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世界诗歌运动
国际诗歌论坛
BBS
国际诗人专栏
批评家专栏
翻译家专栏
诗歌圈
Group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国际频道
国内频道
国际诗赛
世界期刊
注册须知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国际诗歌论坛
›
原创作品
›
评论comment
›
查看内容
发布主题
萦之
版主
曹忠胜:我读百定安不露声色的骄傲
©
萦之
版主
/ 2021-2-1 12:38 /
159 浏览
版权:
保留作者信息
我读百定安不露声色的骄傲
曹忠胜
对于成熟的诗写者,我总是喜欢由其饱满的诗写状态,体验诗意生成语言的历程。也只有这样,才能令诗歌阅读,成为"一件既有指望又深怀寓意″的事情。
纵观百定安的诗歌,先生是一个将崇高淡化的人,而显示出一种不露声色的骄傲。相较于诗坛的喧嚣,我更愿意称他为一只孤独的蜗牛: “背着自己的村庄,从洛阳到东莞”,“携一瓢黄河之水”,并于这尘世的凹陷处继续到世界的尽头。
也正是这种自甘坠落的入世态度,令先生的诗写,开始对现实世界由达观到凝视。并在凝视中,获得与这个世界最本质意义的相遇。其诗歌语言,也由此具有向精神索取的力量。
这样,“万物有了理想的背景,诗就出现了。”
譬如《归途》,“今日的雨水,打在数十年前的身体上/我竟安静如一头垂老的河马。”
《梅关古道》,“山道石头破碎,一定走过许多步履沉重的人。”
《分配》中,“砍下来的木头/倒霉的做砧板,幸运的/做神像。”
还有《在医院的拐角处》,“绝望的人/宁愿相信一棵尖刺通身的树/埋头而哭/那可是说痛最牢靠的地方。”
……
以上这些诗意的生成,无不是先生在凌乱的生活中,对碎片化的整合。无不是五官之觉,消融于语言运动的边界,最终与诗歌理想幻化为一的过程。
这得益于先生自身剥离,溃散成世间万物而与万物相通,最终体会草木的情愫,才令诗意具有向下扎根的价值。也正如米沃什所说,“一首好诗开始于更清晰的视野与更多元的写作技巧,但大部分最真正的诗感,只能从越来越放弃的自我和越来越多的世界中获得。”
先生的诗意总是如此: 作为原型的生活真实被解构,而指向无数矛盾的艺术真实,也恰恰是这种“无数的矛盾”,构成诗无达诂所必备的张力与厚度。
当诗意诞生后,接下来诗意生成语言,不仅是叙述的行为、心理、情绪与理解充分寄托于语言运动之中,更是对现实世界的一次全新的发现与重新命名——
世界总是独立于人的主观审视的客观实在,它是无序的、无意向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说是一个单方面的赋意与命名过程。人所言说的世界不过是真实世界在人这面镜子中的影子,语言(诗歌)作为人认识世界的工具,实际上是对世界的“二度扭曲”,它是工具的工具、镜子的镜子。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任何用诗歌来还原客观现实和世界规律的企图,都只能是不可企及的梦想。
综上所述,先生的诗写,不仅在特异的私人语境中,闪烁着生命金质的光芒。这种自我之声中,也更多自我质疑与抵制,体现了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古老的敌意”。
更加,先生以一种学习性人格,支撑自身智性的不断提升,去接近了高尚的单纯。并在这种生命的纯粹中,力求诗歌拥有极强的涵盖力与同时段意识,从而给读者带来不安和颤栗,也从而完成了诗歌打通读者生命体验、启发向上的指引这一诗写使命。
2020.11.24
附:
在医院的拐角处
百定安
高筒靴妇女,蹲在一棵带刺的木棉树背后
低沉地抽泣。露出的下背,粘着一片
脏湿的叶子。她双肩颤抖像要用力把
沤在心头的淤泥翻上来。然而,她只
搬动了几声干咳。
世上最大的哭声应该是这样吧
哭给上帝,和哭给人,不一样。
解痛的过程是否是一场痉挛?
揪人的哭泣是否更像是呕吐?
路过的人停下脚步看一阵子蹙眉走开
谁不是提着一个捂着盖子的保温桶?
痛到这种地步
弗洛伊德也没用。绝望的人
宁愿相信一棵尖刺通身的树
埋头而哭
那可是说痛最牢靠的地方。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苍凉
频道主编
2021-2-4 08: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以上这些诗意的生成,无不是先生在凌乱的生活中,对碎片化的整合。无不是五官之觉,消融于语言运动的边界,最终与诗歌理想幻化为一的过程。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频道主编
2021-2-4 08: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这得益于先生自身剥离,溃散成世间万物而与万物相通,最终体会草木的情愫,才令诗意具有向下扎根的价值。也正如米沃什所说,“一首好诗开始于更清晰的视野与更多元的写作技巧,但大部分最真正的诗感,只能从越来越放弃的自我和越来越多的世界中获得。”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频道主编
2021-2-4 08: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
先生的诗意总是如此: 作为原型的生活真实被解构,而指向无数矛盾的艺术真实,也恰恰是这种“无数的矛盾”,构成诗无达诂所必备的张力与厚度。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频道主编
2021-2-4 08: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
学习,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频道主编
2021-2-12 0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6
#
先生以一种学习性人格,支撑自身智性的不断提升,去接近了高尚的单纯。并在这种生命的纯粹中,力求诗歌拥有极强的涵盖力与同时段意识,从而给读者带来不安和颤栗,也从而完成了诗歌打通读者生命体验、启发向上的指引这一诗写使命
再读,依然很多明朗的启发.感谢,新春快乐!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