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赵一男 版主   /  2024-9-24 10:15  /   42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春风咒
        红布条儿


太乙移宫。春三月,此为发陈
宫来人间,风吹出花红。桃花宫生桃花人
青桃生给松鼠
仙桃生给那个仙人。去函谷关,去函谷关
过函谷关,过函谷关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成了杏花宫。杏花树上不结杏子
杏花树下不见跪坐的古人。古人是今年的落叶纷纷

太乙移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谁成了梅花宫里的冷面娥皇。眼泪怎么落到竹节上
风吹弯了还回得来的竹子林今夜不生不长
竹子宫是节节的离人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分不清梨花和李花的白。分不清人间转转的柔肠
梨花宫在左东待日出黄黄
李花宫在右西待日落消散恍恍

太乙移宫。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菊花宫生在旧瓦上。旧瓦苍苍,大地底下有物长成
只是一次凝结,只是一次反复无常的常
常于归复
复于归从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莲花宫安住水里。大椿宫只住着一个睡着的庄子
谁家的无花宫里有婴儿还未孩
谁家的清风宫里住着年年的东风

太乙移宫。八风出动
伏羲斫木成琴。女娲依旧补天
无尽漏。
谁人听清晨的雷鸣反其天真
谁人听现在的雨落声声长眠

太乙移宫。谁鼓动的琴歌又漏了燃灯人前的授记
漏了去,都漏了去。
地黄宫里住着地黄。赤石宫里石头要化水回寒
在天为寒
在地为你从前泪尽而亡的女英寻往

太乙移宫。八风不在宫
菖蒲宫里生出了火。水仙宫里看不见水仙
蝉蜕说蝉。
实相宫里仅一惚。在天为热
在地只为洛河的水和隐隐还见的龟背

八风不在宫。雪花宫去了雪花里
土地宫去了土地庙。茯苓宫里住进一个王母娘娘
在天为湿
在地为劈开天地的盘古不想做地上的王
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太乙移宫。八风乘苍苍回宫
鸢尾宫由北入东又由东入南。黄连宫里不知谁种下了一棵罗汉松
不见彼岸宫。
不见昙花宫。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
荣而实者在周
荣而不实者也在周

太乙移宫。八风在宫
桂花宫只生桂花人。后羿射下的太阳都作了东风
也作了南风也作了西风也作了北风
风作欲化
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金刚破土
土破四气

太乙移宫。八风不动
谁鼓动的琴歌断了五音如荒。人间熙熙攘攘
五色都作了平常
宫音在中。商音于右
角音在左。徵音于上
羽音如下。
未济如春风的谎



  再读春风咒,粗解天人诗

           文/海恋


在卓尔不群读了红布条老师的《春风咒》,感觉这不是常规的现代诗,也不易读懂,好,却难免“隔”。温经天老师对此诗做了细致的点评,主要着眼于诗歌的形式、构造以及不同寻常的内在精神气韵和文化气质,并将其誉为天人诗。带着某种好奇,再细读一下文本,结合温老师的评论,尝试做一下解读。发现这首《春风咒》可谓包罗万象,触及典论经髓,磅礴浩瀚,奥妙深藏,不可多得的文本样式。
整体来说,它是模仿经咒的形式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我们至少可以从字面看到这样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太乙数,易经八卦,九宫格,五行传……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尤其是道学),这样的诗读起来的确不容易。那么可不可以读懂呢?对于“经”、“咒”一类的文本,完全读懂,几乎不可能,也没必要。但既然是诗,就肯定可以按图索骥,大概理清一些脉络。读这样的诗,诗中的一些文化元素是解读的关键,因典籍卷帙浩繁,即便有一些传统文化基础,短时间也无法追根溯源,但我们仍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点,进行合理的关联和梳理。

首先,“太乙移宫”源于《易经》象数之学,是用象数说“易”,并推测宇宙或人生变化的一种学说。物后有象,一生万物,生生不息。《周易》为道教学说,其中包含天文,历法,乐律等知识体系。“象”和“数”也是《易传》的主要义理。“太乙行九宫”还要追溯到“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诸子百家等多有记述。但具体出现的时间,地点已很难推断。关于河图洛书有很多传说,被广泛信服的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其中“河图”为星象图,“洛书”为脉络书,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共同建构了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洛书有九个方位,即是后来《易经》中九宫的前身,河图定五行(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因而,河图洛书为道学之源,九宫,八卦,五行都有相应的连带关系,其中的奥秘即为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但可以确定一点,它论述的是宇宙生息繁衍的大道,阴阳象数(术)之学,也是天人学,生命学。

