的观影感《1942》,比如《十月缄默》,比如《劫后余生》,比如《灯,一夜未熄》。甚至,在《苹果》一诗的最后,诗人自己还情不自禁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禅里无机',我如果这样说苹果,说生活
你和孩子们是否信我。”

——可见,禅还是要寄居在有温度的“人”那里并希望得到确认。

在林荣颇有些不动声色的作品中,我们感到的其实是一种“边界式的写作”。就是说,她的诗中,始终有一条无形的边线横亘在两种相互对立又彼此互参互文的物象之间。它既不在实在的沦陷的现实世界,又不在纯然的虚无的精神世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概念都关涉人生的根本命题,例如,生与死,爱与恨,已知与未知,终极与当下,命定与超脱,……等等等等。诗人每写一首诗,就是二元对立布阵,先期制造一些矛盾的词语和场景,并在终了设法将其和谐安顿,仿佛一场难分伯仲的格斗,纷扰厮杀,最后尘埃落定,然又若明若晦(如《静默,或许正是最好的表达》)。即使“我”(或者诗里反复出现的“她”),也是做为“我”的对立者出现。“我”是非我,“我”一分为二,一个“我”从另一个“我”中出走:本我—自我—超我,完成。

禅诗并不是林荣写作的全部。她的写作是有野心的,这野心就是她在《爱上诗》中所说的,要“在不拘泥意义的诗宗教里”为“黑时光、白时光”“命名”。

在执著于诗歌的诗人那里,写作的确是一种类宗教,其行为就是对世界重新命名。这不仅指向一种态度,也决定了某种努力,其目的就是,透露事物的象外之意或无意义。——在这里,无意义就是意义。诗人每向纵深开掘一寸,未知的事物就会呈几何级显现。每打开一个困境,便意味着打开更大的困境。——这是诗歌之困也是诗歌之魅,它导引着诗人无休止地写下明明晦晦的诗句。

本集收录的多为林荣的短诗,其中还有不少截句。这照应了禅诗对于形式的要求。禅诗写作,是一个由实入虚,由具象而抽象的过程,它只是说着而不是说明,无需阐释,更不执念于理据,而是为着赢得长河落日圆般的虚静。

林荣的这类诗,多数用的白描,又有不少幻境和独造的寓言。(例如《飞鸟》)。在《小草说》一诗中,她以箴言式的句子写到小草的宇宙:

我什么都不是

我只是
空旷的

中心

这首诗让我联想到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古瓮》。但更有一种我著万物的霸凌之气。我偏爱这样的短诗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她的另一些隐约要流露主观意图的诗。在中国以禅入诗、以禅阐诗的诗歌传统里,诗歌的精髓在于“得意忘言”,而语言讲究羚羊挂角了无迹痕,进而最终退回到意义容器的功能。这其中至高的容器就是“无”。正如费尔南多.佩索阿所说,“因为我是无,我才能够想象我自己的一切”,从而“内外皆空”。空,是形式,也是内容,更是相数。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王维,拉尔夫.W.爱默生,詹姆斯.莱特,想到禅如何在诗里取得彻底的意义,语言的意义,行动的意义,二者结合的意义:禅,是一种无穷的超验吗?无解。但诗写的过程,必是一场“在有限中寻找一种无限”(加缪)的智力与精神活动。

林荣的许多诗,常常带有某种依靠拟人取得的自喻性。她反复提到那种关锁着的门,笼子,和栅栏的意象。她反复提及某种不安,忧伤,对峙,破坏,不幸,和莫名的伤害。她反复以矛盾之心述及,努力寻求突围(“出走”)与甘于自我囚禁(《传道者的寓所》、《他手里拿着笼子的钥匙》)的同时存在。而超脱的方法,就是如如不动的“动静”。要不然就干脆罗列着,既不探究,也不怪罪,从而获得一种博尔赫斯式的宽谅:

