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
康城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著作。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使这本书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本卓越的名著 。
这本书讲了一种生活。一生怎么安排,上班、下班、结婚、生子,生老病死,如此一生有没有人怀疑过。梭罗是一位有敏锐视角和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我们习以为常安然循之而行的生活,在梭罗看来有太多的不合情理之处,因此他提出来,而且身体力行。1845年春天,梭罗一个人到瓦尔登湖边,在属于他朋友爱默生的土地上建起一座木屋,过起他想过的自耕自种的两年日子,成就了《瓦尔登湖》一书。
在书中,也就是在生活中,梭罗兴趣盎然地种豆种草,和我国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样,他坐在瓦尔登湖边,相看两不厌。两年中,梭罗一次次地穿过森林,遇到田野、河流、解冻的冰、鹰和松鼠、橡树、杨树、枫树、各种坚果树和印第安箭镞;在森林里他见过两军蚂蚁的惨烈战争;在湖边看水鸟的悠游和沉潜,它们远远地鸣叫;一些花草、动物、人类和灵魂时常光顾他的没有窗帘的木屋。
在《经济篇》中,梭罗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算了一笔帐,他种豆之外测量土地、做木工,甚至吃野菜,一年收支总计几十美元,仅仅依靠他的双手养活自己。因此他想起人类不得不用来贮藏美酒的空空的住房;他对人类华丽的衣服,有点类似莫尔笔下的乌托邦人的漠视,以为那是傻瓜或小丑。
梭罗这样的生活才有这样的心境,才有这本书。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时身边带了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瓦尔登湖》。可见他对这本书的热爱。从见到这本书起,我就象基督徒侍奉他们的圣经一样,把书放在床边,睡前一定要阅读。书中的每一页,你都将看到平凡的事物在梭罗的笔下闪现出奇异的光彩。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一章中的某一段就有这样美妙的句子:“在天空中打鱼,天空的底层里有着石子似的星星”“智力是一把刀子,它看准了,就一路切开事物的秘密”我以为分行一下这些都是优美的诗句,当然不分行那也是诗,诗不以分行不分行来定义。 译者徐迟先生在序里说:它是一本一个人的书。我想,梭罗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他是在有目的地探索人生,他要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他说:我避开我自己。同时梭罗成为他自己。
亨利·戴维·梭罗这个清瘦头发长长后来留了络腮胡子的人看起来有点倔强。1817年7月12日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有一时这个城市里同时住着四位大作家:爱默生、霍桑、阿尔考特和他--梭罗。这让我有些激动。美丽的康科德城的那些年头一定光彩照人,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美名远扬。
梭罗的生活远不只如此.,他的人生是不懈的文学思考更是一次次行动。1859年他和爱默生一起支持过约翰·布朗。梭罗在市会堂里发表了《为约翰·布朗请愿》的演说。布朗死后,当地不允许给他开追悼会,梭罗到市会堂敲响大钟,召集群众举行了追悼会。这清楚说明梭罗不是所谓逃避人生,而是清醒而执着的追求。他明白人生可以怎么过,不受世俗眼光的束缚成为他真正的自我,对于他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而且仅仅是他过了怎样的一生。
这几天我在市图书馆里的几本外国文学知识辞典和外国文学名著赏析的书都找不到有关梭罗和他的书的介绍。“那些自以为是的,只知道按照他们的规范来规规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受不了他们毫不理解的事物的价值。“(译本序)这是一些人对梭罗的误解,梭罗是怎样的人?张爱玲译的《爱默生选集》里有一句评价很准确:梭罗以全部的爱情将他的天才贡献给他故乡的田野和山水。一个热爱生活的人。1854年出版的他的第二本著作《瓦尔登湖》,无疑是一本清新向上的书,我看到的整本书都是梭罗对一切教条的怀疑,是梭罗对人生的热爱和信心并抵达澄明之境。 1999.03.29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