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蔡云波   /  2021-12-6 09:21  /   279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王美伟 发表于 2021-12-7 20:23
可惜四月的细雨一来
它们纷纷失了颜色

感谢美女版主阅读,问候,顺致冬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天是不是来早了:整首诗逻辑有些乱,而且矛盾处较多,一会儿春来了,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国之春:像这样的大题材,如果用大视角去写,很难把握。而且象征也好,暗喻也好,易引起岐议!将中国整个历史过程比喻为一个春天,是否恰当,也是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些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二首诗还是很有想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二首诗还是很有想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叶天下 发表于 2021-12-8 10:09
春天是不是来早了:整首诗逻辑有些乱,而且矛盾处较多,一会儿春来了,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问

感谢一叶老师的细致批评。我的逻辑是这样:“明年的春天就来了”,那是提早了,实际上并没到,是感觉它正在来的路上,所以有第二节。最后两节是一问一答,答案是因为我们全体都在努力奋斗,所以复耕(复兴)的春天提前到来了。这中间的表达,可能不是很清晰。我当引以为戒。比如口语中,“快点,客人就来了。”那是客人还没到。但说“门铃一响,客人就来了。”这样的叙述,那是说客人到了。真心感谢一叶老师的直言,不然我也很难察觉其中的问题。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叶天下 发表于 2021-12-8 10:10
中国之春:像这样的大题材,如果用大视角去写,很难把握。而且象征也好,暗喻也好,易引起岐议!将中国整个 ...

这首诗其实我没考虑那么多,中国之春开始的立意类似于“美国之音”的电台名称。象征的方向也是在于传播和平和春天般的温暖与善意。当然,这中间的歧义以及历史的纠葛,我只是截取了部分作为背景,着重体现了我们的态度和胸怀。说实话,这和春天的主题偏了不少。这也和我最近写部分政治题材的诗有些关系。只是当时写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而已。
能这样交流真好,感谢一叶老师。问候,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