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童安六 来自手机 金牌会员 2021-3-19 13:55:37
好办法,支持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童安六 发表于 2021-3-19 13:55
好办法,支持鼓励!

谢谢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帖,期待大家的交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崖丽娟对话森子:诗人必须成为语言里的“我”
——森子答诗人崖丽娟十问

崖丽娟对话森子:诗人必须成为语言里的“我”
- 访谈评论
- 中华文艺网
.net  http://www.zhwyw.net/portal.php?mod=view&aid=971

森子,20世纪60年代生于哈尔滨呼兰区,毕业于河南周口师院美术系,主要从事诗歌、评论、散文和绘画创作。1986年印制个人第一本诗集《背叛》。1991年与友人创办《阵地》诗刊,策划、主持编辑《阵地》诗刊10期,2010年主编出版《阵地诗丛》10种。出版诗集《闪电须知》(2008)、《平顶山》(2010)、《面对群山而朗诵》(2015)、《森子诗选》(2016),出版散文集《若即若离》(2005)、《戴面具的杯子》(2000)等。曾获刘丽安诗歌奖,诗东西年度诗歌奖,苏轼诗歌奖等。

崖丽娟,壮族。主任编辑、二级编剧。曾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现任《世纪》杂志副主编。出版诗集《未竟之旅》《无尽之河》《会思考的鱼》。2021年被评为中国诗歌学会“年度优秀会员”,《会思考的鱼》荣获“上海市作协年度作品奖”。在“南方诗歌”开设“崖丽娟诗访谈”专栏,诗歌、评论、访谈发表于《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解放日报》《欧洲时报》《诗刊》《作品》《上海文学》《草堂》《诗选刊》《诗林》《作家》《百家评论》《山东文学》《鸭绿江》等。现居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余德华 来自手机 金牌会员 2022-11-7 13:11:17
仿佛有所启迪!谢谢云帆沧海老师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指出了检验文艺作品水平的根本原则,强调了人民不仅是各种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也是文艺作品的“鉴赏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们应该回到一个常识,诗歌的生命在读者那里——这显然是对当今诗坛诗歌创作现状矫枉过正的提法,但却是对于那些沉迷于自说自话、把读者称为“他们”的诗人开出的良药。防止那些自娱自乐、故弄玄虚似的小众化、圈子化诗歌创作倾向,重新建立起诗歌与读者之间畅通无阻的关系,是当今诗歌创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诗人创作了诗歌,但只有当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并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传播,进入读者的词汇库中,融入大众的文化基因时,诗歌的生命才会形成。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 金石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歌有其自己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机制,矛盾和冲突,模糊和多重意义,都是诗歌的显著特征。诗歌在生成的时候就设置了一定的复杂性,读者正是在破解复杂性,寻找言语和逻辑秩序的过程中获得阅读快感。从这个方面来说,诗人和读者之间永远存在矛盾,诗人就是在“向读者的阅读习惯挑战”。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 金石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明白畅晓”当作诗歌唯一的审美原则。吴欢章教授提倡“诗歌的欣赏应在懂与不懂之间”,让读者“读到一点意在言外的东西”,这样才有诗意诗味可供咀嚼。基于此,他提出“认同大众化同时又主张层次化”的理念,提供各式各样难易程度不同的诗歌,为各种层次的读者服务。就像谢冕教授的观点,把诗分为“单一的诗、多样的诗、重要的诗”,这与艾略特把诗分为“诗”和“有价值的诗”不谋而合。诗歌的艺术就是从凡常的偏离中产生的,它给人制造期待,但总是又能提供超出期待的期待,引起你好奇让你悸动,这才有可能是一首好诗。就像西川教授曾经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让人不适的”,就像“读不懂”的诗,也许是一首真正优秀的诗歌给你制造的不适。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 金石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