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构筑一个梦,一个大诗的梦
      ——简评曹谁的大诗主义理论
文:余光之瞳(江苏)

        当今诗坛各种流派异彩纷呈,但大都各执一词,虽然也算是诗学发展的一种表现,可是反倒让人对诗歌的看法更加莫衷一是。      
        曹谁认为当务之急是观照到诗歌万世一系的共同精神,我们需要的是: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成就一种大诗学。
        曹谁一直在诗歌的道路上追寻“大诗”的精神,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亚欧大陆地史诗》中,试图融合亚欧大陆上曾经的多个古老文明而复构一个乌托邦式的人类共同体,《帝国之花》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中的感觉,他在跟现代世界文明的比对中发现中华文明的位置,希望以多个文明为花瓣构造起帝国之花。
        曹谁的诗中较多说到通天塔,所有的人都被圈禁在高墙内/你借助语言的力量/曾经瞥见通天塔顶/那一秒钟的光/比所有的爱都愉悦/比所有的梦都美好(《通天塔的诱惑》),宏伟的石头将他包围/成为一座高大的通天塔/无论如何你都要建成/无论如何你都要建成/少年从草帽下醒来/他告诉人们他看到黄金的通天塔/秋天深了,王在写诗(《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巴别塔,又称巴比伦塔,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描述人类为了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以便传扬自己的名而齐心协力。彼得·勃鲁盖尔在1563年创作了一幅名为《巴别塔》的油画,画中通过宏大的构图和细腻的细节展示了人类试图建造通天塔的场景。塔不仅是宗教和政治的象征,更是成了文学、艺术和哲学讨论的题材。
        诗论家张柠认为曹谁的诗歌中的通天塔意象,既体现了一种理想情怀,也包含着一种写作野心。“通天塔”意象中,同时包含着通天和抒情性以及倾塌和叙事性两个走向,这也是曹谁诗歌风格的两极。
        在他的诗中,华夏的黄帝、犹太的耶和华、埃及的太阳神,都会自然地出现在同一空间。大舞台在亚欧大陆地中部/你站在帕米尔之巅痛哭/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亚细亚人在为你奏哀乐/欧罗巴人在随音乐摇摆。这些元素的相融,就是人类文明新秩序的一种生动表达。文学,就这样跑在了现实生活的前面(黄亚洲)。霍俊明认为这是“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是一种大诗情怀。
       在曹谁看来,中国新诗当年是以文学革命的姿态出现的,故意割裂了跟古诗的关系,这就造成了诗意的断裂,同样由于许多诗人不通外文,他们靠翻译而了解西方,容易造成很多的隔,世界非常大,历史非常长,我们的精神原本是一体的。
        从华夏从印度从波斯/从希腊从埃及从犹太/从耶路撒冷从瓦拉纳西/我们也从容抵达,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们诵读一首通天塔之歌(《我们的一个梦胜过十万种人生》),曹谁诗中在构筑一个梦,一个大诗的梦,我们祝愿他美梦成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欣赏学习!冬安!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余伟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4-11-2 07:53:17
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余伟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4-11-2 07:53:17
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余伟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4-11-2 07:53:17
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