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苦瓜
/张朝晖

土生土长
皮肤粗糙
为你掏出红心
再赴汤蹈火

整个夏天日高气燥
焦灼的执着念念不住
苦瓜的苦
熬出一味沁入心脾的清凉
仿佛这人生
告诉你该怎样把烦恼顿悟成菩提


作者简介:
张朝晖,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平和县,现居漳州。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漳州市诗歌协会副秘书长、“第三说”诗群成员,出版诗集《异域》、《语言的碎片》。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1-8-9世界诗歌网《诗日历》第2388期  《苦瓜》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晒谷场
文/秋天的童话

农妇的斗笠压得很低
低到只有水稻才能看清她的脸
阳光下轻松挥动工具
稻谷被摊平
融化在地面的金子

一台旧风扇开足马力
吹掉谷皮和尘土
在古老仪式中扮演新角色
不远处的榕树下
水牛又被农夫套上收割工具


原发表于2021年7月28日《诗日历》公众号


作者:秋天的童话,原名张继辉,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多见于《中国自然资源报》《厦门日报》和“诗日历”“第三说”公众号,偶有作品获奖。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2-3-22 21:26
老街的石板路/皇闻晖

它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世

谢谢康城老师推荐!

原载于《诗日历》第2515期*世界诗歌网每日诗选第527期

个人简介:皇闻晖,80后,本名黄文辉,另有笔名黄棘。福建漳州人,现居厦门。作品散见于《诗刊》、《福建文学》、《海峡诗人》、《泉州晚报》等纸刊及诗歌公众号,著有诗集《与春天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3-29 15:15:19
乡下的日子 文/陆十一  再一次呼啸而来—— 田间已挖掘不出矿石 西山的那片空域才适合炼金  老屋的房客,是一株古老的海棠 光芒万丈照不到这低矮的植物  我们说一些潮湿的话语 替雨水滋润土地 ——我荒芜,并长出苔藓  它在场,是自己的郊区  (发表于《福建文学》2021年04期)  作者简介:客家人,居厦门。《海峡商业》杂志专栏主编,资深商业教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3-29 15:17:45
◎稻梗  所有的成熟,都必将经历疼痛 就如这株水稻 终将被截成两段 一小段依旧直挺挺站着 一大段躺在田埂上,做着千秋美梦  有些植物生来,就有命运 低头的部分,只为缀满金黄 倒下的部分,用于治愈贫瘠 站立的部分,在风中抽出新绿 证明自己还活着  2021年发表于微信平台。  个人简介:郑智得,男,90后,天马诗社发起人之一、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于《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星星》《福建文学》《泉州文学》,入选《华语诗歌双年展》等多种选本,曾获2015年度泉州文学奖等30多个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2-3-29 15:17
◎稻梗  所有的成熟,都必将经历疼痛 就如这株水稻 终将被截成两段 一小段依旧直挺挺站着 一大段躺在田埂上 ...

◎稻梗

郑智得


所有的成熟,都必将经历疼痛
就如这株水稻
终将被截成两段
一小段依旧直挺挺站着
一大段躺在田埂上,做着千秋美梦

有些植物生来,就有命运
低头的部分,只为缀满金黄
倒下的部分,用于治愈贫瘠
站立的部分,在风中抽出新绿
证明自己还活着

发表于微信平台天马诗社 2021-05-04 。

个人简介:郑智得,男,90后,天马诗社发起人之一、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于《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星星》《福建文学》《泉州文学》,入选《华语诗歌双年展》等多种选本,曾获2015年度泉州文学奖等30多个奖项。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2-3-29 15:15
乡下的日子 文/陆十一  再一次呼啸而来—— 田间已挖掘不出矿石 西山的那片空域才适合炼金  老屋的房客,是 ...

乡下的日子
文/陆十一

再一次呼啸而来——
田间已挖掘不出矿石
西山的那片空域才适合炼金
 
老屋的房客,是一株古老的海棠
光芒万丈照不到这低矮的植物
 
我们说一些潮湿的话语
替雨水滋润土地
——我荒芜,并长出苔藓
 
它在场,是自己的郊区

 (发表于《福建文学》2021年04期)

作者简介:客家人,居厦门。《海峡商业》杂志专栏主编,资深商业教练。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2-3-21 16:45
林茶居|沪深线

林茶居|沪深线①


模仿着风,对面的列车呼啸而过
它也研究风,改造风
化身为一组程序的风,在设计好的时间表
和路线图中,如入如出,如来如去

它来不及看一眼等候的人群
车上又有谁的泪珠远远落在,哭声的后面
如果站台上只有一个身影
人与铁,都一样无助无依

这边的铁轨,一段时光轻轻停住
这是我要乘坐的列车:D2287
16:03的漳州站,短暂的喧哗
被一阵轰鸣抬走,越来越快

我曾经在这个闽南小城求学
曾经以荔枝酿蜜,以水仙养腰
如今纸为衣,笔为骨
由此避免了皮肤病与关节炎

还有谁参与了我的青春建设
我记得你们如同记得家乡的泥土
和身上幸福的疤痕——
金安,道辉,老皮,安琪,海顿,康城
《存在与虚无》,《梦想的诗学》……
两旁的乔木、庄稼、山峦
已经习惯了急切后退
此时是赞美速度,还是叹息遗忘?
我打开手机,欲言又止

