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下班咯。看到燕紫提到了我,作为彼此熟悉的文友,我觉得也有责任再简单说几句话。一般来说,现在我往往不会主动去读风花雪月云山雾罩的文字。我有20多年不读书也不写字了,缺课很多,欠账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时间有限。每个人的局限性都是有的。这个可能要慢慢才自知,因人而异。 还是说“大家评”吧,不管在昆华群还是频道群,我一直希望有一种互相理性探讨交流的氛围。人云亦云,你好我好,顺水人情的话,人人都会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对于文本的探讨,不说则已,要说一定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隔靴搔痒。有关《苍鸟》的中间部分,我前天已简略提了,这里也不必再过多细抠文字。像平流层对流层这些貌似“现代”的词句,如果没有内在的发掘与支撑,终究流于表面的词藻堆积。等等。作者也一再强调,一首深刻的作品检验品鉴者的功底,读者水平高下立判。这个真的是,懂的自然懂。多说无益。我今天在两个群里看到了作者本人发的澳华新文苑版的《苍鸟归巢》和诗日历版的《苍鸟》,我惊讶地注意到,包括诗歌频道大家评这个《苍鸟》版本,第四节的第一句分别是: “此刻,你收起了画笔和挥舞的刀具” “此刻,你收起了毛笔和挥舞的画具” “此刻,你收起了调色刀和挥舞的画笔” 一把现代的调色刀,(有可能)被老编和小编改成了古朴的画笔和毛笔。这个是鉴赏力的问题。土豆所见略同。当然,老编是马铃薯。我还注意到,诗日历的小编居然把《苍鸟》的最后一节调整了模样。读起来整首作品一以贯之的气韵到最后感觉有点偏弱了,这个是我的管见。 又说一个问题,现时的人,拿笔的时候少之又少。大家写分行,哪个不敲回车键。分别在于,一些人敲出了朵朵时代的浮云,一些人敲出了尘世间,悲怆的鼓点。 嗨,我和燕紫认识3年了,她是推动我重写分行的一个贵人,我是她直言不讳的一个诤友。她的学习能力很强,我常常会看到她的变化。但是我得说,我有担心她在文艺女青年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也真切地祝愿她,浪漫主义的苍鸟,越飞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