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老家梦泉 频道主编   /  2020-7-17 13:17  /   342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老家梦泉读诗九首


1 《芦花》

贵州/予衣



从诗经里涌出的浪花

口哨里哼着泥土的气息



一条河流弯下腰身

海,站起来



风在高处提着灯笼

寻找唱歌的人







老家梦泉读诗:

短短六句,蕴含着无尽的信息。反复品味,试解一二:第一节,长:从时间的长河中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视觉——浪花,声觉——口哨,味觉——泥土的气息;第二段,宽:“一条河流弯下腰身/海,站起来”——场面宽阔宏大,注意,芦花开在秋季,河流变小,用弯下腰身,很形象!海,站起来,可以是错觉的实写,也可是幻觉的虚写,试想,河水下降,芦苇高挑,一望无际,白浪翻卷,仿佛是站起来的滚滚大海……第三节,高——“风在高处提着灯笼/寻找唱歌的人”,多么动人的风啊!小诗结构严谨,跳跃有秩,仿佛加一字,则肥,减一字,则廋,真乃少有的精品!






2 《回声》

文/徐剑桐



看雪的人

身体里下着更大的雪



像主演一场画面模糊的

黑白电影——

动荡的回声

反复困他于某个情节



他将自己搬到纸上

他动用第三场雪解救自己







老家梦泉读诗:

雪是纯洁的象征。人之初,性本善,性本纯。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会被污染,清洗、漂白、回归纯我往往成为人们一生须臾不敢忘怀的宿愿。这首小诗似乎就是呈现这样的心理活动。首段由实转虚,是直觉、错觉、幻觉?第二段展开想象,像画面模糊的黑白电影,注意是黑白电影,显然影射过往的岁月。“动荡的回声/反复困他于某个情节”,这里点题:回声,困他于某个刻骨铭心的情节!什么情节?作者无须点明,留下空白,任由读者想象。这自然而然引出第三节“解救”:把自己摁到纸上,搬来第三场雪……









3《渐黄昏》

文/杨骥



仅仅走了十几步,河滩边的

那片芦苇,就变得很模糊了

只能看见晃动,像风的形状



密匝匝的聒噪,从对岸船坞上传来

同样,也很模糊



滁河上,漁夫忙着收网

有鳞片一样的暮色

一小块一小块地从网眼中

漏了下去





老家梦泉读诗:

河滩上的芦苇、对岸船坞上传来的聒噪、鳞片一样的暮色,是实景、也是隐喻,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写,让人读出一种况味。如果人生有上中下篇,那么渐黄昏就是下篇,人生就这样或晃动着或聒噪着或打捞着,不经意间,一小块一小块从网眼中漏下去,逼近黄昏……诗人只是诗化地呈现,什么态也没表,全留给读者去咂摸其中之味……







4 《国画》

文/钱智伟



挂在城西的一幅惠山泼墨

山脚是工笔勾勒的祠堂、老街

几点残菊,洇黄小河

我和两叟走进画里

将石板下的一个个文字踩出来

揣入口袋。然后与午后阳光

一起流到一隅茶室

洒落沸水杯中,吟唱

我们坐成泥人

成一方钤印闲章





老家梦泉读诗:

一幅国画,奇在“我和两叟走进画里/将石板下的一个个文字踩出来/揣入口袋。然后与午后阳光/一起流到一隅茶室/洒落沸水杯中,吟唱”。诗语非常灵动、含蓄、有趣,最后坐成泥人,成一方钤印闲章,轻轻盖进诗意……







5《柿子红了的时候》

文/胡有琪



就爱挤坐在树上

提一盏盏灯笼

叽叽喳喳  戏说秋风  大话桑麻



灌了一肚子的方言土话

白露  不断地翻白眼



有手  从云里伸了出来

一一摘下那些带头脸红的柿子

围观的狗尾巴花顿时一哄而散  风渐渐凉了



那棵柿子树挠了挠稀疏的头发

忍不住心痛  眼框里涌出了秋天的一片残云





老家梦泉读诗:

拟人!一个个有趣、逼人、鲜活的拟人!!柿子、白露、季节(作者没说,直接用“有手”)、狗尾巴花、柿子树,构成一幅迷人的图画,你不觉得柿子树就像一个人,就像读者自己么?







