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执浩的文字貌似沉静、唯美、感性,但实际上内在逻辑十分强大。他擅长从自然的现场入手,笔法精准到让读者如同亲历,从容不迫间就为我们揭开了遮蔽于生活表层的面纱。最可贵的是这锻造的过程近乎完美,如风过无痕。
就本首诗而言,诗人本来是要去茂密的松树林里去寻找一颗桃树,从看桃花到摘桃子。可是这样的过程并不顺利,原因在于“通往桃树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次都不同”。应该说初始看桃花还是比较顺利的,如同我们一生中总是可以轻易拟定某个目标或愿景。虽有“漫天飞舞的松花”迷惑,但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个方位的确定难度并不大。但是在桃花谢了之后,再想去寻找桃树或摘桃子,就变得遥不可及。是绿遮蔽了绿,是生活的迷雾让林中人一下失去行走的方向。结果只能带回“一堆松菌和蘑菇”。虽也是意外的收获,但是并不符合诗人初心,或者说是打了折扣的目标。
终了之际,诗人写到哪怕是打回的松果,也会在“风过松林”之时,“发出一阵阵尖细的惊呼”。连这样打了折扣的目标都完成得如此苟且,人生落寞与寒凉,莫过于此。放眼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通往梦想的路途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踉踉跄跄、一退再退?
附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