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入林记》

张二棍

轻轻走动,脚下
依然传来枯枝裂开的声音
北风迎面,心无旁骛地吹着
倾覆的鸟巢,倒扣在雪地上
我把它翻过来,细细的茅草交织着
依稀还是唐朝的布局,里面
有让人伤感的洁净

我折身返回的时候
那丛荆棘,拽了一下我的衣服
像是无助的挽留。我记得刚刚
入林时,也有一株荆棘,企图拦住我
它们都有一张相似的
谜一样的脸
它们都长在这里
过完渴望被认识的一生

(选自微信公众号《诗日历》2018年9月14日第1790期)


◆自由只是幻觉
——浅评张二棍《入林记》
文丨明烛江南

对一首诗作的解读往往有多个向度,这里我仅谈一谈自己比较浅显的想法。
这是一首意象主义诗作,寄寓了诗人对社会底层群体深刻的洞悉与同情,将诗的干预性与诗写技巧结合得比较成功。
全诗十五行,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入林,第二部分写出林。一出一入之间,诗人抓取了鸟巢与荆棘这二个主要意象展开了一场关于命运的类推与比较。
鸟巢隐喻了某种宿命的结局,无人知晓它的缘起,也无人知晓它为何倒扣于雪地。诗人只是呈现这样一种存在,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鸟巢是桃花源的象征,是来自高处的,仍葆有着唐朝的遗风与肌理,易于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却依旧逃脱不了沦亡的宿命。
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荆棘的意象破空而出,可以看出,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如桃花源般的自在逍遥,这荆棘牵绊无处不在。这种羁縻感霎那间进入诗人的内心,并外射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张力于此处得以构成。
但诗人笔锋却又一转,他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公,他甚至谅解了命运——卑贱如荆棘者也渴望被认同,正如这出世又入世的芸芸众生,我敢说,这众生中甚至包含了诗人自身,这芸芸众生渴望被关注,这芸芸众生默默生长,这芸芸众生来自底层。
从高处坠落的鸟巢隐喻着死,而于低处长出的荆棘却隐喻了生。“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斯宾诺莎)两相比较,居高者身虽沦落仍被关注,处底者努力表现却难以被认识,一出一入,一正一反,一死一生,这种反差所生出的刺目光芒被一层层揭示出来。
弗罗斯特在《林中小憩》中写道:但我不能停下,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诗人亦是如此,他也不能不走出林中,不能不挥别鸟巢无意生发的居高守旧者之沉沦,不能不忍别荆棘刻意制造的阻拦与挽留。仿佛在说,这人间,哪里有什么自由可言。
斯宾诺莎说不哭不笑不恨而是理解,他强调人的自由其实只是幻觉,认为理解是自由之道,这句话主要让我们超越情绪的范围,进入理解的世界。诗人理解了倾覆的鸟巢,也理解了荆棘的幽独,我觉的诗人也接近了对自身的理解———我们没有自由是因为被控制而不自知 ,当知道被控制后 ,才开始有了相对的真正自由。才会与这人间之事真正达成和解。
综观全诗,诗人行文于平易中见陡峭,于日常中得真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辨和对阻拦与挽留者的理解,并由此获得内心的宁静。
全诗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古典主义的内涵,同时又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但又呈现出作者对自身的反观,以一种悖论的合理重构了诗语言的自洽。正如荷尔德林所言,“ 灿烂的大自然照亮了他的日子,而远处驻立疑虑中黑暗的问题”。“它们都有一张相似的 /
谜一样的脸 ”。
正如所有成功的作品一样,文本个人经验的诗写亦呈现出理解上的歧义性,不利于引起广泛的共情,因而在干预性维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折损。但白玉微瑕,瑕不掩瑜,依然不失为一首意象主义佳作。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莽 发表于 2021-10-31 21:44
版主这篇诗评,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诗好评得更好,受益多多

感谢牛师首读
辛苦了
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逸师鼓励
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明烛江南 发表于 2021-11-2 22:22
感谢逸师鼓励
敬茶

问好!吉祥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发表于 2021-11-3 18:28
拜读,学习,问好!

蝶版辛苦了
周末问好
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莽 发表于 2021-11-5 17:34
好评再提起来……,与师友们共赏共享,问候!

牛师辛苦了
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获益匪浅,致冬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