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天
作者:丽华先生
在这里,逼仄的人间竖立起来
告别人间匍匐,卑躬与跪走……
骨节站立
天空可以被分割,线状出售
小裂缝,小伤口用于实现另一种现实主义
广袤与长远过于奢侈无力,说说玩,算了
必须保持与生活一致的卖点
紧夹双脚,不为时间松动
这些年,小裂缝一如从前之紧凑
狭隘如贞子
面壁久矣
照镜子的人成了一枚面具
但虚像还存活,需更多狭隘的碰撞
唤醒那些——
人间难得的欢笑语
由一首参赛作品想到的——读丽华先生《一线天》
文/海恋
这是一首游览观光之后的有感之作,这类诗作应该算作诗体的“观后感”。当然,既是有感而发,感想里就必定夹带着个体思想和体验的生发。所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诗中有着很明显的运用痕迹。纵观这首诗,诗人的生发维度不小,由一线天的逼仄窄小关联到“竖立起来的人间”,将匍匐、卑躬与跪走的人间镜像立体化,将小裂缝、小伤口赋予现实意义,表达了一种在无法改变现实境遇的虚弱和无奈中保持本真,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理想。整体来说,此诗的诗意空间、语言的陌生化处理和主题的指向是有不少亮点的。但也正是因为诗作者过于想要拓展空间,以求创新,升华主题,使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显得造作,缺少诗性的雕琢与润化,缺少个体情感的原发力和品质感。
之所以要评读这首诗,是因为此诗是世界诗歌网的参赛作品,且获得了当日的日冠军,由笔者义务作评。当然,后来因为作品非首次投稿而取消了获奖资格。说明上述情况,是想借此谈谈参赛诗歌的选拔问题。诗歌并不适合比赛,这是诗歌写作者可以达成共识的问题。因诗歌的生成过程更倾向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换句话说,诗的写作更自我,很难固定标准,因而,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诗歌本来就有失客观和公允。但是,作为一种文体,只要参与公开发表,就希望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所以,通过竞赛而获得肯定又是不可避免的呈现文本的途径。那么,在诗赛中,以标新立异的作品或写作方式获得评委的瞩目可能是诗作者能想到的“手段”之一。况且,诗贵创新,诗赛评委在大量的阅读中也一定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新异的作品。然而,问题出现了,是否新的就是好的?诗歌是否一定要为创新而创新?首先肯定,好的诗一定有创新,但只图创新或刻意创新却未必成就好诗。说到底,诗是情感的产物,是生命之美,之痛在内心迸发的一瞬间的定格,所以,任何有违诗创本质的创新都是对诗意和诗性的消解。这一点,我想,所有的诗赛评委和参赛作者都应该有所反思。诗人娜夜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我以为,诗无论参与了什么,都不能因此降低它的艺术水准,否则就是对诗的利用和伤害。”所谓诗的艺术水准,无外乎情感和语言,两者缺一不可,且需要相得益彰。谈及此,可能是对诗赛、诗歌评委及参赛诗人的一种冒犯,其中对诗歌标新立异的原因也可能存在过度揣摩,只想就近期读到的一些参赛诗歌,做出梳理,开诚布公,坦陈想法,并以此和列为诗友共勉,既然在享受诗意的路上,就要保持热爱的初心,无论怎么写,无论诗将走向哪里,都要远远的注视着,不要急,更不要因太想赶路而错过了旅途更美的风景。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