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走笔从表象往生命的根部走

空灵部落


诗无定式。女诗人西娃将一次失手事件写成一首诗《熬镜子》,正是注释了诗歌生发的无限可能性。人们惊讶于诗人有写不完的诗,并沉迷于诗的魅力之中。这都要归之于诗人的生命感写作。生命之于人都是相似的,但生命的归属各有各的不同。西娃是以其诗歌作品的真实性、经典性和语言的独特性而引人注目的,其诗歌在博客时代就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喜爱。

西娃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只是其形式。其诗歌维度与他人有别,走笔从表象往生命的根部走,总是有惊人的发现。《熬镜子》便是在诗人照镜子时忽然老鸭汤翻锅而惊慌失措,将镜子掉进锅里的失手事件,对于常人这是一件懊恼之事,但对于诗人则是如获至宝的诗歌切入点。也正是这坏事变好事而使诗人在懊恼之中获得了安慰。诗是诗人的迷魂药,这是诗人主动式安慰。我们清晰地看到她诗歌的走向:“这面镜子/是外婆的母亲/临死前传给外婆的/外婆用了一生/传给了母亲/在母亲不想再照镜子的那一年/作为家里最古老的遗物/传给了我”。这镜子的精贵之处在于其传家之宝,是生命轮回与传承之物。当叙事至此,会怎么样推进下去呢?诗人往纵深推进而突现神来之笔:“这面镜子里/藏着三个女人隐晦的一生/我的小半生”并由此确立了有别于散文的诗歌地位。只要你耐得住这平实的叙事风格,就能与诗人一起获得惊喜。而“藏着三个女人隐晦的一生”又有其神秘感和想象的空间。这同样是诗人的智慧之光与聪明之处。

当西娃确定用一个动词“熬”来延伸诗歌走向的时候,诗歌的语境便活跃起来。由此诗人的想象便无所不能,其超现实主义的场景成为一种自动生发的可能。“熬”需要时间,“熬”也是一种“煎熬”,焦虑痛苦受折磨。在那浓雾弥漫的蒸气里,诗人仿佛看到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女人,分别从滚汤里逃出去了。诗人本是母亲、母亲的母亲、外婆的母亲的血脉传承者,她们的灵魂始终都在诗人的心目之中,一个个活体,每时每刻都可能光顾。一次失手事件,她们就光顾一次,诗人每用一次镜子,也是一次对她们的照见,而自己已经有小半生与她们为伴。“只有我在滚汤的里外/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嘴”这最后的定格,呈现亲人出逃自己失误而制造的险境,则是诗人忏悔意识的表现。当然,如果这是一个诗人的虚构事件,那就更妙不可言了。

诗人于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在作诗句内的去诗意化,将张力呈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倾向于口语写作。其诗语言精准,擅长于诗歌表现的尖锐性和内核的痛感,譬如《画面》《箱子里的耶稣》《墙的另一面》《童年教育》等等,《熬镜子》只是西娃诗歌的一个侧面,仅仅这个侧面,我们就看到了她诗歌的一个轮廓,也受教于诗歌写作的启迪与智慧。

2021.2.4


附:
熬镜子

西 娃


我正在照镜子
锅里熬的老鸭汤
翻滚了
我没来得及放下手中的
镜子
它掉进了锅里

这面镜子
是外婆的母亲
临死前传给外婆的
外婆用了一生
传给了母亲
在母亲不想再照镜子的那一年
作为家里最古老的遗物
传给了我

这面镜子里
藏着三个女人隐晦的一生
我的小半生
镜子在汤锅里熬着

浓雾弥漫的蒸气里
外婆的母亲从滚汤里逃出去了
外婆从滚汤里逃出去了
母亲从滚汤里逃出去了
只有我在滚汤的里外
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嘴

诵读:子尘,播音专业教师。
音频制作:内江师范学院播音发声研究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镜子,四代人生,在沸水翻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当西娃确定用一个动词“熬”来延伸诗歌走向的时候,诗歌的语境便活跃起来。由此诗人的想象便无所不能,其超现实主义的场景成为一种自动生发的可能。“熬”需要时间,“熬”也是一种“煎熬”,焦虑痛苦受折磨。在那浓雾弥漫的蒸气里,诗人仿佛看到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女人,分别从滚汤里逃出去了。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