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国诗歌擂台赛 于 2023-12-2 09:04 编辑
“诗和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五周冠军揭晓。在7首“日冠军”作品中,长安肆少《秋天的关门垭》以最高票4票获得冠军。
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2023年10月9日正式开赛,每天评出一位冠军(偶有并列或空缺),一周共评出7位“日冠军”。每周7首“日冠军”作品,于下周四在国际诗赛频道专贴发布,由评审团投票评出“周冠军”作品。如出现得票相同的情况,由终审团决定一名“周冠军”作品,由评论频道一位主编撰写简评,及时在国际诗赛频道公布;
当月的“周冠军”作品,于次月第一时间在国际诗赛频道专贴发布,由评审团投票评出一名“月冠军”作品。如出现得票相同的情况,由终审团决定一名“月冠军”作品并邀请两位著名诗人、批评家撰写简评,在国际诗赛频道公布;
年度12首“月冠军”作品(加命题新创作作品),由终审团投票,评出“年度冠军”、“年度亚军”、“年度季军”各一名;
所有评选,均采取公开投票方式,接受会员和读者监督;
“诗与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参赛方式:
1、所有参赛者请到世界诗歌网注册,网址:www.worldpoetry.cn,注册名与发表作品署名须一致,不少于两个汉字,不能有字母、数字或符号。如出现不能注册的情况,请致函邮箱hqchf@sina.com说明(邮箱拒绝投稿);
2、将一首现代诗(未在纸质媒体发表过,未在任何媒体或征文中获奖,每人每天限发一次,否则取消比赛成绩)发到世界诗歌网国际诗歌论坛“国际诗赛”频道,作品标题前请注明【擂台赛】。提倡40行以内的短诗(长诗也可参赛)。
“诗和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五周冠军作品:
秋天的关门垭
长安肆少
雨水向下,是经年储存的一把流苏
山脊掩埋着自己的嶙峋
最柔软的部分,深藏于一枚松果
沿着垭口的黛色,滚落一条细密的褶皱
青石台阶与一垅茅草推搡在阳光里
红薯与土豆探出头,给荒芜描色
这些都是母亲种下的快乐
倘若还是那个黄昏,佝偻身影扬起锄头
那些繁衍过的草籽与一把蒲公英
是否还在风里恸哭
在关门垭,母亲生下大山和河流
任一个孩子嬉戏徜徉
剩下的一把骨头还给了土地
两不相欠,这是母亲最朴素的哲理
但我更愿相信
母亲把自己种在某一个山坳
那一定是一根披着老茧的树
到了秋天
满树红山果摇曳在枝头,发出爽朗的笑声
“诗与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生命的轮回是永恒的哲理。坦然面对生命,将生命的过往作为存在之碑,笑看秋风吹皱群峰,任凭秋色涂抹大地,生命便拥有了神韵之美。生存之累是压不垮灵魂之高洁的,这是诗的存在之道。诗没有现实之用,但伴之以灵魂的飞翔则是一对鲲鹏之翅。人们能得以最终守住诗,就是这个道理。因而,诗人面对故土,写《秋天的关门垭》便有了辽阔之势和通透的气韵,用自然的描述和审美的判断,唯美而灵巧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十分有画面感。诗人将意象和细节表现诗之意境的真实性和排它性,这是诗人生活过的地方,每一个文字都是诗人生命体检的结晶。诗人写母亲是有升华的,“红薯与土豆探出头,给荒芜描色/这些都是母亲种下的快乐。”这是实写母亲,而“在关门垭,母亲生下大山和河流/任一个孩子嬉戏徜徉。”则是视故乡为故土之母,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这首诗具有东方的传统之美,诗画一体,甚有神韵。其诗的断行与气息都恰到好处,如此新诗没有被翻译体所伤,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自信。
——空灵部落(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一首诗的成败往往由作者的构思能力所决定。这首《秋天的关门垭》是一首怀念母亲的诗歌,这种题材可谓创作者众多,考验作者的恰恰是一系列细节问题。作者在几个方面就处理得巧妙,很值得玩味。比如起笔就借助合理的意象渲染了气氛:“雨水向下,是经年储存的一把流苏/ 山脊掩埋着自己的嶙峋/ 最柔软的部分,深藏于一枚松果”比如在诗中,作者很巧妙地进行虚实的转换:“青石台阶与一垅茅草推搡在阳光里/ 红薯与土豆探出头,给荒芜描色/ 这些都是母亲种下的快乐”,在词性变化和虚实并举上确有不俗的手法。比如做得很到位的情景交融的结句:“那一定是一根披着老茧的树/ 到了秋天/ 满树红山果摇曳在枝头,发出爽朗的笑声”。显然这是一个有着自身语言艺术追求的诗人,且具备令人信赖的写作技艺,可别小看这首诗运用的仅仅是简单的“起承转合”结构,有好的手艺,诗歌一样也能字精味足,意蕴无穷。
——禾青子(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诗与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审团第五周评委:(按投票先后排序)
汤胜林(诗人、诗歌频道主编)
石棉(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皮旦(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阿色(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杨吉军(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