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第二个比较传统的写法  讽喻明显   有力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角度不一样,软 和硬的区别   两个都在结尾提升   个人更喜好第一个,稀松平淡中的爆发更具冲击性    第二首也很好,但因意象的同质化,没有第一首带来的落差反叛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雨 来自手机 版主 2022-6-4 14:16:32
两首各有特色,又有共同点,简约平淡中体现现悠长仍韵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化骨绵掌   和铁砂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如果只看到《佛》,我是非常喜欢的,语言干净,有力道,且讽刺到位,看到了《寺》我发觉我喜欢《寺》更多一些,,语境更开阔,好像什么也没说,好像什么都说了,像是随笔,但体现出了高超的语言把控能力,可能有人说这两首少深度,缺少陌生感,但作者没有一点刻意想雕琢深度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寺》与《佛》就如两个互相补衬的画面来回切换,终究在读者面前铺展开寺里寺外的风光。《寺》着笔外,《佛》着笔内。突然想到一个词语——禅诗。有人说这俩是禅诗,我不这样认为,禅诗涉及禅理禅宗,如“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清·张问陶《禅悦》”。沧浪诗语云:论诗如禅,以禅论诗的真正核心,在于妙悟。看来这禅诗的根本在于“妙悟”,细读这两首姊妹篇,个人感觉到不了禅诗的境界。充其量只可归类于“触景抒情”,只不过这景可有来头,寺庙和佛身,这就让读者浮想联翩了,不自觉地靠拢“宗教”,如此以来道是赚足了读者关注的眼球。也难怪,咱们都是无神论者,让我们这些平时满眼物质的人去参悟佛法,那么这参悟的东西如何脱离了物质。然,非得捣鼓出一些禅意来可不就得从边边角角去挖掘吗!“凡人看花花不语”那语的只是一颗凡人的心,离着佛远着呢。(先聊到这,下次聊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隐忍
       莱莱

一座山要驯服多少块石头
才会心生悲悯
长出丁香花,含羞草,常青藤

江湖开阔,风刚刚转个身
时间就缪之千里
理想的马桩上栓过猛虎,也栓过绵羊

玉兰树不动声色
梦中的鱼群潜入海底,七彩泡泡
到二月才浮出水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娜娜 发表于 2022-6-3 18:34
从表现手法和写作主题来看,第一首可以归类为禅诗,第二首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嗯,细品出味。虽然都是佛寺,却分出不同。佛(寺)-人和1-佛(寺)就是人间。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汤胜林 发表于 2022-6-3 18:40
第一首在层次、语言(简约)、灵动方面,特别在诗核、诗趣、诗意公民,要优一些。

简约。我感觉到了,似乎是画一幅写意画,寥寥几笔,有形有物有人,但无“声”却胜似有声。不知这种效果咋出来的。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汤胜林 发表于 2022-6-3 18:43
第二首——
眼里的慈悲抵达不了门外的人间
那些深重的苦难

门里门外的对比让旁观者无法按捺吧,热血澎湃的感觉。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