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空灵部落:简评徐州杨华的诗“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空灵部落

今天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之日。来自美国的女诗人Louise Glück(露易丝·格丽克)获奖,其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今天在专栏写徐州杨华的《半夏》诗评,这是他在研读国粹《本草纲目》而生发出来的诗,也甚有其“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诗人写诗借了半夏之名,实际上这是诗人切入的一个符号。他由此带入自己的生命感,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半夏的生长环境与人的成长环境都必须是适者生存的环境,顺势而为方能修成正果。诗人对意象的选择而营造虚构的环境是唯美而精准的,如打开一幅山水画,你能清晰地看到雨后泥土中不断窜出来的三片叶子,其“疯长”具有延时摄影的效果。其后诗人突然笔锋一转,“光阴里,有多少孤独的人/深爱着喜阴的植物”。这万物相通,由植物转向人物,循着万物皆有灵的自然之道,将人的孤独与植物的阴凉对应重叠了,于是见物如见人。诗人为什么对半夏有如此感觉顿悟而为诗?这是其宿命的暗合,因诗人的认同而获得了内生动力。

诗人不止有诗生活,更重要的是永远在探寻人生要义。我们知道这是无解的,不可确定的,没有标准答案。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具有迷人的神秘性,且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在期待诗人去寻觅、探究。徐州杨华提供了他的探寻路径:“我知道,这些放肆的枝叶/一直在蚀心刻骨的伸展/直到把茂密的锦缎/织成一场危险的妖娆”。众所周知,写一首好诗是要冒风险的,人生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艺术上的违法户与生活中的守法户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个统一体,涉及到诗人的文本与人本。诗人由此敞开心扉:“夏至的夜晚,我果断的/打开了自己”“等草丛里的夜曲/来唤醒,那部沉睡的经书”。可见诗人寻觅的人生要义就在其“沉睡的经书”之中。至此,仿佛才刚打开了经书的扉页,读者已经感受到其未来的丰富性。这半夏不仅有药性,更有人生的启迪功效。

徐州杨华研读《本草纲目》也许与他从事的行业有关,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也是诗歌介入的有效途径。诗人与笔者同姓同名,早已相知多年,他在江苏徐州,我的祖籍在江苏无锡,过几年将从自贡到苏州定居。我多数情况以空灵部落之名发表作品,偶有用本名。他多用本名,偶用徐州杨华,也是为了好区别。近几年他几乎上了国内主要的纸媒诗刊,而我多不投稿,在诗歌这条道上只做披星戴月的夜行人。

2020.10.8

附诗:

半夏

◎徐州杨华

丛林里,麋鹿卸去了心事
蝉的嘶叫悠远而漫长
一场宿命的雨水,不知来处
三叶的半夏,就开始了疯长

光阴里,有多少孤独的人
深爱着喜阴的植物
荒野无主,满河的风
都带着湿漉漉的凉

我知道,这些放肆的枝叶
一直在蚀心刻骨的伸展
直到把茂密的锦缎
织成一场危险的妖娆
据说,唯生姜方可求解

夏至的夜晚,我果断的
打开了自己,等明月和夜色
都隐入安静,等草丛里的夜曲
来唤醒,那部沉睡的经书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人生才具有迷人的神秘性,且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在期待诗人去寻觅、探究。---悦读。谢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0-10-14 11:25:00
诗人不止有诗生活,更重要的是永远在探寻人生要义。

欣赏好诗好评,问好只蝶痴梦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