“我已记不得肇事的是亚伯还是该隐”。

禅诗的“意念”,需要一个对应的符号系统,“能指”,也“所指”,以此解决现实与精神的双重或缺,而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利用诗歌机会,寻找自己的精神出口,以变异的语言,展开对“异者”身份的追问,并完成对“我”的毁灭和重塑。禅诗,是“隐居的果实”,是默片,是索绪尔所说的“内部语言”,它不表达就是表达,它在要求语言退却的同时,意义也一并退却甚至消弭。在有禅的写作里,命定的孤独无处不在,恒久的背景是天心一轮,恒久的努力是月下自省,恒久的向往,是“只打开朝向星空和蓝月亮的门扉”,而这月光,尽管偶然“滚烫”(《月光点燃灰色的囚衣》),然而,终究不会暖和。这就要求每一个读者,泅过茫茫的隐喻与象征之海,“站在一棵苹果树下”,静静聆听,并成为其诗歌精神家族的一员。

2020.2.22




诗集《攀到高处听月亮》诗选

林荣


1.她把站在苹果树下的青年叫做:兄弟

如果有一天,她为了寻求什么
而闯入一片苹果园里

那香气诱人的苹果
她不能
随意地摘下,更不能偷吃
她只能把站在苹果树下的青年叫做:
兄——弟

她一直铭记着那最后的
安魂曲——“离人间越远,离天堂越近。”


2.她听见门口有人呼唤她


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她复制的文本是雷同的物种
督办者板着脸,翻动苍白的纸张
她遭遇的问话来自几个铆钉一样的疯子
她在无形的笼子里一次又一次
投降给无意义

恍惚中,听见门口有人呼唤她:
出来吧,孩子
你要有勇气自己打开这笼门

  

3.静默,或许正是最好的表达


两片湿漉漉的茶叶
已舒展成温文的姿势,它们
已度过险境
撤离了沸腾之水
就像两个曾经为落日叙事和抒情的人
已不再左冲右突
这之后
他们将是长久的静默
仿佛这世上从未因为他们而燃烧过一场大火
仿佛两个火后余生的人
从未真正地亲近
也从未
离开过彼此

  

4.小草说


我什么都不是

我只是
空旷的

中心




5.异己


她在黑夜里睁着眼睛——不再有梦
这漠然的女囚,她只想
老老实实地
求生。她当然知道
这并不是最完整真实的自己
但她似乎已经安于做一个沉默的标本:
在夜里接受一张模糊的面孔
接受另一个囚徒
颓靡而麻木的双唇

她其实自己掌管着囚笼的钥匙,可以打开夜色中
锈蚀的笼门



6.月光点燃灰色的囚衣


再一次祈祷,不为某个热血沸腾的大词
也不为一面镜子,或旗帜
只为含泪浸泡在海水里的青石
青石倔强
坚持以屹立的姿势书写自己的姓氏
夜。无眠。月光滚烫
点燃灰色的囚衣,船只待启

我想起了陆游的《示儿》诗




7.雪,半夜来敲门


无声地敲
我确信听到了雪的声响,但并没有
从睡梦里挣脱出来

晨起,我推开门
一种蚀骨的、炫目的、安宁的
白——
一种让我从梦里醒转过来的
白——

雪,现在是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
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8.灯,一夜未熄
     ——献给母亲


天,终于蒙蒙亮了

院子里铺了一层厚厚的雪
母亲守着生病的女儿
通宿没睡

整个晚上,数不清的雪花
举着急促的
小锤
砸在母亲的心上




9.零度明月


那不动声色的事物就是月亮
人们说的阴晴圆缺其实和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不管黑夜,还是白天
秋雨还是冬雪
她其实都只是零度,不流动
也不结冰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她从来就不沸腾,也不清冷
她只是在她自己的位置
让周围的星子和地上的人们一看到她
就心生向往,和宁静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老家梦泉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1-9-28 11:58:15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林荣老师的诗更多的带来思考。读百师的文更多的是学会 如何写诗。
受益非浅。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