靠里坐着一对情侣,他们的桌板
摆着可乐、红牛、薯片
他们戴着耳机撒娇,相互驾驶身体
韩剧,韩剧。他们在iPad里故国神游

推餐车的姑娘来来回回,“鸡爪鸭翅矿泉水……”
她喊着号子,两岸没有回声
一张被教育打击过的脸
却也有坚定的秀色
嘈杂的车厢是她的新学校
她是她自己的副班长和劳动委员

我不敢与她对视:没有消费,难免不安
仿佛刚刚想起,我从包里取出
二锅头、茶叶蛋、花生米
这是家人备好的小日子
再简单的晚餐,也要五味俱全

我庆幸于农业仍旧是话语根据地
我以“锄头”开头,回复朋友的短信:
“来年多种几垄妖瓜,
多种几垄就多识几个老实的字……”

我如此偏爱省略号
我总是担心话说太全局限更多
也许一个气息充足的诗句
将耗费半生的呼吸

“一首诗歌只是对混乱的暂时抗争。”
抄下这个句子,我从《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一书中抬起头来,列车钻进大山
转眼又犁开了黑暗

偶遇即奇迹,彼此留下笑脸
成就一段往事。一些人继续夸夸其谈
轻易否定了上一站的观点
一些人起身,从此不再相见

车过潮汕站,想起游子矜
他一直在这里生活、写诗
我们交往多年,未曾谋面
还有多少朋友在相互的眺望中举起酒杯

我喜欢坐在靠过道的位置
这样可以避免麻烦别人
旅途中的睡容格外富足
也许为了一个合同,为了一次约会
或是为了探望病中的至亲
如此心愿,无人可以打扰

19:19,车到终点:深圳北站
我又一次来,出差,采访
按书上的标记寻找字里行间的人
在世纪大道的诗歌医院
如期见到诗友阿翔、远洋、李似弘

我以他们为题,命名一个24小时书店
就像当年的福州街头,我与巴客
焚烧了一册朋友们共同创办的《博+勃》
以献奉书神与诗神
当烟火散尽,还有谁看见
一堵墙被拆除之后
石头仍站在那里
砌墙的手艺生生不息

这么多年,除了选稿、编稿、写稿
我的职业深深镶嵌于交通体制
如同随身携带水的鱼
慢慢适应了岸上的生活
但又不宜久留。波浪学噼噼啪啪
一道又一道的告示:平安为福

从沪深线走过
如同趟过一条河
如同开辟了自己的水路
沪、深互为上游,彼此浇灌
沿途的村庄重新定义岁月与乡愁
D2288列车上,返程的9号车厢
一群周末出行的青年
他们交换着中文系绯闻和科研成果
而我已找不到童年的课堂
从村小、县中到市里的师范
我的教育史紧贴着旧时的黑板
母校更换门庭,明日我在何处毕业?

当车停杭州,我致电老友王小庆
“不过无法相见……”
五十不到,却自称“空巢老人”
这个清华学子的家长
北上、南下是他季末的功课
孩子在哪里,牵系不会到别处
家的半径被悄悄拉长
“还有几坛陈年黄酒哈!”
只是话音刚落,车已驶离
他大概也想起,那年的沪杭甬高速公路上
我改变了归程,逆流入市
与朋友们共饮西湖
讨论人性的沟壑与停顿

千山万水,后会有期
那夜多少余温,如窗外的雨丝
轻轻赶上了不舍的心情
路不再纠缠于脚印
路在车票与身份证之中
路收住了坎坷与对坎坷的不满
路为万物敞开,又聚拢世间道理
天佑天佑,天佑铁轨,天佑出门的人

从10:40的深圳到22:35的虹桥
粤闽浙沪连为一城。半日之间
一组列车重建了省际地理学
还有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京渝线……
一个一个站点,它们的名称
在巨大的手掌上勾勒出
新的文化线、经济线、爱情线
人流即物流,即事流
即信息流、疾病流和欲望之流
我唯有加入其中的澎湃
分出夜色与灯光
在到站的播报声中抽出身来
下车换马,在诗里写下:沪深大运河

2015.11.23初稿,2016.12.27二稿


(刊载于《诗选刊》2021年第10期)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广场

诗/丹缯齐美

气温爆表的午饭后
来不及成年的树垂下枝条
我不能一一握别
低头拖拽行旅箱
流淌自己的河
每个泉眼滋滋作响
河底的水草粘着额顶
想象箱内的物品
现在已经煮到一起了
平时它们和我
分别散落生活的角落
其实,我也想钻进箱底
做一个安静的可有可无的摆设
但我得在太阳底下走三天
太阳也将在我身上写三天
直到我更适合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尽管如此也不想
向有仙人掌的海市蜃楼低头
绝不

第三说诗歌微信公众号 2022-02-25
丹缯齐美,另有笔名佳佳,80后,现居厦门,有诗作发表于《第三说》《0596》诗刊。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