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来自首都的声音就是来自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荔荔 发表于 2021-7-29 22:34
哇塞,介个,忒高深了吧,小荔荔不禁呆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荔荔 发表于 2021-7-29 22:36
那奏必须坐前排了,先预习,听讲效果才会翻三倍。

小学生瑟瑟发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也说意象

关于意象的宏论,我想我就不必去掉古今中外的书袋子了。作为一个多年习诗的诗歌爱好者,我的体会很简单,所谓意象就是我想让不会说话的一切东西替我不那么直白地说话,均呈现出我人的某种状态,或悲或喜或忧郁或寂寥,凡此种种。翻译成有点装的书面语就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匿于客观存在的物象之内,诗人通过附体物象(客观存在的事物)后形成的合体,向读者暗示自己的主观情感。
是深度意象还是浅表意象,取决于物象中诗人情感隐匿得深浅。情感隐匿得越深,越令人费解。走火入魔者干脆完全抛开物象,单纯借助某些词语,直接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呈现在文本内,这大概便是令读着不知所云的心象了吧。
所以我以为心象是个体的而不是小众的更不是大众的。任何文本都有自己的诉求,即便以深层隐喻和暗示的象征面貌呈现,也渴求读者从中悟出些什么。即便是个谜,也有猜测的可能才对,没有作者成心与读者过不去。故弄玄虚都是装神弄鬼的蹩脚游戏。
至于上面的两个文本,后一个文本更有一些意象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轻读:《大树》

《大树》的简洁大异于日常所见翻云覆雨式的意象诗。
意象很简单。简单到初读有些乏味。一棵树,一棵大树。它大,方圆三千里,“往南三千里,往北三千里\往东三千里,往西三千里”,没有比它大的。有比它高的,比它粗的,还有比它老的,但没有一个比它大的,“大就是大,大才等于大”。
这么明白至简,貌似“浪费”了一首诗的体量。
诗写在一步一步的推进中,诗的空间被拉大,一棵树引出另一棵树和多棵树;一棵树与别的树之间形成对比,显示出差距与不同,而使拉大的空间感不空,有具象物活在其中,有了层次与落差;一棵树与另一棵树被拉到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比出大,比出高,比出粗,比出老,而使一棵树均有了自己,有了存在感,有了独立感。
读的过程,简洁的鲜明的意象突然混沌复杂起来,空间中生成了时间的变化,时间中产生了历史与记忆,历史与记忆中个性的与普通的、独具特点的和平庸的有了区别。个性的站了起来,站出队列,毕现。甚至它们幻化作人和人群。
同代人中的某一位。高大威猛,才华出众,性格卓异,独立于众人。同学疾病他有援手,邻居遇险他挺身而出,单位遇事他力挽大厦于既倾,亲戚朋友他是主心骨,如此等等,历数不尽。同辈中,有个子高的,有长得胖的,有长相显老的,唯有他能在诸多人中带光脱颖而出,令人仰羡。
在语言逐渐展开中,一棵大树或者一个人呈现出不能无视的感觉。节奏起先舒缓,慢慢加快,人越来越近,越来越鲜明立体,越来越有舒悦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这是一首隐藏的诗,隐藏在简单和明快之中。如果读惯了峰峦叠嶂、晦明晦暗式的意象诗可能会感觉过于轻淡直白,会不习惯这种明白和轻松,觉得不解馋。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润生 发表于 2021-7-30 15:52
也说意象

关于意象的宏论,我想我就不必去掉古今中外的书袋子了。作为一个多年习诗的诗歌爱好者,我的体 ...

挖~润生好腻害,用通俗的语言,深处浅出地解释“意象”,小荔荔有点提壶灌顶的赶脚。击掌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荔荔 发表于 2021-7-30 16:39
挖~润生好腻害,用通俗的语言,深处浅出地解释“意象”,小荔荔有点提壶灌顶的赶脚。击掌赞~

过奖了哟,一点小体会,有感而发。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意象的起源问题。我想最初大家都想直抒胸臆,都想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直到后来发表言论的环境发生变化,大家心里有话又不得不说,便含沙射影起来。久而久之,反倒成为一种艺术圭臬。由被动婉言变主动追求隐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1-7-30 16:38
轻读:《大树》

《大树》的简洁大异于日常所见翻云覆雨式的意象诗。

这可能被叫做“轻功”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1-7-30 16:38
轻读:《大树》

《大树》的简洁大异于日常所见翻云覆雨式的意象诗。

厉害 哦   豁然开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润生 发表于 2021-7-30 15:52
也说意象

关于意象的宏论,我想我就不必去掉古今中外的书袋子了。作为一个多年习诗的诗歌爱好者,我的体 ...

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