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大明松   /  2022-11-21 09:30  /   1360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欣赏佳作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问好诗友万事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问好诗友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先锋 发表于 2022-11-21 21:49
欣赏佳作天天快乐,

谢谢方老师的欣赏!祝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先锋 发表于 2022-11-21 21:50
问好诗友万事如意

感谢提读!问候方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先锋 发表于 2022-11-21 21:50
问好诗友天天快乐

感谢方老师来读!吉祥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永年 版主 2022-11-22 07:12:02
大明松 发表于 2022-11-21 16:55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简评!更佩服老师的直言不讳!在诗歌评论和批评方面,是容不得虚假和相互吹捧的,必须在 ...

感谢大明松老师回复,依我的理解如下:第一节中,人们的脚步便越来越频繁,接下来是叙述部分,一棵棵苍松沿峭壁攀缘而上,此句相当不错,接下来按常理讲,应该是诗人的心路历程,我却看不到一点痕迹。而老师是将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美景(个人感觉此处似乎有点不妥),之所以万里云霞向你奔来,正是你的历程跋涉所的结果。我之所以提出疑问,是觉得中间部分逻辑上有点小问题。恳请老师提出异议,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永年 发表于 2022-11-22 07:12
感谢大明松老师回复,依我的理解如下:第一节中,人们的脚步便越来越频繁,接下来是叙述部分,一棵棵苍松 ...

感谢张老师对这首诗提出的异议!与老师交流探讨是我平生的一大快事。使我在张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我在诗歌创作和鉴赏方面的能力,在诗歌的道路能遇见您是我的荣幸。在此向张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的确,张老师的疑问是很多人都会提出的,或许多数人很难拐过这个弯,必须花时间细思慢品,可能才能领悟得到。当时我也是跟随一起登上峰顶的人,特别是带着惊喜的孩子们望向悬崖下的目光而产生的感受,“一道道目光”说明我不是孤单的。然而高山肯定就伴随着森林覆盖,向下的目光自然会被茂密的树林遮挡,这样就只能靠联想了,这也是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的,所以这里出现的“放大深入”是关键,读到这里读者都会有疑问,为何要放大深入?“放大深入”应该能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读者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何会出现“鸣虫、归鸟、惊惕的草兽,茂草、密林、潺潺的溪流”?这里用了一下倒叙的手法,这些也许只是这次登山看日落过程中的感受,也可能是之前游历大自然林林总总感受的部分组合,这就看读者怎样放大自己的思维了。当然每个人登上看日落的经历都有其特殊性,只有亲身体验了这种特殊经历才能很容易的感受到。
这首诗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引出,险峰上有了路,就会吸引很多人在落日奇观中产生遐想。再用山崖下茂密的树林挡住视线产生联想,并把人对大自然的一些感受和想象整合融入其中,组成了一个生动忙碌的生物王国,这些虽然是微观的感觉,给你的却是无比宏大的感受,足以让你流连忘返。最后“然而当你抬起头,翻越崇山峻岭时”,更宏大场面“铺天盖地落日红霞”想你奔赴而来。下面我对此诗概括性的感受,也希望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实话实说,有没有一点这样的感受,谢谢!
这首诗,首先突出落日奇观对人们的吸引力,以及能愉悦身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作用。之后,由近及远,由微观到宏观,再由远山收拢到眼前,把大自然的奇妙特别是落日奇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你面前,这一时刻人的心胸无限的开阔,大有“雄风万里出毫端,河山尽揽入胸怀”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永年 版主 2022-11-22 13:13:20
大明松 发表于 2022-11-22 12:32
感谢张老师对这首诗提出的异议!与老师交流探讨是我平生的一大快事。使我在张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提 ...

十分感谢大明松老师的回复,如果一首诗作能引来众多的围观与评论,说明这首诗确实有艺术与思想方面的技术含量。问好老师,并深表谢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品读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