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最后一公里,究竟在哪里

------序赵德润诗集《最好的时光》
                      梁小斌
        中国诗坛目前正在呈现一个万象争新的景象。诗歌究竟是如何诞生并且从此被诗人们发现,或者把他们指出来那就是诗,就目前而言,反而成为一个新颖的问题。德润写诗,让我想一个也许并不新颖的问题,诗到底是从何而来?据说,德润在和妻子散步的时候,妻子忽然指着一棵开着黄花的小草在问德润,这是什么草?他妻子的问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容易忽略诗歌诞生前夕它的本意。我们知道,世界万象每一桩事物甚至包括小草,都应该有一个名字。我们已经习惯认为,世界万物是否有名称,这并不重要。当小草被呼唤成一个名字,妻子的指正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功能,引申出诗人对世界的热爱。德润在猜测,这大概就是诗歌的发端。德润开始写作的时代,中国的诗坛上正充斥着很多英雄主义的宏大词汇。当然,宏大的词汇就并不一定不能产生诗歌。但是,宏伟却在注视渺小的事物:“我的爱正在变小,小到如一枚钉子。”这种聚精会神凝视事物的眼光,是德润诗心迸发的最初的岁月。德润诗歌劳作的最好的时光,是在自家的阳台上给花花草草拾掇。  最初德润在花草旁边,只是一个呆立的旁观者。当花草需要换盆的时候,他的妻子发现手上没有剪刀和铲子,然后引来了她在阳台上大呼小叫。一个原来修剪花草的安静的劳动,在宁静的时刻,本来只呈现安详,一声妻子的呼唤,让休闲场面出现了波澜,下面甚至还有厨房里面的意境,如何拾掇这一条鱼。妻子在翻一本书,至于是否能从书中找到鲜鱼烹调的方案,诗歌中也暂时没有下文。德润从日常诗性生活的流动中,写出了一个新鲜的意思。我们的生活被阻断,在一个不容易发现有障碍物的地方,诗眼在一种最为微弱的碰撞中,变成了诗句。“就像昨天在路上 /一个少女侧身而过时/她散发的谜一般的气息/紧紧地拽住了我的目光/这个季节,最不可或缺的/花香与少女/都是有毒的”。少女和花香都是有毒的,这句话听起来有一点反抗情欲的味道。诗人也许在修炼出家之道。平心而论,在一个已经允许诗人有各种诗歌立场的年代,诗人欢迎情欲或者是将其排斥于心灵之外都已经成为诗人们的自由选择和创造。但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提醒人们的是,它是诗人二十年前的作品。按照德润自谦的说法,他离诗歌的最高境界还有最后一公里。德润的家离开福寺很近,出家门右拐弯一公里就是开福寺。但是诗人在想,我一定寻找一个时间进去,就是这么一个一转念,距离的阻隔成为永恒的诗意。开福寺外面一公里的路程上,依照德润的观察,有大片的梅花,还有一大群好姐姐,这些开福寺外面的好景象到底是诗人的牵挂还是对诗人的阻隔,所以我在想,诗到最后一公里为止。“这个下午我坐在匡河岸边/坐在大片的虚无之中/等待夜晚降临/月亮升起/直至一块石头碎裂/开放成花朵/直至万籁俱寂/孤独的人各自孤独”石头开裂这个景象很是醒目,我们一般能想到果实开裂,坠入土地。石头开裂,就是暗喻着时间,这里面有一个诗人在石头开裂进程中是否有所作为的问题,我们甚至没有听到下文。但是,根据诗歌创作的一般道理,创造一个时间氛围也就是意境氛围,甚至比在意境中有所作为显得更为重要。意境大于存在是诗歌创作第一要义,德润在悟其中三味。德润小的时候,见到的雪啊全部下在屋顶上。他爬到屋顶上去推雪,他童年的唯一记忆就是雪不仅是白色的,而且那么沉重。目前很少有人有推雪的经历,至多只会描写我们留在雪地上的两行脚印。和雪打交道的经历,让德润对雪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他认为雪只会居住在屋顶上。这就是说,德润认为雪的冰冷存在首先大于雪的美!坦率地说,德润的有些诗篇有走神的端倪,有些诗意没有结尾。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结尾只在表达含蓄。最后一公里,究竟在哪里?诗艺实无止境。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为安徽频道哟喝,呐喊,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晚上好!最后一公里,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