回到诗中来。《春风咒》正是作者在深入揣摩了传统道家象学原理的基础上,以经咒为引,论述生命繁衍生息历程的“经论诗”。在文本的构造、义理上,温老师已经论述得非常详尽。那么在文本的结构,数与象的道法经典贯通上,我们还能发现这样一些巧妙的匠心:

1、全诗“太乙移宫”共出现九次,对应“九宫”。即星象、时令、方位(洛书)。二至六节,从”天一生水”到”地十成之”对应五行十数,即万物生成之术(河图)。全诗共十三节,对应五行八卦,也对应人间十二月加闰月(十三),二十四个节气的数列。

2.每一诗节体现象数相依的规律,先以经体(口诀)的形式出示数理,再以具体的表象来展现生命的各种变化图景。其中这些呈相除自然花木之外,还有民间传说故事,人间百态,可谓:娥皇女英斑竹泪,千岁大椿睡庄生。伏羲斫琴谱五音,女娲补天无尽漏。蟾宫折桂应为贵,后羿射日化八风。每一象皆有出处,也皆有相应的指代……再细思,每一节意象的选取又都深含奥妙,其中蕴藏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古人认为北方水气最为旺盛,且是阳气初生之地,故以一配之,一为阳因而称为“天一”,为水,故称“天一生水”,有生必有成,以六配之,六为阴为地故称“地六成之”。在象用上,诗人配以杏花,杏花属木,为阳,水属阴,阴阳谐和,共生共荣。其余各个数列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皆然,各有相应的方位,和阴阳定数。各方阳生由阴成之,阴生由阳成之,五行相生相合,互相依存。其中奥义皆体现了“阴阳之谓道”的理论。

3.诗中除了讲述了《易》中的阴阳哲学,天人合一,中和之道,还阐释了荣枯相承,虚实互映的生命大道。“荣而实者在周/荣而不实者也在周”,“周”可理解为周而复始,也可以理解为“道”。诗的七至十三节,主要写“风”,八风为气,统指八方之风,四时气候。也对应人体的八穴。佛教中还指代煽惑人心的八件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诗中从“八风出动”到“八风不动”,其中暗合了四时节气变化和物象的变化,在天的“五气”——寒、热、湿、风、燥对应了在地的五行(形)金木水火土,也是方位,东南西北中,中为地王,也为人道。“域中有四大”出自老子《道德经》。

4.整体来看,十三节诗,前六节写“节”,即时令之变,后七节写“气”,即气象之变。这些变化都是遵循道(规律)来完成的,由春三月发陈起至八风复位止。此春风咒亦是时节的号角,司天地万物于一呼中,循环往复,无有穷尽。

5.但诗中又处处在讲一个“空”字,断舍离。“谁家的无花宫里有婴儿还未孩/谁家的清风宫里住着年年的东风”,无中生有,空中着实,一切重来都必须在清空的基础上完成。“太乙移宫。八风不动/谁鼓动的琴歌断了五音如荒。”八风吹不动,弦断归大荒。人生一梦,终是一谎。五音对五色,各就各位,终归空茫。似乎没有人可以摆脱生死轮回的荒诞命运,除非逃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而诗的第一节,也值得玩味。老子出函谷关去,“桃之夭夭”,逃之夭夭,得道成仙,复归鸿蒙,起点或许才是终点。

回到题目“咒”,正如温经天老师解释的:“咒是抽象的,不是有机质感的,无法与普通人的感知通约。”可能这样的诗不宜解,只宜读。但既入诗,它便是诗的一种体式和类型。单看诗题,可能给人以巫道魅惑之感,但深入内容,此诗承载的是天地大道,大化之言,环环相扣,没有博闻深见经史子集的功底是万万写不出来的,所以,称得上“天人诗”。这样的诗即使不被理解也很正常,解也可能是误解。所以,诗作者把它当成自我觉悟的悟道歌即可,有缘碰到的读者,能驻足读上三五遍,按图索骥,也能悟出一二,便是有幸。如此而已。



作四句偈留念:


太乙移九宫,

万物影随行。

诗演归大荒,


天地一大谎。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只蝶痴梦 发表于 2024-9-24 20:49
拜读,学习,问好!

问候您,秋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