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请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世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指禅宗嫡佛嫡祖于教外相传之心印。又作清净法眼。即依彻见真理之智慧眼(正法眼),透见万德秘藏之法(藏),亦即佛内心之悟境;禅宗视为最深奥义之菩提,系由释尊,辗转传至达磨,以心印心而由师父之心传至弟子之心。“涅槃妙心”,就是本来解脱的不可思议的心。“实相无相”,见一切相即是非相,就是实相。“微妙法门”,就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也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我们的佛心。这个法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为绝对自性无相可得,不可用语言来称说、描绘,是言教以外所传。佛陀说法四十九年,都是言教,大小乘、显密教都是用语言来阐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六祖法宝坛经》中,在大庾岭头,惠明亦曾问过六祖,“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还另外有什么秘密指授吗?六祖即告之以:“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里即明明白白的指出,此中别无秘密,但能返照自心,即可察见本来面目:清净佛性,也就是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佛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而在《楞伽经》中所说“五法”,五种不同的修行层次:第一即是相,它所说“相”就是天地万物所有的存在:色、声、香、味、触、法。佛经中统称为“相”,修行的目标就是破除它,悟及“无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依缘而起,假合妄现,无自性:于有情,会生老病死;于无情,会生住异灭;于法界,会成住坏空。无常变化,虚幻不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楞伽经》又说“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见者,受生因,故不胜。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是故大慧,真正的修行人,以无相见者为殊胜,也就是见一切法非相,见一切法空相,这种知见是殊胜的。如果一个修行人着相,就会起贪嗔痴。三界受生的因,就是着相。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大慧,涅槃者,当体就是如,如其真实义,了了知、了了见,寂灭无生的真体,这样能够离于先前,妄想所产生的执着,才能达到诸佛所证的如来自觉圣智,就是无上的涅槃。
这样离相、无相、空相,守本真心。祛除执念,才不会知见立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楞严经》以七处征心,来明心;以十番显见,来开示见性。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见性(佛性)无量无相,见(性)不
可见(到)。见性不生不灭。见性不增不减。见性不垢不净。见性为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大乘佛法用了很多名相来标指第一义:佛、如来、慧、知、见、如、观、照、是、当下、觉、觉性、清净心、清净觉、真心、本心、自性、真如、如来藏、闻性等等。
因语境不同而标指第一义的用语不同。第一义用语非有实指。佛亦不可立。第一义无实无虚。言说不代表第一义。第一义不在言说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明心见性所见之“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或者前念灭,后念未起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这个”:心的源头。就是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
此则,外离相即禅,明心方能见性,见性才能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就是《六祖法宝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所以六祖慧能讲到“无住为本”时,他说“念念中不思前境”,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思量分别。
“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就是说我们的念头总在生生灭灭,总在随境迁流,一切诸法不会凝住于自身的固定不变,人的认识也不以固定的概念作为形式。所以,禅宗提出的般若理论,就是以“诸法性空”为基础的。
一切法的本质,就是无住。就是“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无自性这种规律性,就是一切法的本原,就是法性。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禅定之时,当下证真,实相无相,即是达真如本来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破相,明心,见性。次第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