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乌托邦文学社专栏】是“乌托邦文学社”与“世界诗歌网浙江频道”联合推出的专栏,主要发“乌托邦文学社”所属公众平台《乌托邦诗刊》《乌托邦文学社》《当代网络诗人档案》上面发表的作品。“乌托邦文学社”宗旨:不矫揉不造作,追求“纯净、自然、独立、原生态”的文风。主张:纯粹性、多元性、包容性。对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都给予采用。

在干燥的地铁站里
文/陈渌煜

在干燥的地铁站里
我们像一条条没有名字的鱼
一些人抱怨地吐着气泡走过
但一会就消散不见了——

我走到地铁车厢口
一排排的人被装了进去
像是沙丁鱼被装进罐头
你来我这里吧——

我这里不太拥挤
因为我从他乡逃走
不必
带走太多的行李——

我知道,这里不是故乡
这是混的地方,当
某人在年末需要被某事带走
他们的心就变得空荡——

“喂,你踩到我的脚了”
“哦,对不起……”
但这声对不起好像
并不是为了他
而是为了默默在这里
拼命拥挤的自己——

【黄评(黄亚洲评)】

        仿佛是一次乘地铁的日常行为,仿佛又不是。更准确地说,是在城市里“混”的一种片断呈现,一种恍恍惚惚,一种漫不经心,一种缺乏价值体现的“浮游”,以致经常会出现“某人在年末需要被某事带走”的茫然。
        对不起,谁跟谁说呢?是作品中的人物自己互相说吗,还是社会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说呢?
        精准刻画一种生活状态是不容易的,这首小诗成功了,尽管只是写如何挤入地铁车厢,还踩了别人的脚。
(注:出自《黄亚洲工作室》)

【黄虹品读】

        中外关于地铁的文艺作品很多,之所以创作者关注它,是因为这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十分动人的故事:重逢、别离、邂逅、落败、奔波、渴望和机遇、甚至是避难所(二战时伦敦大轰炸时期)……

“在干燥的地铁站里
我们像一条条没有名字的鱼
一些人抱怨地吐着气泡走过
但一会就消散不见了——”

        你说它是开往希望的起点也好,你说它是工业时代城市产品的流水线也好,个中滋味只有当局者才能品味。因为人的本能是追求像鱼儿一样自由,可在冷漠、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你只能倍受煎熬,成为一条条咸鱼,难以翻身!所以,连“抱怨”都是一闪而过。
        这首诗的作者陈渌煜是《乌托邦诗刊》《乌托邦文学社》和《当代网络诗人档案》编委会的主编,没想到他今年只有21岁,刚大专毕业。这首诗可以说是他冷静思考后的心得,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我想他在异乡的遭遇应该并不比那些“漂”在各大城市的青年人好多少!他以真实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当代中国青年面对的真实境遇!

“我走到地铁车厢口
一排排的人被装了进去
像是沙丁鱼被装进罐头
你来我这里吧——

我这里不太拥挤
因为我从他乡逃走
不必
带走太多的行李——”

        来时一无所有,别离时仍旧是空空的行囊!
        你再怎么努力,也不能维持你体面生活必需的房产、私家车、假期旅游和子女良好的教育资源!可即便这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良知未泯,不愿意对他人报以冷漠和怨恨!只要有机会,他们愿意给予别人发展的空间!这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但现实呢?
        想起我看过的一篇报道,心里特别堵得慌:瑶瑶和亚明就要离开北京——这座他们分别待了5年和13年的城市。
       两人原计划今年5月回亚明的河南老家举办婚礼,全国蔓延的疫情搅乱了这一计划,瑶瑶工作的连锁酒店复工遥遥无期,亚明早在2019年10月就因所在公司资金链断裂失业至今,仅靠接私活生活。考虑到房租成本、生活成本,离开北京的计划也被迫提前。亚明说,这是“一次疫情后的匆忙逃离”。
        临行前,瑶瑶对记者酸楚地说这么些年,:“没有夜游长城、没去国贸三期最高层看北京夜景、没吃老张拉面、没去德云社听相声,还没看过升国旗呢。……,以为有的是时间。”收拾完后,瑶瑶倚在阳台的墙上,望着窗外的五彩斑斓,内心空落落的,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流动人口2.36亿人,其中仅北上深广四城流动人口总数就超过3500万人。瑶瑶和亚明正是这3500万中的一员。
      “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并不新鲜。在这些特大城市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新面孔涌进来,每天也有无数老面孔收起行囊离开,只有晚上6点后,出租屋内的灯火永不熄灭。
        他们有梦,他们在努力拼搏,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可现实,却往往把他们的梦想击得粉碎!

