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 郭金牛“辛辣”
三位诗人以各自不同视角对社会底层进行描述。相比之下,郭金牛的诗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烙印与批判现实力量。他的目光犀利,语言辛辣,诗写有着深刻的现实生活基础。他以思辩的深度、反讽的语调赋予他的诗歌以锐气和锋芒。《城中杂记》一诗,举重若轻,笔锋尖锐,既充满胆识与勇气,又不失机智与警敏。“本纪。/世家。/列传。/所现者,细小。所未现,巨大。”通过一只乌鸦的“多次使用化名,频频说出人间的凶兆”,形象幽默,讥讽频频。他敲击历史,叩问现实,像一个隐匿人世的巫者,或预言家。臧否现实。在《花苞开的很慢》一诗中,我彻底惊诧于他的构思,和特立独行的语言表达方式。那样深入地切中时代的病灶,如点穴精确的老中医,给时代把脉,说出它隐藏已久,秘而不宣的溃烂之殇。伴随着时代的大潮,他在城中艰难的生活,“雁过也。/我师从候鸟,练习搬迁,在出租屋内乘船/在床上流浪。/江湖一词,我一试深浅/有两处存在危险。//贫穷/与/疾病。//唉,世事无常。”他的思考来自于他亲历的生活,来自于他对时代的不断追问。《神的隔壁,住着一个精神病人》所揭示的病与非病更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如此尖锐的目光与笔触,这就难怪评论家唐晓渡要对他如此评论:“通过不同角度的反复书写,他极大地丰富了‘乡愁 ’这一中国诗歌传统母题的内涵,并迫使其前所未有的部分,成为本时代对诗歌的重大贡献。”
三位诗人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们的诗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看,都有着乡土诗的特征,他们来自乡村,成为乡村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也由此获得了重新观照乡土的新视角。但我并不愿意把他们贴上乡土诗人或者某种乡土流派的标签。事实上,他们的视野也将随着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开阔,完全不必把诗歌创作归于某个流派,但是我却期待着他们写出越来越好的乡土诗歌。乡土诗歌在这个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思考与辨析,况且他们具有着某种天然的优势,我们的期待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存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见证他们的“豹变”吧。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