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当代作家辞典《中华写作英才》上收录有我的一句诗观:所谓诗,就是人的情感赋予大自然的一切物象所产生出的结晶体。
阅读任何一首诗,我是随着作者的情感“跟着感觉走”的,不受任何玄妙的诗歌理论的约束。
任何作者写出的作品,都是自己有别于他人学识、阅历所进行的一番心灵挣扎特有的呈现。不同的读者或赞同并与之共鸣,或不屑或反对,这都是正常现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对于第一首《夜色开放》,我是这样理解的:
诗的标题《夜色开放》引起了我的思考:夜幕降临鸟归林,经过白日的喧嚣,本应归于宁静。而夜色却是“开放”的,古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宁静的生活环境中含有生命健康的规律。而夜色开放,却与此相违背。
这首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注重了诗歌的形式美:诗分四节,每节四行。我不习惯有些诗人写的诗,奇形怪状。
四节诗,由远及近的现实感与情绪的流动相融合,所谓的“夜色开放”,指的就是人们的白天忙碌之后,于夜色之中,仍然是“车轮碾碎”行色匆匆。远镜头中的街道、树木“看着自己”。“影子歇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实指开车的人停了下来;二是指疲惫的身心该停下来了。
第二节,是作者的直接感受白天的工作很疲惫,身体出现了状况。“咳嗽,弯下弧度”这是写实,人在严重咳嗽时,难受的状态。“决然不辱风景之托”,这是作者对夜色开放之中,宁静风景的追求。
第三节,镜头拉近。“街道,往外释放”契合题意,对夜生活的描写:“忙碌,交集,氧化碳”不亚于白天的情形。“氧化碳”指煤气中化工原料的组成部分——一氧化碳,还有人与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都是对人体产生损害的毒气与废气。这是对夜色中街巷“热闹”生活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诗歌的特征。
此节后两句,是作者对违背生命健康规律的这种“夜生活”应回归宁静的呼吁:“还给闹区一份宁静/像一把桃花扇”。“桃花扇”隐喻着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第四节,是这首诗的闪光点,将镜头再拉近,空旷的步行街,这里才是一道独特宁静的风景:“我,拥有了/这么静谧的无遮无挡”。
我认为,这是一首精致的诗,给人想象的空间与思索的回味,现代生活中,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与这种“夜色开放”的生活不无关系,值得深思。
第二首《归去》我觉得是一首散文诗。上世纪八十年代,柯蓝为黎明散文诗丛书第四辑写的《散文诗又一个丰收季节》这篇前言中写道:散文诗已形成两大流派;一是偏近散文的散文诗,二是偏重诗的散文诗,各有千秋。偏重散文的散文诗,反映时代和生活较直接。大多写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场景和人物,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感想,在表现手法上显得自然朴素,有较大的随意性,能在有限的散文诗中,反映一定的情节和事件,可以直接刻画一点人物的心理,还可写一点对话,在这类散文诗中,又分为叙事体散文诗,报告体散文诗,情节性散文诗,寓言体散文诗,它们都有现实主义更接近生活的长处。
故,我不再多说。
——以上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匆忙而成。请各位诗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