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两首浅析 
        文/云帆沧海 
 
     一 
 
    诗是心灵的感应,是诗人透过宇宙外壳所窥见的迷人色彩。诗人王志杰说过:诗,就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基于孤独、生命的短暂,血缘与本质的一致而进行的沟通,互恤与互抚。就是在互恤、互抚中获得的情感、心态的平衡,它同时又是一种生存形态,一种永远在现实与希望,生命的短暂与不朽间进行的挣扎。青年诗人雪村的这首《一首诗》正是发自一颗诗心的纯净舒叹。 
  在那严寒的冬日里,心中只有“一首诗”用来取暖。这首诗就是“一团静静的焰火”,并且“在风雪闭户的日子”知道这是谁的心灵。诗在这里还是一片朦胧含蓄,诗的意象具有高度的象征性。接着诗人继续吟唱:“一首诗闪着迷蒙的双眼/那里啊!花朵未落/草木一样绿着/我有一份永远的怀念/犹如天籁如汪洋澎湃”。诗人将诗情推向高潮,一发不可收拾,诗人与情感融为一体。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融入诗中隐藏起来,将读者引入诗的情感世界。 
  诗在这里还没有将“一首诗”的象征具体指向使读者明了。那奔腾的情丝永远是牵着心中的“一首诗”的。那化成的妩媚一粲,应当是以冷冷的空旷作为背景的。就正如寒冬里一团火焰的背景永远是一股寒气一样。“于是我将在这热烈里/竖起一只手/向北方/挥成漫漫的春光一道”。诗人在诗的最后才渐渐地暗示了“一首诗”的真正隐象。北方,就是党中央的所在方向。无论历史怎样变化,情况如何复杂,诗人总是坚信方向不变。“向北方”跟随党的指引,深信只要跟党走,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将是漫漫的春光一片。 
   总之,诗人雪村的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优美,富含哲理的政治诗作,是一首对党的颂歌! 
 
     ■ 一首诗 
   
   在冬天我仅有一首诗可以取暖 
   一团静静的焰火 
   离我不远 
   我知道这是谁的心灵 
   在风雪闭户的日子 
   与我相对无言 
   
   一首诗闪着迷蒙的双眼 
   那里啊!花朵未落 
   草木一样绿着 
   我有一份永远的怀念 
   犹如天籁如汪泮澎湃 
   这样妩媚的一粲 
   冉冉地充溢着冷冷的空旷 
   于是我将在这热烈里 
   竖起一只手 
   向北方 
   挥成漫漫的春光一片 
 
 
     二 
 
    表现追求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用情感表现出这一主题的作者决不止一、二位,因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不懈的追求。 
  诗人立杰的诗作《过程》(发表在《星星诗刊》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号、总204期上)所表现的就是一颗永无停息的追求之心。 
   “我在爬这道山梁”,诗的开头就以具体的形象“山梁”象征追求的目标。当然,在追求的过程中,所铺成的决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充满荆棘、险恶的环境。必须付出血汗的代价,使“肌肤刺伤/筋骨刺伤”,并且追求是永不停息的,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我连闭一闭眼喘息的时候/我也在爬这道山梁”。在追求者的身后,“铺满爬过来的日子”,那些“爬过来的日子”不能不对我们有所启示。这就是诗的第一节,即追求时付出的行动。 
  诗的第二节表现追求的目的:“我只是想摸一摸/山梁的额”。额,即最高处。因此,追求的目标应该说是高远的。接着,诗情达到高潮,呈现出冲腾的力量,“我想以鸟的姿势/飞掠我爬过的日子/和我没有爬过的日子”,预示着不达目标不停歇。 
  追求就是一种实现理想的过程。从空间上看,具有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具有长期性。因而追求的全过程并无限制性。对于目标来说,“任何时候叩醒它/都不是失约/都是自己最好的客人”。这就告诉了我们追求的真谛。 
  通观这首诗,对于我们文学爱好者来说,“这道山梁”,就是文学顶峰的极至。要想达到这一境界,一定会使“肌肤刺伤/筋骨刺伤”,但是不要坐下来闭闭眼、喘喘气,应该以鸟的姿势飞掠所有的日子,要深信追求是永恒的。 
 
     ■ 过程 
   
   我在爬这道山梁 
   肌骨刺伤 
   筋骨刺伤 
   我连闭一闭眼喘息的时候 
   我也在爬这道山梁 
   身后,铺满爬过来的日子 
   我只是想摸一摸 
   山梁的额 
   我想以鸟的姿势 
   飞掠我爬过的日子和 
   我没有爬过的日子 
   
   这道山梁 
   该叫而立? 
   该叫不惑? 
   任何时候叩醒它 
   都不是失约 
   都是自己最好的客人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