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跟着语言走   
一一解读《自1979年3月》后随想
詹明欧

不少名家难以读懂的诗歌,往往是将丰富的内容浓缩在少量言语之中的精品佳作,需要读者静下心来顺着文本的脉络去摸索,用目光卷起诗句去咀嚼,才能体会到意蕴的妙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自1979年3月》这首短诗便是如此。

厌倦词语由来已久,也讨厌制造词语的人。词语和语言好像同一父母生下的同胞兄弟,面貌看上去也相差无几,其实,他们所走路径却是南辕北辙。语言是由孤独的岛屿发出,像岛屿上覆盖的雪被一样纯净。只要心灵处于无边无际的荒野,语言便会应运而生;荒野之心,只生语言,不生词语。一个人心灵通透干净,犹如“空白之页”,语言才会像极地之光,向四方辐射,震撼观赏者的视觉以及心房。语言也并非需要一味地干净,奔走的鹿蹄会破坏雪地的纯净,但这是创新创造的思想者留下的刻痕,这也是语言。山鹿的本性永远在寻找新路,所踩出的蹄印永不重复,永远独一无二,这是语言,而不是词语。

衡量一首诗歌好坏有许多标杆,看一个诗人究竟在运用词语还是语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标杆。词语没有内心隐秘的真实,也没有巨大的宁静和激情,只是一味在技巧上玩花样滑冰。有些读不懂的诗歌充满了奇异、诡谲,甚至灵动,但深入阅读后仍然感受不到生活的气息,生命的体征,呼吸,以及律动,这就是由词语构成,而不是语言。漂亮词语唯一的功能,将那些入世未深的写诗者、阅读者,蒙骗到云里雾里。而语言总是干净清晰,富有创造性,哪怕“朦胧”,总能说出生活的真相以及思想的真理,点燃人心内部堆积的干柴使之成为火焰。细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自1979年3月》,会给人许多积极的思考和启示。


附:
自1979年3月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厌倦所有带来词的人,词而不是语言,
我走向大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
我碰到雪上鹿蹄的痕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嗯,语言与词。赞个,感谢释疑。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问好梦泉兄,冬安!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