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
国家恰似风雨中的少年
踌躇满志
背着穷苦的包袱前行在贫瘠旷野
“修正主义”修正了季节的风向
“帝国主义”自恃可以垄断世界
祖国内忧外患
航船颠簸在茫茫大海
父亲已是中年
曾经穿过枪林弹雨的人生
栽种过穷人翻身做主人的理想
已然成了不忘初心的庄稼人
“农业学大寨”的标语
刷白了农家的墙头
“亩产超千斤”的口号
天天挂在人们干涩的口上
父亲是大农民我是小农民
插秧收割逆着风顶着雨
起早,早于太阳
摸黑,摸着日子穿过星光
父亲教我插秧
就像老师教我写字一样
父亲教我耘田
与语文课的默写课文相像
生产队收割的稻谷
实际没有口号喊得那么高的产量
大部分要上交给国家
剩下的才分给社员当作口粮
记得那时分得的稻谷不够
常常用大麦掺些稻米煮饭
常常用“洋山芋”蘸些盐充饥
父亲常说:比我以前“打日本人”的日子好多了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