6《一粒雪》

文/老歪



一粒雪  飘来

钻进眼里

目光就明亮了起来

我要它 在眼里融化

用来 养一池

色彩斑斓的小鱼



老家梦泉读诗:佩服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列出一首过目难忘的佳作!雪是纯洁的化身,能擦亮我们的眼睛,用来“养一池/ 色彩斑斓的小鱼”,太妙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诗就该如此……







7  照壁墙(外一首)

文/王蕾



冬日照壁墙上,一只白鹭

被太长久的寂静压着

一直望向水田那边



看过去,一群白鹭把高高翘起的头

歪着,在暖阳里送流水

刚落下一只,小心地

用单足平衡住身体

投过来的眼神

差点勾出,它喉咙里的叫鸣





老家梦泉读诗:

第一段是对静物(墙上白鹭)的自然呈现,但静中有动,比如:“被太长久的寂静压着”(非常诗意化的语言)、“一直望向水田那边”。一个“望向”也连起了第二段。画中的白鹭是不会望的,是作者画出它的眼神,替它望,这就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两忘了。一个“看过去”也承接了第一段,两段的连接、递进可谓滴水不漏。第二段是对同类动物(现实中的白鹭)的动态呈现,这是作者的特意安排,也可以说是精心设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对画中白鹭精神的呈现,当然不是诗的全部了。这里细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细说了)诗语也非常鲜活、灵动。比如:“在暖阳里送流水”,非常美的诗句。最后两句:“投过来的眼神/差点勾出,它喉咙里的叫鸣”。这里它是指画中的白鹭,从而反过来完成了活的白鹭对死的白鹭、或者被禁锢的白鹭的呼唤。“差点勾出”也隐性的暗示了画中白鹭思而不得的无奈回应。一首很有精神内涵的诗,现实的逼仄、禁锢、无奈,和精神的鲜活、有趣、蓬勃通过“物态化”进行了诗意化的呈现,隐含着满满的张力。整首诗非常自然、灵动、圆满。可以说是一首纯粹的诗,一首难得的佳作!





《墙绘者说》



刚刚画过的荷花,像某种语言

有意,让蜻蜓停下来

在上面歇一歇

又有意,把蜻蜓推出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当中生成涟漪

慢慢漾开。整肃的秩序里

也担心,真的要飞……

永不再回来,空留那明媚的部分

墙里墙外,盘结着错觉虚实



我抽身,成就了他们的事





老家梦泉读诗:

在我的一本书上,记有王蕾老师在某一论坛的留言:“接近自然,要把自己当做最早来到世间的人之一,试着叙述你看到、体验到、为之钟情的和失去的一切,避开那些常见的主题,而从你自身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王蕾老师这两首小诗可以说是这段话的最好注脚。作者似是一位美术工作者,且常在墙壁上绘画,将绘画中的物态与周围环境中的物态粘连起来,建立起联系,从而实现了诗写的虚实相生,动静交错。作者作为旁观者、参与者,时而助推、时而退避,也成了诗意的一部分。一幅充满古意,又不乏现实烟火的动漫风景。小诗的诗语也非常自然,灵动,比如:“ 投过来的眼神/差点勾出,它喉咙里的叫鸣”。两首小诗各有各的切入角度,在步步推进中,让诗意之花含露绽放。属于纯诗的一种。如果能稍微切入一下现实,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风采。







8  秋雨

文/李传英



和这座城市有着一种联系

一滴雨 一片云

每一片叶子都是过客



这铁皮的箱子 只是你我之间

不得不面对的推辞



更多人期待 亮出伤口 血腥

亮出锋利的牙齿和冰冷的剑锋



而沉默 似乎只属于低头的那个人

慢慢龟缩回身体 比这淋漓的雨更孤独





老家梦泉读诗:

李传英的诗是第一次读,给我一种异样的感觉: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是“物态化”,物我两忘、和谐、圆润、含蓄的意境是其最高的境界;西方诗歌的特点是“意志化”,强调个人主观的作用,注重理性的深化及彰显,相对明朗。李传英的诗歌将二者糅合,兼而有之 ,但更多的是后者。首段有物象,但不是物态的自然呈现,而是主观强调;次段,铁皮箱子这个意象,是主观意念的物态化,但后面一句,又是主观强调;第三段,“更多人期待”是主观强调,但伤口、血腥、牙齿、剑锋又是物态化的意象;尾段中西合璧的最圆润,几乎看不出二者的间隙。总之,李传英的诗很有自己的特性,兼顾物态化而偏重于意志化。不过,我更喜欢中西合璧,以我为主,偏于物态化的诗。







9   纸上江湖

广东/田夫



昨夜窗楣结霜,挂着白月光

侧卧,醉梦于薄而凉的纸上



尘世,人们各怀心思

以颜色、文字、符号、图形和数

纸上谈兵,有战场

凭一纸之利,分割江山



纸有江湖,有:杨柳岸,春风,骏马,水声,船

我,四海为家





老家梦泉读诗:

纸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期间的张力,被文本胀满。纸上江湖是我们生存江湖的陌生化呈现。诗写的独特性也在其呈现的过程中彰显出来。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自提清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餐,先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诗好评。学习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