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之峰 发表于 2022-4-20 16:05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

徐老也是富二代吧,出国英伦留学,行程需要多长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挑战经典<读一首诗,续一段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早有定论: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人类精神的代言。读一首诗,续一段梦,重温经典,留下你的感言!
2、请把你心仪的诗歌,国内、国外的均可,粘贴在<回复>栏内,写下你的感言,不论字多字少,寥寥几笔也可。附带评论部分也可以是你心仪的赏析。
3、欢迎每位诗友参与,挑战经典,就诗友们粘贴的诗歌评论,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海云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4-22 18:44:03
这首太老太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海云 发表于 2022-4-22 18:44
这首太老太熟了!

兄弟贴一个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海云 发表于 2022-4-22 18:44
这首太老太熟了!

井下速描
王海云

瓦斯,像我心头的恐惧
都有临界点,都看不见,也摸不着

有时候,恐惧更像煤层里的矸石
被死死地压着,裹着,憋着
直到在采煤机的轰鸣中,逃生出来

有时候,煤块磕伤了煤块,流泪的却是猴车
它们每天上上下下,始终停不下来,仿佛忘记了疼痛

我看见一盏矿灯,一闪一闪穿过大巷
八个小时后,才疲惫地返回来

我看见一捆捆锚杆,一垛垛方木,一卷卷风筒
被铁斗车送到井下,再也没有出来

我还看见,黑黝黝的煤,坐着皮带从井下上来
多像春节里坐着火车,赶回故乡的人们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这首《井下速描》的作者据我了解,是山西晋城人。山西的矿产资源丰富,我想他对于矿井作业应该是十分熟悉的。能够把现实的关注点落实在诗歌层面上,这点值得肯定。诗分六节。 作者描写矿井,矿工,以及矿工生活的一个组合。从瓦斯,恐惧,猴车,矿灯,锚杆,方木,风筒,煤等正侧面去递进、描写,让我们窥见了矿工这个群体,和这个群体生活、生存的不易和苦难。屡次发生的矿难及背后诸多的利益输送链,也在提醒着,我们要把思考的触角伸出纸背之外……通览全诗,语言质朴,需要抓住的情景和细节他是有所提取侧重的,也有比较厚实的生活基础和体悟。一点小建议,结尾的比喻是否还要妥帖精确点?外,题目是《井下速描》,如果能抓住“速描”这里面的简练和迅猛,更有效的去聚焦呈现,诗歌应该会更有爆破力。我的父亲也下过矿井,也为生活心酸过。这一点上我与作者王海云共勉吧。
——陈一默(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副主编)

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煤的黝黑与人心的鲜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歌采用的是“速描”,点到即止,力求全面,也增强了细节性与现场感。欲扬先抑即是此诗的技术性手段:前五段努力地“埋炸药”,爆点放到了最后,因为“殃及面”的宽阔,让诗的辐射力得到了最大化,也得以让一首线性的作品,有了一个美学的拐弯……
写煤的作品可以说极多,此诗的成功:敢于横逸斜出。
——黄 钺(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副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