“‘喂,你踩到我的脚了’
‘哦,对不起……’
但这声对不起好像
并不是为了他
而是为了默默在这里
拼命拥挤的自己—— ”

        这里作者表达的自责,更让人无语!
        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个自由伸展手脚,去创造,去收获的空间;他们并不想涉足丛林法则;可残酷的现实是——这样的空间却越来越逼仄!
        难怪B站的《后浪》只是前浪们的一厢情愿,自我高潮;后浪们却集体沉默,他们在想:

是逃离?还是继续留?
这座城市
早已春暖花开
可我
却感到非常难受
这朝九晚九,一周休一次的工作
它何时是个头
浑身的细胞干涸
人像一部机器在游走
每月的收入
大部分都交了蜗居的房租

在颤抖
壮志未酬
却被996的镣铐锁住
犹如一头困兽
霓虹灯的闪烁里
常常从梦中惊醒,
想起
乡下的田间地头
呆呆地看着茶几上:烟缸里堆满了烟蒂
还有未喝完的一罐啤酒
又想起我
那哭泣的女友
黑暗中
我的泪,湿透了枕头
是逃离
还是继续留

        在利益分配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不要拿公正公平压制对方,大帽子谁都会戴。设身处地想想,大家都需要一个故乡,哪怕只是心灵和感觉上的故乡。大家都需要一个自由发展、创造财富和未来的空间!如果一个个有梦的青年在这个社会一点上升的空间都没有,那么……

2020/05/14        于武汉洪山区关山街

【余磊赏析】
        推荐阅读指数:★★★★
        推荐语:
        90后诗人陈渌煜(1999年出生)在不拘一格的写作样式中为我们呈现了语言金黄的质地,那是一种如同黄金般金色的弥足珍贵的稀有金属,泛着成熟老道的气息。这是有力度的诗,如果再向下挖掘更深一些会更好。(推荐人:余磊)
        余磊读诗:
        题目《在干燥的地铁站里》起得很有深意。让我初读题目就不知不觉想起了美国诗人庞德的经典之作《在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庞德这首诗写的地铁是阴暗潮湿的地铁,而诗人陈渌煜反其道而行之,表达的是干燥的地铁。这其中的深意可以从其中一些诗句一见端倪。这样命名题目的好处在于先声夺人,使诗的境界瞬息提高了很多。
        前两段提到两种“鱼”,“一条条没有名字的鱼”和“被装进罐头”的“沙丁鱼”,旧有的“鱼”的意象在这里成了“人群”的代名词,让我们仿佛身临拥挤的地铁之中。这两种“鱼”的隐喻形象而生动,给读者以视觉的冲击力,犹如密集的雨点直击人心。
       第三段突然笔锋一转,“我这里不太拥挤”,然后把读者引入思考:“为何你那里不太拥挤呢”?因为“我从他乡逃走/不必/带走太多的行李——”!“逃走”二字让人催然泪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千古诗情在这里反复回放。对于远方求学和务工的异乡人而言,我们何尝不是像“逃走”呢?异乡永远是他乡,只有故乡才是灵魂的归宿。据我所知,陈渌煜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外地求学,有这种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这种痛感。
       第四段紧接着诗人写道“我知道,这里不是故乡/这是混的地方”!用“混的地方”隐喻“地铁”,看似粗糙,实则是神来之笔,何其准确!和“故乡”的神圣不同,“地铁”是鱼龙混杂之地。“混”字在汉语词典里是贬义词,但这里它是中性词,混迹于尘世之间,为生活而奔波是很多普通人的共同命运。
       第五段对话式的语言植入,使诗意饱满圆润,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是地铁上一种常见的场景,给人一种拥挤的感觉。“但这声对不起好像/并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默默在这里/拼命拥挤的自己——”,这是一种诗意的升华,是灵魂的拷问。“拼命拥挤的自己”是很多人真实的写照,我们“对不起”的人和事其实有很多,是自我的忏悔和救赎。
        余磊剖诗:
        写诗不是复制和重复某些固有意象的所指,而在于呈现和暗示,赋予旧的意象新颖的视角和语言的多样性。
       “地铁”与“鱼”,多么玄妙的隐喻。意大利克罗齐说:“没有意象的情感是盲目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意象是空洞的意象。”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诗人的语言处理中又显得那么合情合理又恰当贴切。因为这两个意象不是凭空的意象叠加,而是深深地打上了情感的烙印,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反映。我们仿佛都从中看到了“拼命拥挤的自己”。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诗者余磊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6 16:45:29
浙江频道是浙江诗人的俱乐部!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壬阁 发表于 2020-10-6 16:09
各个社团可以动动脑筋,积极创新

浙江频道是浙江诗人的俱乐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壬阁 发表于 2020-10-6 16:08
专栏形式要多种多样

各个社团可以动动脑筋,积极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壬阁 发表于 2020-10-6 16:08
专栏将为浙江频道与各个社团架起沟通桥梁

专栏形式要多种多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专栏将为浙江频道与各个社团架起沟通桥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者余磊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5 22:23:40
感谢壬主编支持我开通【乌托邦文学社专栏】!欢迎各位师友对专栏的作品多多关注、多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